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尊重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尊重自己和别人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传达出的深层意义

犹记得十六七年前有个作文主题是,长大后你想要做什么?当时我苦思冥想,可是对未来就是一片迷茫。

为了完成作业,我只能在所了解的几种职业名称中,草草地选择了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而很多同学,也都中规中矩地选择了大家都熟悉的职业,比如老师、科学家、宇航员,没有任何“惊喜”和“突破”。

如今想来,那是一种在应试教育下出现的悲哀现象,不仅把孩子的思维桎梏在这几个高大上的名词中,如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更让孩子对其他的职业产生偏见,留下削足适履的自我误导。

作为父母,尽早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家庭教育,又遵循了孩子思维发展阶段的规律,让孩子对职业,对他人都能够学会尊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正是一本具有先导意义的职业启蒙绘本,由意大利作家阿戈斯蒂诺·特拉伊尼著绘,向我们展示了7大职业,30种具体职业。

这本绘本的精彩之处在于,用了8开大幅开本描绘了生动活泼的漫画形象,穿插了寓教于乐的游戏设计,以及做了详实的职业内容介绍,不仅让家长对社会的各种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让孩子翻开书就爱不释手。

最重要的是,这本绘本在图字行间里传达出的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它的深层含义体现在哪里?

符合孩子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规律

心理学上把思维分为了三个种类,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个人的思维成长过程必然循序渐进地要经过这三个阶段,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对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比如,婴幼儿时期是发展动作思维的阶段,婴幼儿通过啼哭,发笑,爬行,甚至摸到任何东西都会放在嘴里试探,只有让婴幼儿顺利发展这些动作,他们才能够成功地过渡到形象思维这个阶段。

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对于图形,实物,也就是具体的形象比较敏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而是一下子就给孩子灌输概念类的教育理念,孩子虽然勉强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一旦发展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孩子会突然呈现停滞状态。

比如很多孩子小学阶段成绩优异,甚至比同龄人会解决更高难度的习题,可是到了初中或是高中,能力一下子掉落万丈,甚至停滞不前。

这就是过了形象思维发展,直接给孩子拔苗助长到抽象思维阶段的弊端。就像那个时候的我们处于一个对职业空白的形象思维时期,却被要求凭着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来书写未来时的,我们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而《太棒了,我们的职业》正好就是一本符合孩子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职业启蒙绘本。翻开绘本,我们会发现每一种职业的人物形象都很到位,尤其是这个职业怎样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以及创造过程会使用到的工具和器械都很具体形象。

比如介绍裁缝这个职业时,图片有布匹、尺子、剪刀、缝纫机,设计样稿等工具的呈现,也提供了一件成品衣服是如何从一块布匹到出现在商场上再到穿在人类身上的整个过程,详实客观地告诉了孩子,裁缝就是这样完成成品的一个过程。

不管介绍到哪种职业,这本绘本都会提供一个具体的形象,完成成品的每一个过程也都具体地描绘出来,尽量让孩子全面地去了解某种职业,对于正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孩子来说,能够在容易理解的基础上多了一分专业性。

传递出尊重的思想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客观如实地反映了职业性质,没有掺杂个人主观感受,尊重孩子的个体情感。

家长向孩子进行职业启蒙时有两个经典的例子。第一则是说,一位妈妈带孩子到一个商场里,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打扫卫生。

于是妈妈趁机教育孩子说,“你要是不努力学习,以后就会跟这个老爷爷一样是个清洁工,只能做这种又脏又累的工作。”

然而,这位打扫垃圾的老爷爷却是这家商场的老板,当他亮出真实的身份时,让这位妈妈羞愧得无地自容。

另一则故事是,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出门,在街上看到一位清洁工顶着烈阳打扫卫生。孩子问妈妈,他是做什么的啊?这么热的天不在家吹空调,而在街上扫地?

