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访白家庄

清风朗月  不期而遇

关注江月之声

阅读原创文章

雨访白家庄

一场秋雨,竟缠缠绵绵地下了一整天。

早上醒来时还是多云,亮堂堂的,让人心里十分畅快。不一会儿,竟阴云密布了。犹犹豫豫着出了门,小雨点开始落,紧接着,黄豆般的雨滴,像是忽然听到了集合号,密密匝匝噼里啪啦地砸将下来。

雨有雨的脾气,它想痛痛快快地下,就下,才不管游人出行不出行呢,它有它的任性。

人有人的脾气,出游的兴致来了,就走,才不管什么阴天晴天雨天雪天呢。那些风啊,雨啊,颤微微的花啊,还有打着旋儿飞舞着落下的秋叶啊,不也是大自然的一种容颜么?人也自有他的倔强。

出发!一行四人,驱车向西。路上,雨水忽大忽小,或乒乒乓乓,或悉悉索索,奏出各种声响;车窗像恋爱中的少女面庞,一会儿忧郁得泪流不止,一会儿又缱绻地凝神望向远方。

  +

+

大约两小时的车程,眼前忽有一座小桥,直直的如一个破折号。桥面很窄,仅容一辆轿车通行。穿将过去,路面就开阔起来,让人想到陶公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白家庄到了!

雨中的白家庄,静卧在群山的怀抱,像是个惺忪着双眼的婴孩,正在慢慢醒来。不远处有云气缭绕,一会儿游荡在半山腰,一会儿又飘到农家的房屋后面去了。浓厚时,一团团,是亮白色的织绵;淡了,就变了形,成了层稀薄的白纱。空气湿润得浸到了心脾里,一片清凉。

迎面扑入眼帘的,是一株高大而粗壮的古槐。它已经很老了,有600年的树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它的树干黑黢黢的,树身有些欹斜,人们用宽大的铁皮将它拦住,固定,希望它可以活得长久一些。它呢,也不负众望,积蓄着力量,枝叶依旧葱茏繁茂。人们是恋旧的,一棵树也罢,一座房屋也罢,时间久了,就生出了许多念想,它们见证着父辈,也见证过祖辈,甚至曾祖、高祖,后人都忘记了模样,但它们还记得。它们也是儿辈孙辈的记忆,也是以后远在他乡的游子某一天归来寻找的根。这些,都多多少少有了灵性与寄托呢。

村中还有一株高耸的古槐,树龄400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木。这棵树明显要健壮一些,可惜的是,它的树胸,有一处球状的凸起。有人说,嗬,这是神树的异象,摸一摸,福气到。有人说,这球状的疙瘩其实是国槐瘤锈病的一种表现,它预示着树的长势渐颓,需要医治。也有人说,这样的瘤锈,如果拿去做木雕的话,真是一种好材料呢。树不说话,只是在秋雨中伫立着。


撑着雨伞往前走,会看到不少老屋门前的标牌。有的是“八路军兵工厂军火物品仓库原址”,有的是“八路军兵工厂轻机枪车间原址”,有的是“八路军雷管车间原址”。问一位白姓的村民,他很热情地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一二九师的根据地,因为白家庄位置偏远,不易被敌人察觉,所以就把部队的兵工厂搬建在了这里。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参与到支前运动中,有的人家存地雷,有的人家放雷管,有的人家藏手榴弹,有的人家组装枪支,村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大贡献呢!

村里的街道还算平整,只是雨水太大,积水渐深。起初,大家还小心翼翼地避开水洼,待网状的旅游鞋进了水,湿滑得如同踩泥鳅般噗噗塔塔响的时候,干脆,雨里雨里去,泥里泥里走了。苏轼不是这样吟唱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么吼了一嗓,顿觉天地一宽。不想,这时的雨竟然小了,不一会儿,停了。

走!到村边看空心坝去!空心坝是林州红旗渠的十大工程之一,非常壮观。但我们也只是耳闻,没有亲见。问村民,说不远,开车的话,从小桥出去,左拐,一会儿就到。兴匆匆驱车前行,半天也见不到一个路人。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汽车修理店,进去一问,人家说,你们早走过了,再走就到马家岩水库了。

