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辟新技术“无人之境” 脑科学的“后浪”来了

原标题:开辟新技术“无人之境” 脑科学的“后浪”来了

脑科学作为人类最有发展前景的基础科研领域,近年来吸引了全球的科学家为之努力。在这股新兴的科研浪潮中,被视为“后浪”的中国年轻一代脑科学家正在崛起,他们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关注。

在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的一场脑科学会议上,来自中国的青年脑科学家与诺奖得主展开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头脑风暴”。

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霁研究员在会上分享了他近期的工作:奖赏缓解应激的神经机制以及应激调节的获得性免疫。

胡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关注人体的应激机制,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和全球人的身心健康都面临空前的压力。“应激神经生物学既是国际科学前沿,又有国家的重大需求。”他说道。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应激也被称作“压力”,是动物或者人因外界的刺激处于高度紧张下的情绪状态,适度的应激可以被视作增进肌体功能与工作表现,但过度的应激与长期慢性应激则通常与多种神经疾病相关,比如抑郁症或者焦虑症。他还表示,应激会导致外周器官功能的异常。

尽管应激领域是神经科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但是胡霁团队利用光遗传学、在体钙成像和神经示踪等新技术进行新的探索,开辟了这些技术在应激研究中的“无人之境”。

对于胡霁的研究,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提出问题,应激的来源有所不同,包括心理学应激来源以及诸如点击的应激或者慢性应激,针对不同的应激来源,人类的中枢神经的反应是否相同。

胡霁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表示:“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应激源,包括社交孤立的应激以及其他的应激亚型,我们认为不管是什么来源的应激,中枢神经都会产生类似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师咏勇分享了主题为“精神疾病的基因组研究”的工作进展,通过先进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和基因芯片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已经分析出超过270种基因,这在20多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他说道,“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基因如何参与到疾病的发病机制中。”

近年来,新一轮的脑科学研究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兴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宣布启动国家层面的脑研究计划,中国的脑计划也在专家的筹划中有序进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在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中国脑计划的进展顺利,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有望推出。”

“与各国青年脑科学家的讨论和交流,对我们未来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胡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会受到限制,但是各国的科研工作者正在通过网络进行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沟通,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平台,将促进科学信息的流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秘人脑超级芯片 上海脑智产业年投入逾10亿
《大脑的奥秘》:脑科学家们的“烧脑”之作
人类脑计划
中国脑计划破土,南北两中心并行
​世界大脑组织是什么组织
有价值的科研不靠奖项来判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