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干货】阳明心学到底讲什么

问:“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异。”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要他不动;孟子欲是集义到自然不动。”又曰:“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传习录》

王阳明是何许人也?

 1529年,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明嘉靖时期,那年的11月29日早晨,一条正在江西南安青龙铺的章江河面上行驶的木船突然停了下来,四周鸦雀无声,船上一位患有肺痨的老者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为大明朝效力的两广总督、“此心光明,亦复何求”的王阳明。

 王阳明,原名王云,后来改名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他毕生做了什么

 他是明朝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更是创造了辉煌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潜心研究和先人的思想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心学”的概念。在追求圣贤的道路上,他不惜用尽毕生的精力。

 尽管在步入仕途之初,他经历了重重磨难,但是,凭借着强大的意志,他不仅没有被摧垮,而且一步步走向伟大,成为一代圣人。

 王阳明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人。两晋时发生“八王之乱”,王家因战乱南迁,从那时起,一直到王阳明的爷爷王天叙那一代,王家便没有再出现显赫的大人物。不过,王家人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依然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气。

 在王天叙的熏陶与教育下,他的儿子,也就是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成为明王朝成化年间的状元,由此,又拉开了王家的仕途人生之幕。

阳明心学是什么

 阳明心学所主张的最重要一点便是“存善去恶”,也就是要做到时常省察克制,更要时时发现自己心中生出来的“恶”。一旦发现有“恶念”,就要毫不留情地克去。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在日积月累后走向“明明德”的境界;也只有达到了“明明德”的境界,方能实现无善恶。正如王阳明所讲的四句教中的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因为善恶是相对的,无恶自然也就无善;没有善恶自然也就没有了私欲,一个人若是没有了私欲便是廓然大公,这样的人便合于天道,也就成了圣人。

 在王阳明看来,想要实现致良知,首先要做的便是存善去恶,而存善去恶又建立在修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让自己的心念清净。

 在人生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既然无法避免不如意的事情,不如先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清净。

 好好用心、反观自性、时时反省,才能自我净化心灵。


                          扫码加入文艺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势造英雄,而王阳明不属于任何时代,他的心学智慧你不懂!
王阳明的《传习录》名言,句句透露心学的玄机,耐人寻味
王阳明心学浅析(十五)
王阳明给弟子留下四句话,是对心学最准确概括,第一句就产生争议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致良知”?
心友原创 | “四句教”与王学分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