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雨人生

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巨著《风雨人生》,它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生活与命运》。说是响亮,其实也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部丝毫不逊色于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巨著,并没有获得它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时也?运也?

长眠于地下的作者,甚至都不能想见这本书的出版。因为当年苏共意识形态负责人苏斯洛夫说过,“······我可以直接告诉你,这本书在二三百年内都不可能有出版的机会。”为什么不能出版?用今年流行的话说,叫做“递刀子”——这本书中的反思是给苏共意识形态的敌人递刀子。好像苏共的缺点与不足,错误与虚弱,只要捂住,别人就不知道,而苏联,也就强大到不可战胜。多么似曾相识的逻辑!

好在,因为一群人的努力与因缘际会,这本书在作者去世多年后终于面世。当1988年它的俄文原版在他的祖国出版之后,当时就有人立刻宣告:“那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等待什么?当然是另一本《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配得上这样的等待!

格罗斯曼被压抑的后半生是沉默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知道写这本书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愿用余生沉寂来完成一场生命的感悟。

“亲爱的读者,读读这部作品吧!它使人清醒,使人觉悟,使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使人知道怎样做一个人!”读读这部作品吧,以此告慰一个为此失去生活的人,一个押上性命的人,一个长眠的大写的人!

(一)    战争

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

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但是,它是最坏的方式,没有之一!

1)我诅咒一切战争!

成熟的政治家懂得协商与妥协,懂得用最不坏的方式解决冲突。战争不是目的,战争是手段。从来就没有好的战争,不论正义与否,战争都是沾血带污,在这一点上,我诅咒一切战争!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在战争中死去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对手,他也是和你我一样的人。每一个死去的生命都是凋零的灰色花朵,而他,原本是母亲深爱的孩子,妻子牵挂的丈夫,孩子依靠的大树······

书中维克托(作者的原型)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母亲要去犹太集中营了,这封信也是写给儿子的遗书。里面是一个母亲满满的牵挂、爱与不舍。生离死别,如何能放得下呢?这也成为作者一生的痛,母亲惨死,他要用这本书纪念他的母亲:“本书献给我的母亲——叶卡捷琳娜·萨韦列夫娜·格罗斯曼。”

格罗斯曼与母亲、女儿,摄于约1940年。1941年,母亲叶卡捷琳娜·萨韦列夫娜死于别尔基切夫大屠杀。

维克托的妻子柳德米拉去看望战场上负伤的儿子,可是见到的却是再也醒不来的儿子。母亲巨大的悲伤,让俄罗斯这片沉重的土地都难以承载。

母亲向人打听儿子死前的一切细节,一边痛彻心肺,一边仔细聆听,因为这是她和孩子最后的连接。她通过这些细节感受他,通过这些痛苦体认他。母亲宁要痛,也要走近他,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作者笔下的战争既无情又残酷。娜佳在战火中生下孩子,满怀期待地盼望着孩子的飞行员父亲能平安归来,笔锋轻轻一转,一则战场讯息——一个指导员和两个飞行员阵亡,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巨大的希望就被轻轻抹平,如一阵风吹过浩大的沙漠,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

战争就是战争,古往今来,从冷兵器时代到如今无人机的定点清除,无不如此。亚美尼亚的士兵在格鲁吉亚无人机攻击下,生命转瞬即逝。这就是战争的真相——血淋淋的生命消逝!

2)对鼓吹战争的人,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

美国总统胡佛说过,“老头们宣布开战,但是战斗和死亡的都是年轻人。”那些鼓吹战争的人,自己从来不上战场。

希特勒在穷途末路,已然决定自杀的时候,也没有放过德国的年轻人,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让他们做无谓的反抗,最后的炮灰,没有半点怜惜。

对这样的人,怎能不保持警惕?

听闻有深圳教师鼓吹,打台湾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捐全家五个月工资。我只想问,谁来捐命?死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心安?这样的人,靠牺牲别人来搏出位,非蠢即坏,或者又蠢又坏,教师队伍该清理一下垃圾了,别脏了孩子们的心。

3)对宣扬仇恨的人,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

所有宣扬仇恨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书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其深刻:“要清算罪过,要饶恕犯罪的人。”

清算罪过,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仇恨人,是冤冤相报,是原始的血亲复仇,是让历史陷入仇杀的循环。“以血洗血,血更污”,只有以水洗血,才能有一个明朗的未来。

仇恨是容易的,也是廉价的,不过是迎合一些情绪。而理性、包容、善意,却是让世界和平与美好的重要品质。

刚过去的十一,听说有学校让小学生演抗日剧,从小在心里播下一颗恨的种子,我不知道这是谁的杰作?想当年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德育”,用世间一切美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善,让他们学会用一颗温柔美好的心对待世界。如此,才能有一个朗朗乾坤。

当年梁启超先生找到严复,说到变法。严复先生说:以国人现在的素质,变不了,只能以教育为本,先改变国人认知,才能再图变法。

教育是根本,也正因此,我们还有漫漫长路。

(二)    砖

“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战争与流血。”

砖制,是领袖个人意志的实现方式。而强权与暴力,则是砖制的方式。领袖的个人意志,无不是美好的。不论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都想建立一个美丽新世界。只是,所有想建人间天堂的努力,最后无不把我们拖入地狱!

1)什么是人间天堂?

