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走出抑郁愤怒厌学的几个阶段

视频:青少年走出抑郁愤怒厌学的几个阶段

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我来讲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在家里抑郁了,或者是非常愤怒不去上学,沉溺网瘾打游戏等等,那么经历几个阶段才能够走出来。

当然,我说的经历几个阶段,更多的是在咨询师的匹配和帮助下走出来,我来谈谈我的经验。

1

导语:家庭环境是孩子的成长背景

我们会站在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也许有的孩子是在学校里遭受了老师的攻击、排斥、否定或者是打击,进而回到家里了,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不愿意走出家门。

那么父母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能简简单单的就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学校的,都是老师的责任。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成长的背景和土壤是父母、是家庭的环境。

如果这个家庭环境中父母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在TA成长中对TA的性格与品格的培养比较好,通常来说孩子是有一定耐受力的。

如果我们给TA转一个学校,如果我们给TA一定的思想教育,跟老师做一些沟通,给TA一些共情和安慰的话,这个孩子就能很快走出来。

但是我们见到的情况大多不是这样。

2

阶段一

孩子回家了,在自我封闭中创

造性适应

也许父母在看到孩子回到家里之后,非常的愤怒,也不能够理解,催着孩子回到学校,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父母。

孩子在这个阶段很容易把对于学校和老师的期待转为对父母的期待,期待父母的接纳和理解。一旦转到这个期待上没有得到,TA就会转到其他的活动当中。

也就是TA从身边比较亲密的能够接触的关系,开始走向了TA的朋友关系,或者与游戏的关系,与TA房间里的书籍或者是其他物品的关系,逃到别的关系当中。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常怎么办?

首先,我们是需要成长的,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心智是不够成熟的。我们需要用一定的过程去帮助孩子完成这样的心理成长,去完成这样一个心智化,这样的话TA才能够慢慢走出来。

其次,在这个阶段找一个咨询师是很重要的,但是咨询师未必第一时间能够帮到孩子。

很多情况下孩子自己也许并不愿意接受咨询,为什么?

● 原因之一可能是TA对于别人缺乏信任,TA对于社会上的人缺乏了解,TA不愿意再打开自己

● 原因之二,TA对父母本来就有对抗,那么父母找来的人TA可能会觉得就是父母的同盟,把咨询师和父母归为一类,进而进行无差别的对抗。

● 原因之三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TA有可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消化、缓解情绪,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来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TA不愿意去面对外界的人和事。

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是愤怒的,通常还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孩子是抑郁的,经常割腕或者尝试了一些自杀的行为,那其实是蛮危险的。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考虑带孩子就医诊断,并开具一定的药物,通过服药缓解和稳住孩子的状态。

然后给予孩子更好的接纳、支持、理解。让孩子慢慢在这个阶段稳定、缓和,逐渐往好转的方向走。

在这个方向里,也许孩子并不一定会接受咨询。TA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有时候是几个月,有时候是几年,非常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改善,心理的营养的提供,尊重与接纳的支持,对于孩子具有正向的催化作用。

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就把孩子丢给咨询师,觉得“我们来出钱,后面孩子改变就是你的责任了,就是你可以去做的了,我们就拜托你了。”那么父母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而这必然是咨询师和家长要共同去承担的。

所以站在系统的角度上来说,父母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去应对这个社会,去应对父母,本质上是在用一种方式去适应社会,去适应父母。

不管TA把自己关在屋里,还是说TA打游戏,都是在创造性的去适应TA周围的生活环境。

如果父母是开放、接纳的、肯定的,通常孩子不会逃到别的关系里面去。

因为打游戏本身是很空虚很无聊的,待在房间里也是很孤独和寂寞的。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可能是因为在和父母关系当中,被父母不理解和更多的伤害与攻击之后,不得已而为之,TA对环境的适应。

所以父母的改变就决定了能够催化孩子在这个阶段向外开放多少,向外走多少。

3

阶段二

孩子尝试向外开放,试探性建立关系

在第二个阶段里面,也许TA可能会需要咨询师的帮助。这个时候你依然需要听课,或者是在咨询师的成长跟辅助之下去帮助孩子。

所以我会建议如果孩子不愿意来做咨询,那么父母接受咨询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以这样间接的方式帮助了孩子,但是以直接的方式帮助了自己,并且改善了家庭的环境。

孩子处在一个情绪里,TA要走出来必然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几个信号:

● 第一,孩子愿不愿意开门?

● 第二,开了门,愿不愿意在客厅里面停留一段时间?

● 第三,孩子愿不愿意出来吃饭,跟父母进行交流?

