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温《琅琊榜》:誉王和靖王的差距,岂止是一个梅长苏?

《琅琊榜》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反派人物,也是靖王夺嫡路上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他就是:誉王萧景桓。

萧景桓被群臣视为德才兼备的贤王,又被梁帝称赞是“最像朕的皇子”,原本是最有望登上太子宝座的,但是却一步一步走向了覆灭。

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靖王有麒麟才子梅长苏作为谋士,更重要的是他格局不够大,太重党争,常常忽略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从几场重要的戏中窥见这一点。

一、错炸黑火库

回顾誉王萧景桓的失败之路,最重要的节点,就是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炸了黑火库。

黑火库原本是太子为了谋取利益,私自设立的。这个错误,本来板上钉钉是太子的责任。倘若誉王能够听从梅长苏的建议,只是去揭发这个案件,重击太子,于他有利无害。

可是他听从了秦般弱的建议,炸了黑火库,把事情闹大,导致附近百姓死伤百余人。

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皇帝听说了黑火库是太子的,勃然大怒,把太子关了禁闭,但是却为自己日后埋下了祸根。

誉王明知道秦般弱格局不大,却没有深思熟虑,就采纳了她的意见。牺牲近百条无辜人命,不过才让太子小摔了一跤。而事后亲力亲为去处理爆炸现场的,却是靖王。此处让靖王立了一功,让皇上注意到了低调的靖王。

后期这件事成为了他的重要把柄。刑部审出炸黑火库的真相时,恰好是皇帝严重怀疑誉王和悬镜司勾结的节点上,两件事加在一起,一举将誉王打入谷底。

炸黑火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对党争有利,却损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贤王名声。誉王被皇权和党争带偏了,忘记了最本质的问题:

  • 皇上最厌恶的就是党争行为,而誉王却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党争上,只顾着针对太子,却没有真正地为皇上分忧解难,反而一直在制造事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皇上后期偏爱靖王,因为靖王虽然性格耿直,缺乏心机,但是靖王每次都能办实事,为皇上分忧。

炸黑火库这件事真相大白之后,皇上依然选择了维护誉王,把桌上的玉玺砸到了誉王头上,向群臣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虽然言语辱骂,故作勃然大怒状,却没有惩治誉王,而且驳回了官员们三司会审的请求。

誉王却依然没有领悟到皇上对他的庇护,以为自己没救了此时倘若他没有自暴自弃,陷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其实很容易看出皇上在给他机会。而且勾结悬镜司和指使炸黑火库这两件事,都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他。

即便不能撇清这些事和自己的关系,但是也不能证明完全是他主使。只要韬光养晦,深刻反省,后面还可以东山再起。

可此时他又得知了他的生母其实是滑族人,于是犯下了第二个错误:因血统而自卑,阵脚大乱。

二、因血统问题自怨自艾

有一场皇上和太监高湛聊天的戏,他说自己其实最偏爱誉王,誉王和自己最像,倘若他能踏踏实实做出政绩,那么他把江山交给誉王也是可以的。尽管誉王身上流着一半滑族人的血。

可是誉王此时又沉不住气了。他原本就处在低落期,怀疑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储君。谋士秦般弱与悬镜司主司夏江却又在此时挑拨离间,说他是滑族后代,他妈妈是被皇帝杀死的,整个滑族也是被皇帝灭掉的。

倘若誉王够聪明,站得高一点,就能看明白,自己是王爷,是皇子,而且是最有希望成为储君的皇子之一,皇上断不会轻易舍弃他。而夏江此时却是阶下囚,马上要被处死了。

如果夏江死了,勾结悬镜司这个“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的罪名,就会一天天烟消云散。

另外,黑火库事件,还有之前誉王讨好禁军首领蒙挚将军,惹得皇上怀疑,这两件事,都足以说明秦般弱这个谋士不太聪明,出的主意都不怎么靠谱,誉王却依然没有舍弃这个谋士。

他明知道如果自己被贬出京,秦般弱就会弃他而去,却依然被秦般若煽动,逼迫皇后配合他起兵谋反。

誉王原本犯的只是抓不着真凭实据的小错,可是他走不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像个小怨妇似的,把一时的成败看得太重,自怨自艾,一味地抱怨自己是滑族人,再也不可能被立为储君了。

