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材考古知多少?洞鉴木材 “透物见人”

  树木不仅提供给人类能源、木材、食物、医药及各种副产品,还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正因如此,古代先民对树木有极强的依赖,因此,考古遗址中经常出现木材(包括木炭)。

  木材是生物质材料,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因此,通过木材分析可以认识地域性木本植物种类,探索古代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以及与木本植物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本文暂且不考虑木材研究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而是主要集中在获取古人利用木材信息方面的应用。主要利用研究实例说明通过深入观察考古遗址出土木材的构造特征、树木学特征和非构造特点,全面提取古人利用木材的信息,实现考古研究中的“透物见人”。

  首先,通过观察木材构造特征,鉴定树木种属,获得古人对木材的认识。

  通过对房址柱洞里的木炭种属鉴定,可以判断古人建筑所用的木材种类。如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房址建筑材料用的是云杉木材,青海互助县金禅口遗址主要用的是松木,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用的是栎木,内蒙古辽祖陵黑龙门址用的是硬木松类木材。通过对出土乐器的种属鉴定,可知古人乐器所用的木材种类。如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墓M1和M2出土乐器的鉴定,瑟是梓木制作,笙斗是葫芦或梓木制作,吹管是梓木,苗管和簧片是芦竹。通过对出土兵器的种属鉴定,可知古人兵器所用的木材种类。如对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回廊出土木板弓、复合木板弓木材的鉴定,弓用的桑属木材;石椁盖板上大木弓、小木弓用的是柘属木材;椁盖板上面竹弓用的是竹亚科的竹子。

  从这些研究实例可以看出,古人选取树干高大,通直,耐腐性强,强度大的树木做房屋建筑,选择声振动性能优良、辐射声能强的木材做乐器,选取木材强韧、弹性大的木材做弓,揭示了古人对木材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利用木材上具有材尽其用的特点。

  其次,通过观察木材构造,鉴定树木种属,映射古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

  通过木炭的鉴定,多个考古遗址中有栎属、枣属、桑属、杏属、桃属、李属、栗属、胡桃属、柿属、山茱萸、悬钩子属、南酸枣等树种,这些树木的果实多具有药食同源的作用,是古人喜食这些果实的一个佐证,有些树木的果实是史前人类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山东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出土木炭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桑树在阚家寨遗址先民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桑树木材可以制作家具或其他用具,桑葚可以食用也可以酿酒,但桑树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桑叶上,是家蚕的主要饲料。齐国的丝麻纺织工业素享盛名,战国时期仍居列国首位,驰名者有锦、绢、纱、罗、纨、绮、缡等,精美丝织品不但满足齐国贵族的需要,而且远销国外,至秦汉不衰。故有“齐冠带衣屡天下”之说。在阚家寨遗址发现概率最多的桑树,旁证了当时存在养蚕业。

  通过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木炭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陶寺遗址陶寺文化中期宫殿建筑材料为柏木,而晚期为栎木。同样,在洹北商城的一号、二号建筑基址建筑材料选用了松木,刘家庄北地的木炭遗迹主要选用了柏木,而作为普通村邑的孝民屯遗址建筑材料用的是栎木。似乎可以推测,统治者为了彰显宫殿的豪华和政治地位,专门选用名贵木材松柏作为建筑材料,还有可能从距离遗址较远的地方采集。

  通过对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墓群棺椁鉴定,并结合考古发现,认为棺椁形制、同一形制棺椁不同部位木材种属似乎与墓主人族属和等级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山东定陶灵圣湖二号汉墓和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葬具木材鉴定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西汉时期人们墓葬葬具木材利用折射出的丧葬文化和思想观念等木材的社会属性。西汉人认为选择耐腐的木材做葬具,能使其尸体长久保存,葬具选择了耐腐性强、抗蚁蛀的优质梓木、楠木、松木和柏木,而且,西汉时期葬具木材的使用有等级观念,等级高的棺多用梓木。而对河南荥阳周懿王墓、王妃王氏的合葬墓和祔葬墓木质棺椁进行鉴定,虽选择了耐腐性强较强的杉木,但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明代帝王及其他宗室人员葬具用材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从这些研究实例可以看出,通过木材树种鉴定,可映射出古人可能存在的经济活动,社会等级、丧葬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再次,通过观察木材学和树木学特征,提取古人利用木材的信息。