希特勒的人间天堂里没有犹太人,斯大林的人间天堂里没有富农,当然,更没有异已。当领袖们用自己的意志规划出一个只有美好,没有丑陋的人间天堂时,那已不是人间。

人间,是人在其间。因为人的不完美,人间注定不完美。一个没有乞丐、没有妓女的社会,从来不是一个好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缔了妓院,强奸案高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就是人性。

一个古老的行业,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它的生命力就源自人性。人只要还是人,这个行业就不会消失。聪明的人懂得宜疏不宜堵,春秋时的管仲办起了最早的“官营妓院”。(顺带说一句,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而妓女是拜管仲的,听起来好高大上,有木有?)

今天,当我们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一次又一次地扫黄打非时,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它一定会改头换面,“王者归来”!

相比于一个道德的、美好的、纯粹的世界,我更愿意相信罗素所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2)谁是上帝?

希特勒说,犹太人是劣等民族,要消灭。斯大林说,富农是坏人,要消灭。一个人,仅仅因为他的民族身份或阶级身份,他就有了原罪,请问,谁来定罪?

人就是人,当人扮演起上帝时,灾难就不远了。

一个小孩子,出生在犹太家庭,他就该死;出生在富农家,他也该死。请问,他何罪之有?谁有权力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存权?

在我们新中国的历史上,“血统论”曾经甚嚣尘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年轻的遇罗克为了向“血统论”发起挑战,写下著名的《出身论》,他也因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以反革命罪被枪毙的。

一个地主家几十口人被杀害,包括襁褓中的孩子,我们觉得荒谬,可这些,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所以,不要神话任何人,也不要让任何人成为“上帝”。人就是人,不完美,会犯错。因此,我们才需要民煮,需要监督,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

每当身边有人说“你想到的,人家领导早想到了”时,我就会想起崔健说过的一句话:我很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某些大人物发起的各种运动背后有深层的逻辑和理性的考虑,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其实就是精神病!

3)程序正义。

    不管目的有多美好,失去程序正义,一切结果都不值得追求。

    砖制,是人间“上帝”通过破坏程序正义的方式,实现由他来定义的“人间天堂”。

破坏程序正义的方式通常是以“人民”的名义剥夺一部分人、牺牲一部分人。他们说,为了“人间天堂”,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我想说,“没有人是那个必要的牺牲”,犹太人不是,富农也不是。

如果“人间天堂”需要牺牲一部分人来实现的话,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都可能是那个必要的牺牲——下一个!

书中的俄国人,人人自危,不管是老布尔什维克克雷莫夫,还是物理学家维克托,每个人都生活在“下一个”的阴影里,不管你有罪与否,都是阴影下危如累卵的存在。

阅读本书,常常让我感觉沉重、压抑,不是因为战争,相反,战场反而成了相对自由之地。是那种远离战场、却又无时不在的恐惧,让我窒息。监视、告密、自我审查,信任感的缺失,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座心灵的孤岛。

没有程序正义,就只剩下“下一个”的恐惧。

(三)    人性

有人说,《生活与命运》是一部“人性史诗”,诚然。

我始终对社会有信心,因为我相信人性。不是相信“人性的善”,而是相信“人性的复杂”。

没有一个纯粹的坏人,没有一个坏到没有一丝好的人,希特勒也不是。在电影《帝国的毁灭》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希特勒,一个在邪恶之外,爱好文艺、保护动物的素食主义者,一个对身边人和善礼貌的元首······

“每一朵乌云都有金边”。正因为人性的复杂,所以,希望永远都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良善成为永恒的光,指引暗夜与迷途。

1)警惕“平庸之恶”!

汉娜·阿伦特提出“反抗平庸之恶”,是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跪下来的,人也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

先是沉默,因为事不关已。或许还有恐惧、厌恶······

“他们先是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他们接着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又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马丁·尼莫拉牧师,这段文字刻于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旁。)

然后,退一小步。

维克托在自己并不认可的声明上签字,“使他就犯的不是恐惧,而是另外一种消磨力量的温顺感情”。出于人性对人际温情的真实需要,他开始内心交战,终于说服自己——我现在加入指控他们有什么不对呢?反正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最后,完全跪下,成为罪恶的帮凶。

2)保持理性,保持独立。

对于希特勒来说,民众仅仅沉默是不够的,他想让人们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洗恼来煽动仇恨。

他说,犹太人邪恶、贪婪,是异教徒、劣等民族。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德国民众对于身边犹太人的消失,不可能一无所知,他们更多的,只是不想知道。

我们的历史上,也曾经狠斗过地主刘文彩,把他写入课本,成为一个时代恶的典型。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很多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仇恨是可以培养的,那么,面对洗恼,怎么才能拥有真知灼见?

保持理性,独立思考。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头脑交付出去,成为他人思想的傀儡。

3)良善是永远的心灵归路

不管世界多黑暗,战争多残酷,总有人性之光在闪耀。

书中的犹太女医生,为了一个不相识的小男孩,为了陪伴他,可以放弃生的机会;一个俄国老妈妈,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举着面包递到一个德国战俘嘴边,“孩子,吃吧”;叶妮亚主动放弃了做军长夫人的机会,选择陪伴被专制进去的前夫克雷莫夫······

人类,当我们说我们是万物之灵的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比万物高贵,而仅仅是因为我们愿意努力向善,以更温暖、更柔软的心,面对世间万物。

海子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争中的人性与选择
货币战争
看电影《钢琴家》
600万犹太人被希特勒屠杀,战争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做过这种事!
《猩红色的天空下》:展现意大利二战时期的真实形象
《辛德勒的名单》:宽恕和爱,是一个人最大的权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