他没有想过,他身上流着滑族血液这件事,是皇上默认他不知道的。只要他继续假装不知道,不把这件事放到台面上讲,皇上不说,群臣不知道,老百姓也不知道,那么滑族血脉就不是决定他能否成为储君的必然因素。

皇上不会因此而一票否决他,否则也不会让他成为七珠亲王,让他参政,把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并称赞他是最像自己的皇子。

誉王只被“滑族血统”这个看似重要但实则无关紧要的因素一叶障目,却忽略了此前皇上宠爱他的种种迹象,以及明知他犯下大错却公然包庇他的袒护,更忽略了自己手中的一手好牌:

  • 自己礼贤下士,朝中依然有很多人支持,还认识很多大儒。自己也有很多政绩,值得一提。自己手中还掌握着整个滑族后人的资源,还有很多的后手可以走。

这盘棋原本可以慢慢下,只要他不着急。他可以统筹安排滑族安插在宫中和官员府里的所有后人。后面我们看到了,静妃宫里的宫女有很多滑族人,靖王妃的嬷嬷也是滑族人,如果太子不暴露自己是滑族,这些人便不会引起梅长苏的注意,都是可以用的绝佳棋子。

三、草率逼宫

誉王接连做错决策,选完下策又选下下策,原本可以细水长流的谋划,逼宫之后,局势却被做成了一锤子买卖,成是王败就是乱臣贼子。

得国不正,即便成功了也会为人诟病。而且他并没有做出万无一失的计划,整个逼宫流程都太粗糙。草草为之,焉得善果?

他只想到了调动禁军,控制京城,却没有找到一个擅长打仗的将军。五万士兵,打皇上带去的三千护卫,居然打了三天。他并没有做出必胜的准备,没能速战速决,而是自以为聪明地在五千领头军进攻失败之后安营扎寨,整顿军士。

倘若他第一次就选择了全力进攻,不计损伤,任凭梅长苏再擅长谋划,也没法以一敌十。

不逼宫,他至少还可以做一个清闲王爷,享一辈子荣华富贵,而且储君之位也可以慢慢谋划。可是逼宫,就必须想到所有的细节,做一个精致的计划,保证每一步都在控制之中。还要考虑到所有的意外情况,务求一击即中,拼尽全力。

可是誉王,一没有准备好假兵符,二没有安顿好一旦失败自己的王妃和母后要如何收场,三没有交代如果失败滑族的复兴应该由谁接手,最重要的是,他没能找到一个靠谱的将军,帮助他一击制胜。

谋划大事,安能不考虑后果,不把所有的事情想周全?

最后在寒字号的大狱里,他才知道自己老婆怀孕了,想要求皇上不株连,却已经晚了。看到这里,我只想说,早干嘛去了,造反这样的事,都不和老婆商量商量,老婆怀孕都不知道。失败后先把皇上骂了一顿,发了一通疯,不仅不体面,还断了自己老婆孩子求情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梅长苏动了善念,找了死囚犯替代了王妃,王妃和孩子就不可能有救。

尽管他留下血书,求皇帝放过王妃和孩子,自杀谢罪,但是以皇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性格,先不说会不会放过,即便此时放过了王妃和孩子,日后想起来孩子身上的滑族血脉和反贼之子的身份,也还是会斩草除根。

誉王和靖王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梅长苏。倘若他对于是非善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做事情之前想一想后果,能够懂得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根本不至于落得最后的境地。

为人处世,除了斗心机之外,除了玩弄权术之外,更重要的,是清醒。清醒地看到一件事的本质,清醒地思考什么人是可信的,什么话是可靠的,什么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有时候,看似吃亏,其实是占了便宜。看似受了欺负,其实是在攒人品。而风光无二,处处傲人,锋芒毕露,却容易忽略身边的危机四伏,容易行差踏错,心态失衡,最终导致回天无力。

而身处低谷时,最重要的,就是冷静,蛰伏,不要轻易被人煽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洞见】看过《琅琊榜》,还看出了调查谋略之道,你服不服?
再刷《琅琊榜》发现柳澄才是隐藏最深的老狐狸
《琅琊榜》最懂皇上的还是静妃,第一次见面,就把誉王搞死了
《琅琊榜》:一个比梅长苏还要厉害几倍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
《琅琊榜》中的高情商对话(3)
看《琅琊榜》学梅长苏的谈判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