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举行“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线上研讨会

清华大学举行“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线上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3月31日电(通讯员 张新 摄影 李晓旭)3月25日,清华大学“大学治理体系研究”课题组、政策研究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线上研讨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著名治理专家、东北财经大学原校长李维安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会议由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进行在线交流讨论

彭刚在致辞中指出,现代大学的发展已经深刻嵌入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中,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持续提升、如何有效变革,是当前十分迫切又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大学必须立足在中国大地上,依据国情发展、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对现代大学办学功能的界定,做好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

与会专家讨论认为,大学治理现代化首先应考虑宏观层面的问题,解决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边界,这是构建新型政府和大学关系、支撑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大学治理的逻辑既要能够展现大学的学术生产力,又应该与国家治理的逻辑相结合,这涉及到整个国家层面特别是政府层面的系统性改革,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上,与会专家提出要做好大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分类研究,研究好大学的学术治理规律和大学外部的行政规则等问题。同时,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要与高等院校的章程修订工作相衔接,依据大学章程来办学、治校,推进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薛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学治理具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是使命定位。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使命定位需要各个高校根据国家需求、社会期望和高校愿景,在资源条件等基础上不断动态调整。第二是运行模式。为了完成其使命定位,每个大学都需要探索确定自己的最优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第三是治理结构。要探索相关各方对大学运行的有效引导和监督机制,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以期高效地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

供稿:政研室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3月31日 16:20:51  清华新闻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政复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 | 王洪川: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论略
冯晓青|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