妈妈解释说,他是一名清洁工。孩子说,他长大后肯定不做一名清洁工,太累了。

妈妈充满正能量地说,“清洁工也是一种职业,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很糟糕啊。”

这两个真实的故事,无论妈妈对孩子的说辞是哪一种,其实都是出自主观的个人评价,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谈不上对孩子的职业进行启蒙。

真正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主体性还是在孩子身上。家长要做的就是客观公正地展示职业,然后尊重孩子的个体情感,不做评价和主观观念灌输。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除了介绍我们熟悉的音乐家、宇航员、老师和医生,还介绍了我们并不熟悉,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些也是一种职业的职业。

比如,木工、电工、引航员、搬家工、灯塔守卫者、面包师、园丁等。作者对于所有这些职业秉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只是单纯地介绍这种职业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及操作时大概需要循序的一些条约规则。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头到尾作者都传递出了一种没有在绘本里刻意强调,但是却贯穿到底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尊重任何存在的职业。

我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小女孩对兽医这个职业情有独钟。她的注意力很快就从兽医的人物形象上转移到小动物身上,并且每次翻开绘本就特意要看兽医这个职业。

她能够轻易地跟图片上流泪的小动物产生共情,告诉我,“妈妈,大象受伤了,它很难过,需要请医生过来帮助它。妈妈,我想帮助大象。”

而我注意到了我当时内心的第一反应,有种被一拳击中的懵,“是啊,大象需要帮助呢。”

事后,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我发现因为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对于兽医这个职业的了解还是空白的,甚至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体面的职业,因而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从事这样的职业。

了解到自己这样的心思后,我哑然失笑。好在,自己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向孩子灌输自己对职业偏见的观念。而后,每一次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在她表示喜欢这个职业的时候,我都会跟她一起平静客观地探讨。

这也是这本绘本对父母产生的意义,它让父母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引导父母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

最重要的是,当父母学会了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就会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会因为外人的偏见而改变自己选择的道路,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不会对不同的职业带有偏见,而是一视同仁,尊重别人的职业。

寓教于乐和亲子互动双管齐下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是一本内容丰富和详细的职业介绍,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因而对于孩子来说,读完甚至读透这本绘本还是有难度的,甚至无法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因而,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绘本适时地加入了益智类游戏,旨在进一步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也起到了锻炼孩子观察能力,以及考验父母耐性的目的。

此处荡开一笔说个题外话,在我推荐的绘本中,一直强调了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一定是具备人性化这个特点的——是能够让孩子愿意看下去,能够让家长起到引导的作用的。

话说回来,《太棒了,我们的职业》也正好体现了绘本的这一特点。在工厂与工地,还有商业等一些领域,绘本加入了游戏设计。

比如在绘本最底部截取了图片的某个小角落,然后让孩子在整体图片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在孩子寻找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急着催促,甚至忍不住帮孩子找出来,替孩子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失去了寓教于乐的意义,还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个时候,父母不妨耐心地等待,并且适当适时地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在孩子实在没能找到的时候,父母就该发挥作用了。带着孩子纵观“全局”,不时地联系到生活中。

比如我带着孩子纵观“全局”时,在看到超市时跟她对话,“这就是我们每次去买东西的地方,你每次都坐在推车上,是不是?”

孩子的兴趣又被重新唤起,在看到花圃的时候兴致昂扬地告诉我,“这是妈妈每次买花的地方。”

就这样我们一边观赏图片一边轻松愉快地寻找了目标,让孩子瞬间充满了成就感,同时也能够鼓励她独立完成游戏的挑战。

自从成为一名母亲后,我切身地体会到了,父母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课程。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突破桎梏,更新和升级育儿观念的过程,还是不断刷新对自我认知的过程。

邂逅了《太棒了,我们的职业》这本绘本后,我意识到,培养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不应该只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智力和学业开发上,还应该有对情感和感受的感知上,对生活的联系和体验上。

与其说《太棒了,我们的职业》是对孩子职业的启蒙,不如说是对家长如何更好地养育孩子的反思和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再催孩子学习了!6岁前提升思维能力,先花10分钟做对这件事
中科院心理所博导张梅玲教授:如何开启3
孩子什么时候学数学最好?这个阶段千万不要错过
在家中,怎么给孩子做数学启蒙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浅谈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