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同事董鑫,不善言辞,但脾气特别好,同事们都喊他“董好人”。每天中午董鑫出去买饭,公司那些年轻人就对他说:“董哥,求捎饭!”董鑫总是和善地说:“好。”习惯成自然,工作多年,董鑫哑然成了大家免费的外卖员。有一次他竟然汤汤水水的捎了十几个人的饭,把这老好人累得够呛。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大家说:“都放下手机别玩了,自个去买饭,成心想累死你们董哥是吧?”

  十月一公司安排人值班,因为我跟董鑫家在本地,领导便理所当然的安排了我们两个。那天因为业务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喊董鑫过来帮我。中午请董鑫吃饭,聊天的时候,董鑫告诉我一件他们家族的老事,我才明白与人为善是他们家族的祖训。

  董鑫爷爷的爷爷叫董良才,是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一八七六年,董良才二十岁,那年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丁戊奇荒”。当时受灾最厉害的就是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省)和山东。这一年山东全省大旱,各地收成竟不到三成。饥荒是老百姓的灾难,却成了奸商、豪绅和高利贷者们发横财的机会。他们囤积和操纵粮价,放高利贷,发着灾难财,普通百姓却被逼的卖田、卖房、卖儿、卖女。

  

董良才姊妹众多,为了糊口,能卖的都卖了,只剩下四栋墙和喘气的人。董良才的父母看着几个儿女,说:“要活一起活,要死一块死。”为了活命,他们决定带着孩子们逃荒去外地。但是大面积旱灾,不是一天两天能走出去的,路上必须得备些保命的干粮才行。

  董良才的外祖母家在黄河的另一边,当年是家底丰厚的大户。而且,他的外祖母在丰年有屯粮的习惯,家里的仓房旧粮接新粮,从来没有瘪过。董良才的母亲很要强,再苦也从不叨扰娘家,可这一次实在没办法,便让儿子去娘家求助。

  来到黄河边,但见河底干涸,白茫茫的黄沙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的人连呼吸都觉得困难。过了河,离外祖母家还有七八里路。路上要穿过一个小镇,小镇的街上冷冷清清,早已不见了往日的繁华。突然街头尘土飞扬,一匹高头大马载着一个官差模样的人飞奔而来。

  眼看马冲到眼前,董良才却瞥见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正撅着屁股在路当中堆土城。董良才急了,几步蹿到小孩身旁拽着衣领把他拎到路边。马擦着两人飞奔而过,马蹄溅起的尘土呛得两人直咳嗽。

  董良才的外祖母家虽然有余粮,但无奈家里仆人护院多,大灾之时,老太太狠不下心辞退他们,又担心灾难不知何时才能过去,一家人早就开始限粮。看到外孙一脸菜色,老太太心疼坏了,特意让人烙了几张杂面饼,让他吃了个饱。临走给他带上几张饼,挖了几十斤玉米让他带回去。

  董良才背着玉米往回赶,一出村就被人盯上了,几个人提着棍棒一直不急不缓尾随着他。等董良才发现他们,那几人离他仅有几十米。董良才吓坏了,背着玉米撒腿就跑。后面几个人看董良才跑,索性挥着棒子扑了上来。毕竟身上背着几十斤玉米,董良才越跑越慢,眼见就被人追上了。

  前面有一辆马车慢悠悠地走着,车上坐着一个三十左右的车夫和一个八九岁的小孩。看到董良才,车上的小孩愣了一下,不知道跟车夫说了句什么,车夫突然勒住马缰绳,回头冲董良才喊道:“快上车!”董良才拼命加快脚步跑到马车前,车夫把他拽上去,伸手狠狠拍了马屁股一掌,喊道:“驾!”马吃疼,呼地向前跑去,后面传来几个人的怒骂声。

  

甩掉后面的人,车夫让马慢下来。董良才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对车夫说:“大叔,谢谢你救了我们全家!”车夫笑了笑,指着那个八九岁的孩子说:“其实,该说感谢的是我,你救了我儿子。”董良才一直紧张地看着后面,没注意那个孩子,听马车夫这么说,这才发现那孩子竟然是自己在路上顺手拽了一把的孩子。

  马车夫告诉董良才,他家在直隶,以赶脚为生,全部家当就是这辆马车和儿子。前一段他接了一个河南客的活,路上顺带了一个短脚,送那客的时候,儿子要上茅厕,他便让儿子下车,放下短脚客回头接他。小男孩自小有耳疾,听力不好,马都到跟前了还不知道,幸亏董良才拽了他一把。

  马车夫说:“刚才看到你被人追,这人生地不熟的,我本来不想招惹是非,幸好我儿子认出了你,喊我停车。”董良才一个劲地向他道谢,他把去外祖母家借粮的事告诉了马车夫。马车夫叹了口气说:“这一路,全是饥民,大白天明抢明夺是常事。”

  车夫把董良才送回家,董良才的娘把玉米磨成粉,做了一大锅粥招待马车夫父子,这爷俩一路也是风餐露宿,吃不上几顿热饭,非常感激董良才一家。得知董良才父母要去别地逃荒,车夫说:“大哥、大嫂,我也看出来了,你一家都是厚道人。我把河南客的东西送过去,也打算一路向南到没灾的地方,不求别的,只求能活命。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两家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董良才爹娘一听,高兴坏了,走时间长了还能坐坐马车歇会儿,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董良才的娘把大部分玉米粉掺上笼蓬种(海滩地长得一种菜,咸无毒,荒年之时,我们这里的人作为粮食替代品食用)做成干粮,带上家里仅有的一口小锅和两床被子,跟着车夫父子上了路。

  这一路两家人互相照顾,为了省口粮,除了最小的孩子,大家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傍晚歇息,董良才的娘就让孩子们去捡柴,找水,她抓一把玉米面,做一锅玉米稀粥,一人分一小块干粮泡上,热乎乎地吃上几口。就这样,省吃借用一直走出了重灾区,才得以活命。大灾过后,董良才一家又回到了山东,可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见过车夫父子。

  

每每想起这些往事,董良才的爹就对孩子们说:“如果当初不是良才顺手拽了那个孩子一把,也许咱们一家早就饿死了。以后你们可要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搭一把手的事儿,也许不只是帮了别人一把,还可能会救你一条命。”

  听完董鑫的故事,我叹道:“这就是善有善报。”董鑫说:“老祖宗临终前,对我老爷爷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话一辈辈传下来,就成了我们家的祖训……”

(首发:《民间传奇故事》2019年A版01期,编辑:夏刚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说吴文化之十二(马车)
爱在心中
企业家为何一定要做公益?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天国公共马车
小说类:《春山奇案》36 第36回 朱华户秘密寻祖路 马车夫嗜酒起疑云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