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城区的寺庙:陶然亭慈悲庵
 西城区的寺庙:陶然亭慈悲庵

 

       古刹慈悲庵,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的高台上,建自元代,又称观音庵。历史上这里是文人墨客荟集赋咏之地,曾留下许多传诵一时的诗篇。庵内的陶然亭又是近代革命志士的秘密集合场所。 慈悲庵的主要建筑有山门、观音殿、招提宝殿、文昌阁、陶然亭及南北西三厅。人们常说的陶然亭,并不是真正的亭子,而是慈悲庵内西侧的三间敞轩。
 
   
北京市文保牌
  

      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别名大悲庵,又称观音庵,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瑰丽庄重。慈悲庵于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到清朝光绪初年,慈悲庵仅剩三间大殿,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形成如今的规模。

  

  

     据考证,早在元代,就已经在慈悲庵一带设立官窑厂。明清两代沿袭元制,继续在此设窑,制作砖瓦,“以供营缮”,称为“黑窑厂”。因长期取土烧窑,在原本土山遍布的地方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窑坑,这些窑坑积水成湖,逐渐形成“陂陇高下,蒲渚参差”的田园风光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监管黑窑,在慈悲庵的后院盖了一个小亭子,作为便利歇息的处所,选取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取名“陶然亭”,并题写了陶然二字,陶然亭因此得名。

  


      陶然亭原本过是江藻自己为工余闲暇休息而建,但建成以后,同僚、士子往来频繁,因亭子容纳人数有限,因此在十年以后,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又“广延同志”,拆除亭子,改建为南北砌筑山墙、东西两面通透的“敞轩”三间。
 


       因为陶然亭是江藻所建,所以人们又叫它“江亭”。此后虽然已经没有了亭子,但陶然亭的称谓已经叫习惯了,所有大家还是叫它“陶然亭”,故后人又有“江亭无亭”的说法。

  


  

     清代戴璐《藤阴杂记》中的记载说,自陶然亭建成以后,每逢春秋两季,天气晴好的时节,陶然亭中的聚会宴饮均座无虚席。各省进京赶考的举子,考试结束以后,也常常在陶然亭宴集酬唱。雍正八年(1730年)以后,浙江省的应考生员甚至把陶然亭作为他们固定的宴集之地。40年以后,参加顺天府乡试的考生也多在陶然亭集会。

 


 
       陶然亭只有三间敞轩,容纳能力有限,因此所谓的宴集之地,其实也包括慈悲庵,慈悲庵内南北西三面的僧房成为人们的留宿之地。除去日常的宴集以外,许多京官外任或者外官员进京,也都要在陶然亭内行或者接风。所以,陶然亭其实承担了清代无数士子、官宦的欢乐、彷徨和疑惑,从志得意满到颓然失意……

 


       解放前,慈悲庵已破旧不堪。1952年,北京市经过清理扩展,将该区域命名为陶然亭公园。

    

      现存较早的关于慈悲庵的记载,见于清朝康熙二年(1633年)宛平人田种玉(后曾任工部尚书)所撰《重修黑窑厂观音庵碑记》,其中称“观音庵者,普门大寺香火院也,创于元,沿于明……”(该碑原立于慈悲庵前院观音殿殿廊东侧,“文革”期间被毁,残存碑文拓片现存于国家图书馆),这也是关于慈悲庵创设年代最为直接的记录。
     


慈悲庵山门坐西朝东,门前一棵大树。
  
 
门额:古刹慈悲禅林
 

      山门前大树的说明牌:1920年毛泽东、邓中夏等同志曾来陶然亭商讨革命事宜,在此树下留影。

   

      位于寺门北侧的两层的建筑就是慈悲庵里的文昌阁。慈悲庵东墙上嵌有石碑,上书“城市山林”四字。一说由光绪的师傅翁同龢所书,一说为民国议员王玉树所书。
    

此碑刻原嵌慈悲庵东北角台基墙上,遗失后依据原石刻拓片复制。
    

山门内额匾:招提胜境

  


进入山门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背面有金代经幢一座

   

  

这座经幢是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的“观音甘露破地狱法界真言幢”


      幢高四尺余,幢身为八角柱体,八面间错着刻有四尊佛像和三段梵汉两种文字的经文。
  

 

 

 

   

      慈悲庵前院北侧是观音殿,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建于元代,清康熙二年(公元1883年)重修。
    

  


  

      殿额:自在可观。两旁对联“莲宇岧峣,去天尺五临韦曲;芦塘淼漫,在水中央认补陀。”此联语为清朝曹学闵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所撰。
  

观音殿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菩萨
  

    

      殿西侧是光绪年间步青云撰《重修黑窑厂慈悲院碑记》,原碑也已无存,这是2005年重刻的。
  

      慈悲庵前院的南殿为准提殿,建于元代。准提殿坐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位菩萨。
   

准提殿北面(殿内现辟为革命史迹展馆)
   

       殿额题: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匾额与楹联均为清光绪六年(1880)岭南潘衍所题。
  
      准提殿殿西侧有一个“陶然亭”碑石。首尾分别有款:民国十九年,楚蒲袁俊书。楚蒲即现湖北蒲圻县,袁俊为民国时著名书家。
  

      文昌阁位于慈悲庵北院,约建于雍正年间,共两层,上下各三楹,下层前出抱厦一间。阁下原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和魁星,阁上供奉玉皇大帝。

