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轶事】沈从文没考上大学的前前后后\周思明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请联系我们授权)

第三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参评稿

沈从文的人生路

周思明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其寓意也蛮好,岳字代表崇山峻岭,焕字形容容光焕发。沈从文的父亲给他起名沈岳焕,是希望他像山一样顶天立地,且容光焕发,希望他成人以后茁壮有为。

但何以沈从文要改名字呢?

话说当年沈岳焕投身兵营,一日回家省亲,中途经过一个测字先生,出于好奇,他停住脚步说:先生为我测测。测字先生抬头看看他道:你?沈不解地问:怎么送上门的生意你都不接吗?测字先生道:那倒不是,先生尽管把字写来我测测便是。沈随手写下自己的名字沈岳焕。测字先生看后道:那我就直言了。沈点点头。测字先生道:岳字代表山川,焕字本身是个火体,和先生不和啊!看先生相貌谈吐是个颇具文采之人,只是先生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先生何不改名?回到家后,沈岳焕耳边环绕的全是测字先生的话,想自己这么喜欢文学,怎么就选择了当兵?他辗转几晚不能入眠,最后决定弃武从文,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就改岳焕为从文。果然在他改名后,所写的作品深受喜爱,沈从文也一举成名。

沈从文的《边城》

俗话说,人从书里乖。提起沈从文的从文故事,很自然地,就让我想起他少年读书的故事。当年沈从文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北漂”时,不像现在的那些莘莘学子,包里揣着博士、硕士、学士之类的硬通货四处求职,彼时沈从文的处境,应了侯德健那首歌——“一无所有”。他想考北大,其难度可谓瞎子登山。屡试不第的他,干脆不考了,决心直接当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靠一枝笔打天下。可当作家谈何容易?从湘西来到北京北漂的沈从文,当时居无定所、衣食无着,困顿到了不得不求助时已声名鹊起的创造社作家、小说《沉沦》的作者郁达夫先生。在郁达夫先生的帮助下,他才度过那段艰难的寒冬岁月,得以继续写作。渐渐,沈从文的名气在京城如滚雪球般大了起来,最后竟与胡适、朱光潜等文化名流成为同事,做到京城高等学府的国文系教授,专授小说写作。《边城》、《丈夫》、《月下小景》等名篇,即因给学生讲授写作课而相继面世,并成就了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的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沈从文的经历,体现了读书找回尊严、写作改变人生这样浅显却真实的道理。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说来忒俗,但似乎也不无道理,它的确在沈从文身上得到了验证。沈从文的婚事颇具戏剧性。当了小说家兼国文教员的沈氏,看上了天资聪颖、体貌生动的湘妹子、他的学生张兆和(足够“颜如玉”了),便以他独有的天真与执拗,上演了一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活报剧。求爱信雪片似的,一封一封又一封地传至张美女的手中,初无感觉的张兆和不为所动,乃至不胜其烦,亦不胜惶恐。最后竟至于将这些“物证”统统上交至当时北大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中国新文化启蒙者之一胡适先生手中。伊以为,有胡适这样享誉中外的大学者“挡驾”,沈先生的死缠烂打或可收敛一二。然出乎她逆料之外,当胡适听完张的“投诉”之后,沉吟俄顷,认真地说:“我劝你嫁给他。”胡适一言,遂令张兆和来个180度大转折。对憨厚朴质的湖南老乡、他的老师沈从文“重新审视”,并进行试探性接触,直至委托自己的妹妹去邮局给沈从文拍去一封令邮局女职员莫明其妙的电报:乡下人,请喝一杯甜酒吧。当时,邮局女职员指着电文问:这是什么意思?张美女的妹妹说:你不用管,照发就是。(此前,沈从文曾在给张兆和女士的信中提及,如她父母同意他们俩的婚事,就请沈从文“喝一杯甜酒”)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沈张之间,相濡以沫,肝胆相照,一同走过不知几多曲折坎坷,成为文坛佳话。

沈从文的著作

鲁迅在与一位外国作家谈起中国作家时,曾褒扬过沈从文是“在中国有数的好作家之列”。但鲜为人知的是,沈从文少时,也是很贪玩的,甚至还有逃学看戏的故事,事后老师严厉责问他为何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沈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一番话警醒糊涂人,让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自此,沈从文读书非常用心,进步很快,为日后从事文学写作,进入文坛,成为一名靠读书、写作谋生和立足的作家、教授奠定了基础。

沈从文作为作家,已经为世人所熟知,但作为古文物学家的他,则鲜为人知。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或可满足世人对沈先生的了解愿望。这本古文物研究专著,乃是受周恩来总理嘱托而作,书稿仅以不足一年时间写成。成书之后,作为中国的国礼,此书被送给日本天皇和美国总统。其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世人有所不知,沈从文花费了半生心血,辛辛苦苦整理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稿,曾在“文革”期间遭遇冲击,被定性为毒草黑书。他惨淡积攒起来的藏书和撰写的书稿全部损失,其本人也遭到残酷迫害。1969年冬,这位年近70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人,同许多中国著名知识分子、作家文人一样,被流放到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养猪种菜。但他并未灰心丧气,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记忆力,在手边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笔记的情况下,硬是将满脑子里的丝、漆、铜、玉、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反复回忆温习,把图稿中疏忽遗漏或多余处一一用签条记忆下来,写成此书。沈先生回忆那段生活,曾风趣地说:“在农村'五七'干校期间,对我的记忆力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血压一度上升到二百五十,还是过了难关,可能和我用心专一,头脑简单密切相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沈从文一生中,靠顽强自学成才,驰骋文学及文化领域,建树辉煌。以共和国成立前后为界,他先做文学家,写出了《边城》、《长河》等蜚声海内外的文学佳作;后突然激流勇“退”──不,应该说他仍然是一名文化战线上的猛士──转而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很快成为一位古文物大家,写作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甘于寂寞,坚韧不拔,不卑不亢,埋头苦干,“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怀迟暮叹,还喜长庚明。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这,就是沈从文先生留给世人的超越其文学及文化成果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和弘扬。

沈从文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柔韧如水沈从文丨1988.5.10——今天,先生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
文人对爱情的执着:沈从文是如何追到名门闺秀张兆和的?
似水姻缘 | 沈从文与张兆和
一生从文沈从文
沈从文 边城的分析
从福楼拜到沈从文的写作秘诀:贴着人物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