咦?马家岩水库?不妨将错就错,到马家岩水库看看去。

马家岩水库,好壮观啊!三面高山相围,一面大坝截拦。这一侧碧波平湖,浩浩汤汤;那一边山道弯弯,绿草如茵。落差十几米的大坝紧紧锁住了峡口,使水流涌向了红旗渠的水道。只有特大暴雨的时候,这里才放水流入峡谷以缓冲水势。这里,有母亲带着孩子游玩的,也有几个工友在此相聚,还有摩友兴冲冲地来打卡。

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闲云在山腰间徜徉,一会儿又钻到了山后。几座小山头在山与山的罅隙里若隐若现,宛若蓬莱海市一般。天蓝,水碧,草青,“云无心以出岫” “木欣欣以向荣”,无一处不养眼,无一画不入镜,无一景不润心。误打误撞,竟与此美景邂逅,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掉头,车往回走,转弯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停车。这桥下的水应该就是红旗渠水了。约莫着步行上去,终于在杂草丛中寻出一条路来。攀上一个陡坡,空心坝赫然在眼前了。

我所想象中的空心坝,是在地势的高低起伏处,有几个渠口穿山破土而来,水流奔涌,水花四溅,煞是好看。

其实不然。空心坝是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奔流的红旗渠水,从这边的桥洞流过去,像是一段地下河一般,再从那一头流出来。而河水涨满时,则可以顺畅地从坝顶流过。

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河水不犯渠水,渠水不犯河水”。

空心坝很开阔,长166米,底宽20.3米,坝体呈弓型。望着整整齐齐的石块砌成的大坝,遥想当年的林州人你追我赶地运石料、丁丁当当地修大坝的场景,那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空心坝于1960年2月动工,历经四年,至1964年4月5日才竣工。今天,它依然在林州的农业生产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

这时的雨,又淅淅沥沥起来。我们决定沿着渠水走,一直走到红旗渠的另一盛景——南谷洞渡槽。走着走着,发现这渠水进入了村庄,把白家庄分成了两半。渠这边是人家,渠那边也是人家。走到村中间,见有一座小桥将两部分村庄连接起来。一位戴草帽的老人正在路口笑眯眯地望着我们。

“老人家好!”我们和他打着招呼。“吃饭了没有?家里吃吧!”他热情地邀请着我们,像是招呼自家的亲戚。“不了,我们还要赶路呢!谢谢您!”雨落在老人的草帽上,又滴落在他沾着泥土的衣衫上。

哦,这时候已经过了午时了。忽然觉得饥肠辘辘,路边的柿子树,果实也实在是诱人。选一个最大的,圆溜溜,软乎乎,雨水洗过,红的透亮,看四下无人,心惊胆战地偷偷摘下一个来吃,嗬!那软软糯糯的甜,犹如童年的好时光。

除了柿子树,渠边还有山楂树、石榴树,相对平整的地方还有菜地,绿莹莹的白菜长势喜人。高粱、玉米剩下了空杆,依然在秋雨中兀立着。渠中偶有一只野鸭,“嘎”地一声惊起,飞出一条弧线。奇怪的是,只有这么一只,它孤单不?

雨越下越大,我们沿着渠岸前行,越走越心惊。我们在用脚步丈量着红旗渠,空手走路,都感觉道路漫长,当初林州人民肩挑背扛,一米一米向前延伸时,该付出多少血汗啊!终于,我们到了南谷洞水库下游的渡槽处。

南谷洞渡槽

这里的工程正好和空心坝形成对照。渠水横跨露水河,而河水则从干渠下面缓缓流淌,仍然是“河水不犯渠水,渠水不犯河水”。由于是单跨9米,共有10孔,所以又被称为“十孔渡槽”。它始建于1960年2月,在1961年8月竣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界石上刻有修建者所属村落的字迹。这一块刻着“姚村”,那一块刻着“林(县)茶店口”字样。

站在渡槽上,渠水两侧空空荡荡。没了山的阻挡,风裹挟着雨,发出呜呜的怒吼。衣服被吹得鼓将起来,同行者的雨伞也“啪”的一声,朝天翻成了一朵喇叭花儿。终于捱过了渡槽,身上的冷汗和雨水混在了一起,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舒畅!

返回家中的时候,天色有些昏暗,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

同游者:其安兄,明坤兄,晶晶妹,是为记。

2022年10月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脊梁红旗渠系列之五——西河槽风光
新人驾到:任村白家庄【白青年】
红旗渠简史
老照片:见证红旗渠修建的艰苦岁月
红旗渠要是现在修得多少年?
刘文凤 | 拜谒红旗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