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人生|《舌尖上的中国》:发乎味觉,知觉于心

中国人讲究:没出正月还是年,红红火火的中国年,美食是最不能缺席的,恰逢“舌尖”第三季播出,倒是应景得很。

回想起来,除却人文系列纪录片,“舌尖”系列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了。前两季无论重播多少遍,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每每赶上,必定要驻足流连一番;婚前第一次跟着先生见家长,看的也是“舌尖”,想来,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大年初五,和先生一口气看完了“舌尖”第三季最新推出的前两集。面对面前飘过的种种美食,除了咽口水,我们也会吃些提前备好的零食,你喂我几颗坚果,我喂你几口水果,好不惬意。

彼此偶有交流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还是熟悉的“味道”,享受其间,感受到的情节布局环环相扣、画外解说缓缓入耳,这之外,那种让人不自觉地思考沉静之感仿佛比此前的意味更浓了。

拍摄者依旧从大众视角切入,依靠普通人的美食故事推动纪录片演进,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往往更容易为民众接受,而且因着记录片这种高度集成的形式,食物在最大意义上被赋予血肉、赋予灵魂,与人们一道,历经岁月的洗练,焕发更加迷人的生机。

这几年跟着“舌尖”,我慢慢明白:亲情含在家传手艺的传承里,爱情藏在互相配合的默契里。而这一季,“器”、“香”这类高度浓缩的主题拓宽了食物的延伸范围,准确地说,已经将单纯的食物之美上升为饮食文化。

乍看似乎体会不深,再回过头来贯通,顿时恍然:精致的食物除了器物和香料的精心锻造与择选,食物本身所承载的地域特征、民族基因这类的情感因素才是核心要领,是技法之外的最值得关注的关键点。

此前两季的点状呈现不可谓不是精华,却不若现在这样理成线再提取出来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你看,昔日做水盆羊肉的那个老人,如今不仅门前迎来送往,更日日严格品鉴着后辈熬制出的汤头,指点改进间,彼此的情感在升华,继承者的品味直觉在改善提升,何乐而不为?

做医生的小伙子放下手术刀,拿起菜刀和饭铲,继承妻子家的事业,熬起了串串香的底汤,若不是爱做支撑,他怎能一路坚持至今?

祖上做煎饼果子的红姐,下岗后没有赋闲在家,而是捡起了那门老手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尽心尽力为居民们做好服务,她的初衷仅仅是为了供儿子上学,这大概就是一位母亲对孩子伟大而深沉的爱吧?

再看那对彼此配合的打铁夫妇,你一下,我一下,没有眉目传情,却在清脆的打铁声中彼此呼应,如此坚韧,难道不是最浪漫的表白吗?这样饱蘸深情打造而成的锅,自然也是爱意满满。

诸如此类的美食情怀,若留心,生活中也是不鲜见的,只是这一番集中的相遇,积聚起来的思绪更饱满,呈现出的效果更立体。因此,“器”令食物精致美好,和着遥远的绝响,扑面而来;“香”令食物回味无穷,嗅着扑鼻的气息,口间垂涎。而这当中最难得的,永远是穿插其间的情愫。

是的,依靠心眼知觉感受到的才来得深入,一方面是依靠味觉品尝之后带来的精神愉悦,另一方面是那些关联的故事与食物共同发酵成一种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食一事,是发乎味觉,知觉于心的。

敬请猛戳右侧二维码

不为调和众口,只为选择有缘人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公众号ID

qqaiyil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解说词40句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旁白,台词里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國
笔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总导演陈晓卿: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 印象笔记网页版
想吃家乡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