     

   


       抱厦外檐悬“文昌阁”匾,两侧柱上对联“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此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徐琪所撰。
   

抱厦内的门上挂“因材而笃”匾,清道光二十七年黄生芝为文昌阁所献。
    

阁内供奉文昌帝君
  

      阁内石刻“魁星图”乃是陶然亭内文昌阁中所祀之魁星像,魁星是取“魁”字形而成,为魁举足而起其斗,这就是所谓的“魁星踢斗”。依据这样的字形画出来的魁星像,头部象鬼,一脚向上翘起,像魁字的大弯勾。一手捧斗,如魁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只是缺少“捧斗”的手。

    

               

      仔细观看此图是由孔子思想核心的“克己复礼,正心修身”8个字组成。
     
 
文昌阁北立面
   
文昌阁东侧墙壁镶嵌刻石:                                            
      慈悲庵创建于元,明清时曾几次重修,一八九四年成此布局。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同志,曾先后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为了保护这一革命纪念地,于一九七八年按原样修复,一九七九年十月竣工。
                          

文昌阁前有辽代经幢一座:故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
   
   

      辽代石幢建于1099年,即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五年,是为了纪念慈智和尚而建的。幢身上刻的是慈智和尚的生平事迹。
 

幢高2.52米,幢身为八角柱体,八面均有用汉文和音译梵文刻的经文。

    


慈悲庵前后院之间有一道隔墙,隔墙上镶嵌两块石刻。

  


名为“莲客”的先生游龙树寺旧址所写的一首诗
  

波罗蜜经
  
      陶然亭位于慈悲庵后院。
 

陶然亭东立面
  
 
   

      抱柱楹联为:“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为翁方纲所撰,翁同龢应慈悲庵的静明禅师之请书写。
   


檐下匾额是齐白石题写的“陶然亭”
   

陶然亭西立面
   

两侧对联的内容与东侧的完全一样
   

陶然亭坐东朝西,所以西面应该是正门,门额高悬郭沫若题写的“陶然亭”。
 
   

      敞轩内门柱上楹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原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

   


西侧门额悬江藻书“陶然”匾额,署“康熙乙亥仲夏,汉阳江藻题并书”。
  

      敞轩内东侧廊柱对联:“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康熙十八年进士沈东田所撰,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

    


亭内雕梁画柱别有风味

  


  

      陶然亭的南墙上有五方石刻,陶然亭南壁东为江藻撰书的《陶然吟引并跋》刻石和其族兄江皋撰书的《陶然亭记》刻石。南壁西有谭嗣同书《城南思旧铭并叙》刻石和王昶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刻石以及齐白石的《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石刻。
 
   自陶然亭建成以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陶然亭成为文人雅集的地方,慈悲庵在300年内可以说一直是宣南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以至“宇内无有不知有此亭者”。特别是乾隆以后,到陶然亭赏花看碑、消夏消寒、上巳春禊、重阳登高,已成为文人仕宦的传统活动。因此,清代的许多著名诗人在这里都有过活动,并留下了大量诗作。据考证,到过陶然亭和慈悲庵,现在有作品可查的文化名人就达260多位。
    

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
  

江藻撰书的《陶然吟引并跋》刻石
  

   

       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四十年来重到,三千里外重游。发衰无可白盈头,朱棹碧栏如旧。城郭未非鹤语,菰蒲无际烟浮。西山犹在不须愁,何用沾衫袖泪。”
  

      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
  


    
 
谭嗣同著的《城南思旧铭》并序,梁正江书写。
   


  

北壁是彭八百的四幅《水仙花图》
  

      彭八百(1882~1971)是著名国画家,尤工兰石,他笔下的兰蕙,清雅高洁,灵气生动,在画界独树一帜。他画的石,怪奇威棱,大有剑气,这样的石,衬上几株兰草,真给人一种脱俗超凡之感。因此,白石老人评价说:“自古画兰者有之,精者只有八百老人,神乎技矣!”
  
       1952年8月,周恩来聘八百老人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彭八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1971年2月12日病故,终年89岁。
 
  


   

陶然亭敞轩内南北两侧都有石桌石凳,浮雕异常精美。
   
 

陶然亭西面北侧有长长的游廊,古书上曾有站在此处遥望西山的记载。

  

      慈悲庵院内的陶然亭还是许多先进人物和革命志士秘密集会、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自清末以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在这里计议变法维新,在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康广仁埋葬在这里。章太炎反对袁世凯称帝,也被囚禁在附近的龙泉寺。民国初年,孙中山来北京,在陶然亭参加过集会。“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 

    


曾用门票,现免费参观。

  

1979年对这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修葺,开辟了革命文物陈列室。

   


设在准提殿的“红色梦”革命史迹展室

  


李大钊同志纪念室

   


第三展室
  
五团体会议旧址展室

  

      慈悲庵不仅是一个幽雅的游览胜地、革命纪念地,也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博物馆,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文字内容参阅家在北京博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然亭公园慈悲庵(3)北院
走过胜芳古镇之文昌阁(三)
郑孝胥《海藏楼诗》注译7
四大名亭之一陶然亭的故事——陶然亭公园游记(一)
新中国第一园
京城有座庵中名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