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在湖北省蓬勃兴起

  

  图为:2019年5月20日上午9时,最大锅清蒸小龙虾——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纪录诞生。蒸锅直径310厘米,一次性蒸熟2982斤小龙虾。

  绿油油的稻田连接成片,小龙虾在稻田的沟渠自由生长,荆州市双柳树稻虾连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仁华介绍,预计年底,绿色水稻和小龙虾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效益是单一种稻的3至5倍。

  追求品质的路上无止境。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虾稻共作 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全省将完善“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标准化示范区,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的“升级版”。其内涵是倡导绿色发展,种植绿色水稻,养殖绿色水产,通过农药化肥减量,强化投入品监管,保证环保设施到位,水源不受污染,确保绿色。今年全省已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91万亩,总面积达到680万亩,居全国第一,18个县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0万亩。

  “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实现水稻水产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多赢,但产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稻田种养的田间布局及相关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院长顾泽茂说。从理论上讲,稻田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水面、土壤和生物资源,稻虾共作可实现水稻、小龙虾共赢。顾泽茂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由于涉及水稻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产业,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如虾稻接茬时间差异、虾稻二者争地争水等问题。顾泽茂介绍,为协调矛盾、实现双赢,保障稻田种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规范使稻田种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的耕作制度、田间布局、绿色种养及病虫害防控技术。

  除此之外,重虾轻稻现象普遍存在,稻虾共作理念的价值尚待开发。顾泽茂说,需要培育适合稻虾种养专用型水稻品种,大幅度提升稻米品质,全面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形成高档稻米品牌以提升价值。

  据了解,我省已经成立虾稻产业联盟,实行“研-产-销”一体化,实现科研驱动产业,通过变革,延长产业链、三产融合打造“稻虾田园综合体”。(龙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红龙虾季 湖北监利叫响虾稻品牌
湖北监利:虾稻田里的“绿色密码”
稻田养虾虾肥稻香——湖北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纪实
【微资讯】2018江西粮油绿色高效主推技术:稻虾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湖北省:“潜江虾稻共作”是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
山乡变了模样丨“稻虾共生” “甜蜜产业”,走出致富小康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