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奖征文】“田青打工文学奖”让我们如此感动\窦玉红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请联系我们授权)

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参赛作品选刊

“田青打工文学奖”让我们如此感动

窦玉红\广东深圳

图为作者(左一)在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上领奖。

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于201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大道南“万科星火ONLINE”创库报告厅开幕。

怀着激动的心情,15号一大早就起床从石岩出发,转一趟公交提前半小时到达万科星火创库报告厅。在这里遇见了许多的文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他们都是和我一样在工厂里一边上班一边坚持写作的打工者,都是初次写作到处投稿无望,而在田青老师的《杨美文化》报上上稿的作者。大家都感慨地说:“是田青老师给了我们鼓励,让我们的文字可以见报,这样才有了写作的动力,一步一步坚持写作……”

这里不是豪华的宴会厅,没有锣鼓喧天的热闹,但却是一场属于我们打工者的文学盛会。奖金由著名本土作家、《杨美文化》报总编辑、“田青打工文学奖”创办人田青老师亲自颁发。现场还邀请来了原海南军区文艺处处长,深圳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欧波,法国归侨、深圳本土客家山歌王陈泉芳,龙岗区作协副主席陈小澄,福田区作协副主席王振文,坪山区作协副主席王光明,著名文学评论家、原深圳报业集团评论员周思明,龙华区作协荣誉会长张煌新,惠州市大亚湾区作协主席李建毅,还有从远道而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获奖者蒙珍,广东省内的广州、佛山、东莞、韶关、惠州、梅州、河源、博罗,以及深圳特区的获奖者和作家、读者代表80多人与会,见证了这一知名度甚高的岭南独特文学盛事。

活动开始由田青老师致开幕辞,并讲述了《坂田文艺》到《扬美文化》办报的艰辛创办和发展的历程:“今天在这里举办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来了这么多人,你们都是我的作者和读者我非常开心。这份报纸从最初的《坂田文艺》到现在的《杨美文化》办了二十多年,我现在都八十多岁了。在这二十多年里办的也很艰难,经常都是办了几期没钱了就停办,后来又找人赞助再继续办,如此反复我还是一直坚持办了下来。我的作者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了,我在想《扬美文化》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就连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先生,他那么大的人物都要看我的《杨美文化》报,他要我给他寄报纸过去,我感到很开心呀。我就是要给广大的打工者提供一个写作、发表作品的平台。2015年初我又创办了“田青打工文学奖”,今年已经第五届了。今天在这里,我要颁发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评论奖五个奖项,各奖励1000元现金,每一个奖项另设两个提名奖各奖励300元现金,获奖作者共30名。我现在宣布颁奖开始。”首先“田青打工文学奖”组委会特意授予李智杰特别贡献奖,以表扬他在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组织发动及策划实施中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工作作风。李智杰老师为《杨美文化》报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点点滴滴大家都记在心里。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在这次获奖作者者中,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是90后。很多都是从内陆来广东的打工者,作品具有浓浓的打工经历与思乡情愫,体现了改革开放人文气息的改变与发展脉络,写出了打工者眼中或内心世界的切身感受和挣扎、悲悯情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及向往。颁奖结束,大家各自纷纷发表感言:感谢田青老师给我这个获奖的机会。

获奖者蒙珍说,以前投稿大刊无望,小刊无门,都不知道怎么投稿,偶然间听见一老乡给我说《杨美文化》报,我就报着试试的心理投了稿,没想到还获了奖,非常激动;打工是很辛苦的事,写点文字充实一下生活,有文学给一点点甜,我就觉得很幸福了,这次获奖很感激田老师,所以无论如何我从广西赶过来请假来参加这个活动;感谢《扬美文化》这个平台让我认识到很多朋友,大家因为文学相聚在一起,经常在田老师家互相交流、学习,用文字慰藉打工生活中的各种苦,让更多的人用文字取暖。

图为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

各位嘉宾给予田青老师高度评价和敬意:田青老师与众不同,为了文学,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不忘初心,自己拿钱出资为打工者发表作品,这种文学情怀非常值得人敬佩。希望“田青打工文学奖”一直办下去,希望“田青打工文学奖”一直办下去,继续给广大的打工者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

是呀,我想起田老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发稿费的情景,那天我正上着班,电话响了,一般陌生的电话号码我不接的,可那天我接了,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声音:“我是《杨美文化》报的田青老师,你是窦玉红吧,你加我微信,我给你发稿费,你的文章在我的报上刊登了。”当时把我高兴的真得流泪了,马上加了田老师微信,收到了稿费。我同事还以为我遇到什么伤心事怎么一下就哭了,我说是幸福的眼泪。写作半年来,从不会写、不会投稿到现在可以写、会投稿,从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到看见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刊在报纸上,那是一种怎样的激动和鼓励呀,曾经我有过无数次放弃写作的念头,因为写出来给同事看,他们根本不懂,投稿又没人用,写出来有什么用。自从在田老师的《杨美文化》报上刊登以后,我就有了写下去的信心,陆续在各报刊、杂志上都有发表,还获了不少的奖,这些成绩都有赖于田老师对我的鼓励,像我这样受到鼓励的打工者还有很多很多。

颁奖会最后,周思明老师就“什么样的打工文学能让我们如此感动”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文学没有高低之分,高雅和艺术是没有分界的。打工文学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是很有尊严的,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我们一些打工作家,有了名气和成绩,就想摆脱打工文学的名衔,要跻身于高雅文学,不愿意听人说是打工作家。还有些作家成名以后就不写打工作品了,写一些科幻的、虚拟的,这个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写出顺应时代的好作品。还有一些基层的打工者起点低,文化水不高,读的经典少,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深度,眼界太小,局限于吐苦水、挣扎、呐喊,这个层面也是不够的,要多看经典的作品。重点提到了李玉的《墙角的父亲》,他说墙角的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是打工文学上不了台面,而是你要写真正能够深入生活的作品,这篇文章的父亲就写得非常好、非常真,3000字的小说要拍电影,这是个奇迹。打工文学不是没有前景,写出真善美才是本质。我希望在座的写作者一定要以自己的特点来战胜自我,赢得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认可,写出优秀的作品。

大家听完周老师的发言都表示非常赞同,都感觉意犹未尽,受益匪浅。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此次颁奖活动,期待明年再见!

“田青打工文学奖”让我们如此感动,让我们这些打工写作者找到了“家”的感觉,并在这个温馨的“家”里茁壮成长……

图为参加第四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作者简介:窦玉红,笔名予心若玉,湖北襄阳人,现居深圳,龙华区作协会员。爱好读书、写作,偶有散文、诗歌作品发表、获奖。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李智杰摄影)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会纪实 | 深蓝 | 昨日重现
相子美文 | 晓苏:文学作品主题的生发与传达
“深圳文学杯”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诗歌抄袭奖
走在红星路 裘山山
【广州诗刊】No.11264期B版||村里有一个姑娘叫小芳 ​--蒙荣荣
故纸寻新【福利】105|河南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新著《藏珠记》;小说家的散文系列《走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