● 第四,孩子愿不愿意接触家以外的人,比如说有人来送快递,TA愿不愿意去收?愿不愿意下楼去丢个垃圾等等。

很多的孩子可能在第一个阶段里面极度严重或者抑郁的,TA可能连房门都走不出去,楼也下不了。

那样的状态下,父母如果光着急没办法,是既帮不了自己,也帮不了孩子的。这就需要听一些专业人士的课程,接受一些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如果单纯按照自己的经验,跟随自己的情绪走,很有可能陷入一种既无能又无力的状态。

一旦孩子愿意走出家门,这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信号。TA与这个社会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互动,但是TA的创伤,TA的对抗可能还是在的。

我们需要有人走进TA心里,这时候也许是父母,也许是某个TA成长中认同的老师,也许是咨询师,或者是TA的朋友。

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要尽可能的去调动那些可能对TA有帮助的,有正向意义的资源。

当然这个阶段里,心理咨询师就是相对专业、系统化,并且具有胜任力的一个人选。其他的人员我们就要看情况看经验,要因人而异的去做评估。

4

阶段三

情绪释放,内化客体,疗愈创伤

如果孩子更愿意主动接受咨询,经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也许最开始TA会把对自己的情绪转向对父母的情绪,这个时候可能你会看到的是孩子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有些糟糕了。

那这不是糟糕,而是TA内部情绪向外的攻击与释放,这个有助于TA的缓解,这是TA模式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当这些愤怒的情绪抒泄之后,更深层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恐惧等等就会浮现。

这个阶段不管是咨询师还是父母,都需要温和的抱持。所谓抱持就要有理解,就要有更深的共情,就要有接纳。

不急于完成目标,不急于让孩子一定要到达到哪些改变。

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孩子去内化一个稳定的客体。所谓稳定的客体就是一个让TA内部很温暖的,能够进行自我支持的客体,就像心里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不断的能够关怀TA,照顾TA。

然后我们再向前去推进,去疗愈TA更深层的创伤。这个创伤有可能是对父母的,有可能是小时候的,也有可能是老师造成的。

5

阶段四

反复尝试,重返学校

当我们把这些都疗愈完之后,孩子就有一定的动力去回到学校。

当然,这个时候TA其实还是犹犹豫豫的,可能还会有恐惧。TA可能还是会害怕老师和同学不接纳TA。

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需要有一种稳定的、支持的态度。

要允许孩子在这个阶段里面出现反复,出现退缩,出现又要去一个阶段,可能又回来一个阶段,或者去几天回来几天这么一个情况。

这其实都是进步。

而不是说一下子觉得孩子你已经好了,你怎么不能稳定在里面学习?这个要求显然太高。

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孩子能够回到学校,正常的往前走,TA就经历了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的挫折。经过自己家庭和专业人士的努力,最终回到学习当中,重新面对这个社会。

6

在人生更广阔的视角看问题

那么最忌讳的是什么?

父母在某一个阶段因为着急,因为愤怒,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突然就对孩子表达了攻击、否定、不理解,或者是催促、不支持、分析等等。

造成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所有的咨询效果前功尽弃。所有的效果一瞬间就反复。有可能一次没做好,付出的就是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的代价。

所以你的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也需要一些小心翼翼,更需要一些专业度。而这个专业度需要的是专业老师关于经验的指导,关于案例的讲述,关于过程的说明。

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这种情况当中,如果你恰好是这样的父母,我想跟你说这可能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过程,甚至不是一个短暂过程的历程。

这个历程走下来之后,可能会对你和孩子、对家庭都有巨大的帮助。

我们不要太聚焦于去看孩子上不上学,别的孩子都比TA多上一年,多上两年学了,或者跟TA同龄的都已经怎么样了。

你的孩子处在一个特殊的状态里,你需要站在一个人生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

所有人生当中的停滞都有它的正向意义。所有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随着耐心,随着专业的出现慢慢的解决。

不要把它不当问题粗暴的解决,也不要把它当成一件小事,觉得很快的就能解决。

通常而言,这个过程跟孩子的性格、气质、状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耐受困难的程度,过往的创伤等综合因素都有关系。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所以我们就用心去感受这个过程,用心去跟随这个过程,走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而不是强行去推进。这样的话可能会更有利于你真正的帮助孩子、自己和家庭走出这个困境,面对更好的未来。

好,这就是我咨询当中的一些经验。谢谢你的收听,希望对你有用。

我们下期再见。

视频创作:李金岂

视频字幕:张   敏

文字整理:木   叶

文字排版:闻   心

作者简介:李金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害怕被人讨厌
抑郁厌学的孩子背后,大都有一个焦虑妈妈,和一个隐形爸爸。该如何破解?
儿童心理咨询:一块旧毯子,孩子竟把它当宝贝
你知道吗?你的身体里,其实住着一个小小的自己……
抑郁症孩子能不能情绪稳定点儿?别影响到其他家人丨生命问答
孩子活在非真实感里怎么办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