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以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

2018年末没有冬天,2019年的春天也莫名的谦逊、低调。

喧嚣的世界好像停滞在十字路口,职场的朋友守望着不可知的守望,创业的朋友探寻着不可知的探寻,也有人与这个世界顺畅地共舞。此刻,在培训行业已经16年+,哪一件事值得我为之做出至关重要的改变?

呱噪的知识付费浪潮没有成功拯救焦虑,焦虑已经疲惫地靠岸喘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式培训工具依然在推陈出新,但真正做到口碑级的好工具乏善可陈。我经常自问:“培训带给他人实实在在的改变是什么?”尤其是能不能带给他人走向自己“真正想要且渴望”的改变?

优质课程线下培训费用 3000元~8000元/小时,一般是12个小时。课程结束后,可以带走一些方法、案例和教材,还会发生什么呢?无论作为组织和个人,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到底如何让改变发生?

1
为什么需要“培训”?

改变是必然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组织或者个人需要一些工具方法,这些工具方法会改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流程,也就是信息流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是不是信息流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能力以及行为结果会产生改变呢?

回到老问题“知难行易”,每个问题的产生有三个层面,一是个体(动机与特质)惯性;二是群体(流程与规则)惯性;三是环境(文化与制度)惯性。而且这三个层面相互依存、相互强化、相互支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一个问题生态系统生成的。

这也就是企业CEO年薪很高的原因,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年薪高达14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小时16万人民币。解决组织的问题,没有毛泽东解放中国的战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策略,问题只会越养越大,大到自绝生路。

80%、甚至高达90%的人都是环境的产物,唯有10%、甚至更少的人才是环境主动积极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是创意者、挑战者、改革者,更是领导者。但是对于依存于企业环境、群体的人来说,增长是硬道理,改变才能增长。

如果没有内部的领导者引领改变,就不得不借助于外部的培训激发改变因子,只要改变发生,就会带来至关重要的效应,激发其他跟随者的进入。这个改变因子,就是找出企业具有自我重塑的变革领导者,带动组织的发展。

2
如何做“培训”?

价值观是改变的动力

不注重本质,培训越多,错的越多。太多人在一万小时之后,还是在低水平上循环,甚至导致个人的整体智商下降。

人的行为选择具有自我论证效应,按照潜意识选择对的、合理的、舒服的方式强调、重复和固化熟悉的模型,即便错了,也会归因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

史蒂芬·柯维写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有人都记住的是方法模型,很少人提及到本书的核心是“重新探索自我”中柯维教育儿子真实经历的感悟,回归本质。

我们不可以用外部的功利方法从根本上帮助到他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必须以原则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基础,不拿别人与他比较,尊重他作为个体的存在特性,激发由内而外的自信。柯维,特别强调了品德的重要影响力。

对于他人,我们内心坚定理解、接纳和信任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作为个体独立且完整的价值。而不是借由技巧训练、他人成功为标准,要求他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果这本书的使用者,还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把7个好习惯的模型当作培训的最佳工具推而广之。

七个好习惯的核心是“基于价值观的个体独立性”,但是组织化生存,个体对他人、群体、组织的依赖性培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培训?按照柯维的理论,恪守原则,原则是人们根据自然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真理。

就像《原则》一书中所说的:我们要理解现实是如何运行的,并思考如何应对现实。任何培训核心为了解决问题而培养能力?能力的来源是独立的思考分析与判断,不断找到解决方法,而且为了方法落地愿意承担责任。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这是任正非对于企业文化的主张。做培训同样如此,价值观才是改变的动力、灯塔,它解决了每个人的大疑问“为什么?”。知道为什么,就会知道怎么去做?

为什么?是对问题本质的追根溯源,也就是回归到价值观,撬动到改变的杠杆。

3
什么才是强而有力的“培训”?

创造改变的真诚环境

培训成果衡量一直是个难题,真的无法衡量吗?这就像,我们出门二天,不知道去哪里一样。可不能宅着,必须的出门。组织或者个人有问题,总是要解决,培训是个套路,得用。

我们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培训?每个人都会回答,我们是要做解决问题类型的培训,结果是做培训,前缀丢了。培训确实在提供新的理念、工具和方法,确实有用,有用和确实去用,是两回事。

在企业里用新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并不是个体的行为,是群体的行为,甚至于企业组织的行为,牵扯到久而久之的惯性,以及相应的流程、制度。因此,这几年,教练技术、行动学习非常热,热就是“强而有力”吗?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仍旧是“旧瓶装新酒”,还是在做培训。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环境的设计师想改变吗?二是想改变,改成什么样子?改成什么样子?这是个关于企业战略,关于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对存在问题的长期关注?

临时起意做培训,属于抒发感情的艺术,不属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在快节奏社会,企业组织是在问题海洋里,按照排序规则,什么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最好是自下而上或者自下而上有共识。

在共识的问题上,大家要想明白去哪里?有人会反驳,这是最难的问题。知道去哪里,我们就不需要培训了。如果我们能沟通坦诚地承认“不知道去哪里?”,我们就可以通过培训解决这一问题——战略工作坊、团队教练等。

常常是,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价值观去哪里?直面现实,可不是一般人勇气做到的。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人,都有自己利益需求和利益团队,谁还敢动谁的奶酪?

不是守着奶酪,而是要寻找新的奶酪,需要真诚。曾担任美国美敦力公司CEO,学习各种领导力方法,以及学习从各种成功的领导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做自己,写了一本书《真诚领导力》,这本书已经成为哈佛的商学院课程。

曾任苹果大学资深教员以及为Twitter、Shyp、Rolltape和Qualtrics的资深顾问Kim Scott,针对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好领导这个问题。她的答案虽然令人惊讶,但却很实用。她认为一个好领导必须能够做到彻底的坦率,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员工热爱的工作环境并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培训是营造一个真诚、坦率的环境,激发大家把组织问题从桌子底下拿到桌面上,把个体问题从脆弱的遮蔽拿到放大镜下,然后把个人和组织问题进行共同的盘点、解决。

培训,绝非大家所追求的,形式上的、表面上的以及任务上的,它是奥运比赛前的高强度训练,战争打响之前的实战演习,变革黎明之际的思想触发,改变总要发生,要么被改变,要么去改变,你可以选择改变的方向和道路。

作者:叶闻

《从1到N:天才创造世界》的作者、《优势领导力教练》和《声音气场修炼》设计师与讲师,帮助组织和个人轻松、快乐、高效地更新每天的生命体验,创造属于社会的独特价值与属于自己的持续意义。外滩商学院智库成员。

RECOMM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做了1000场管理培训,却对中国的管理者有10个担心
中基层管理者都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领导力?
领导力培训效果差,怎么破?
共情·引领·激励·赋能:集团化办园背景下幼儿园中层管理者培训的进阶之道
从人才走向人物
中粮集团的行动学习及其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