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 | 艾蒲青翠,粽香悦人,飞龙在天,人福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千余年来,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把端午节看作重要的节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栓五色丝线、挂艾草、喝雄黄酒,还用菖蒲、艾叶、榴花等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仪式背后,蕴含着祖辈们的智慧,使得很多习俗能够延续至今。



端午不是起源于纪念屈原

据《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

即说,端为开头、初始的意思。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他,将此日设为端午节。

其实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

闻一多先生考证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发现也支持此说。

古人认为,端午时,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龙气(阳气)旺盛。

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所以端午就成了祭龙的盛大节日,也称为“龙的节日”。

然而,要是一直拘泥于节日发端的缘由,那后来的端午纪念曹娥、伍子胥、屈原、介子推、越王勾践等说法,都无从说起了这个节日也不可能流布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国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忠肝义胆、浩气长存、忠于国家和人民,历来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怀。

端午节,在与祖先的对话中,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体悟先贤们的浩然正气,文化与情怀的薪火,或就在这一省思的机缘中,传承了下来。



粽子包藏人生三大智慧

端午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现最广为人知的说法同样是纪念屈原。

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贵子之意,二也有高中之意,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谐音“必中”。

其实,粽子不仅可口好吃、有营养,还包藏着人生三大智慧。

粽子的外面是粽叶,里面是粽馅,这一“包”一“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包容”。


所谓包容,其实就是懂得让别人受益。就像粽子的存在,就是为了饱人的肚子、甜人的口、养人的身。而自己,也因此受到欢迎和喜爱。

粽子的主要材质是糯米,而糯米是一种常吃的粮食、温和的滋补品,比大米更容易消化。粽子所散发出的,是一种“温和”的气息。

一个温和的人,一定待人亲切、进退有度,让人如沐春风,于是像糯米一样使人常吃、爱吃,而吃得开。

《壶天录》中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做一个糯米般温和的人,吉祥。

粽子千百年来一直受欢迎,既是屈原的精神在延伸、中国的文化在流淌,也因为粽子本身就很好吃——软软的,甜甜的。

为人处事,一个“软”字,最是精髓。态度谦虚是一种软,待人和气是一种软,言语委婉含蓄是一种软,行事风格柔和、不锋芒毕露是一种软……你软,别人就会舒服,就像粽子入口。你让别人舒服,自己最终也会越来越舒服。

人的仪态,要甜。举手投足彬彬有礼,脸上常带微笑,就是这甜。做人甜,别人就会喜。就像吃粽子,愿意多咬一口。如此,则什么事都好办。

在屈原故里的秭归流传着这样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

若人人都能如此,世间就会处处飘满甜香,日日如同过节,得福,安康。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耕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句子
叮咚,您有一条最美最全的端午祝福消息,请注意查收!
各国过端午,特色大不同,祝您端午节安康!
端午,安康。
李秀建 | 端午节说粽子
源自飞龙天象的端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