  除了利用树木种属鉴定外,通过木材学特征观察,也可获得古人利用木材的信息。

  如果树木的树皮和髓心存在,能知道木材的整个直径长度和树轮数,可以推测古人利用树木的大小。如通过对甘肃岷县山那树扎遗址出土木炭的大小进行研究,认为马家窑时期农业人群的木炭的收集策略可能是收集林下的倒木、枯立木或者大的树枝,或者是主干上的旁枝。再如,通过对河南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的炉渣块木炭年轮数进行研究,结合考古出土遗物和文献,认为当时不仅有机构对冶铁进行管理,而且对采集冶铁燃料可能有规定。

  通过对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笼箙器壁木炭厚度、板面与年轮方向的夹角测量,得知笼箙板材用的是能降低木材的干缩和湿胀的径锯板。沿径锯板面劈开,加工出的板材薄,成品轻巧,并利用夹纻胎工艺,以涂灰、缠绕或黏贴织物固形,保证了器物坚固不变形。同样,在南越宫苑遗址井J264内出土木简也是用的径锯板。木简经鉴定用的是杉木和红锥,杉木材质优良,纹理直,质轻软细密,干后不翘不裂,易加工,切削容易,耐腐朽,有香气,红锥耐腐性强,切削面光滑。写字面木材的加工很可能是用刀子沿径锯板面劈开,再切成不同宽度和长度的小条,用柔软的丝布轻轻打磨光滑,在径锯板面用漆写字,用耐磨、耐拉的细绳或牛皮索串联在一起。

  此外树干横切面生长轮弯曲程度、锯齿状树轮、应压木和侵填体等木材学和树木学特征的观察,在古人利用木材信息的获得中也非常行之有效。

  最后,通过观察木材的非构造特点,提取古人利用木材的信息。

  木材的非构造特点是指外界环境作用于木材,在木材上留下一些非木材结构上的特点。

  木材是有机质,当离开活树后,没有生活活力,或遭到真菌的侵染,长出孢子、菌丝,或遭到虫子的蛀食,出现许多虫孔。如用于薪柴用途的木炭出现菌丝、虫洞等现象,则可推测古人们就近捡拾枯朽的薪柴做燃料,如用于房址中建筑材料,则火烧之前就遭到了虫蛀。

  通过木炭上古人活动留下的痕迹也可推测古人木材的利用方式。如殷墟孝民屯T1802F39房址中出土两块木炭,这两块木炭,表面似用刀加工后,然后再磨光,由此推测出土木炭可能是木器的遗存,经鉴定为槭木;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一号建筑基址塔基回廊出土的木炭,木炭为直径4厘米圆柱体,表面光滑,似工具杆的遗存,经鉴定也为槭木。槭木结构细致、均匀,摩擦面光滑,尺寸性稳定,耐震动,是工具和工艺品的特殊用材。

  此外通过木炭的端裂、木炭的反射率等非构造特点的观察,也能获得古人利用木材的信息。

  以上是木材分析在获得古人利用木材信息方面的应用。由于考古遗址出土的木材材料非常珍贵,在研究中稍不注意,许多信息就会永远丢失,因此为了全面探索古人利用木材的行为方式,实现考古上的“透物见人”,对木材进行深入观察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仅是通过观察木材的构造特征鉴定木材的种属,还要注意观察木材的木材学特征、树木学特征及非构造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书|木材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
王树芝老师:“小材”大用——木材考古
发现 | 实验考古验证遗迹性质: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木炭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木炭窑!
令人称奇的椁木防腐技术——秦公一号大墓黄肠题凑
济南考古发现5000年前“1米9高”古人(4)
【考古科技】树木年轮定年原理、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