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确定性的寻求 (14)

两个深远的后果

寻求确定性是人的天性,请首先想一下,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迷信那么流行?是因为人们的智力低下吗?还是有某种东西干扰或干脆越过人的智力结构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好,暂时这样认为,即使是在当代,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很多倾向于把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视为神仙或魔鬼所为,为什么在黑暗之中,我们看到一个恐怖的黑影时,我们像自动的机器一样把它反应为鬼。

也许这些问题太玄了,但这样的情境你肯定不陌生,假设你和你的朋友正在一个地方谈话,突然有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你们中间并且短时间不会离去,在这个时候,你和你的朋友(至少是你),会感觉到一种不适或莫名的焦虑,对吧,为什么?

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大量这类现象,一个可能不会让很多人陌生的现象是,当你加入某个团体时,团体的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总会对你构成压力。换言之,他们一定要同化你,而如果同化不成,你就要遭到排斥,你要么投降,要么付出代价,也就是说,要么把我融入他们,要么让我成为他们的敌人,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你对以上现象可以找出种种解释,但是如果一一拿掉让你的解释赖以成立的条件而问题仍然存在,你的解释就是不充分的。比如你可以认为,一个陌生人闯进你和你的朋友中间,你之所以感到不适合和莫名的焦虑是因为他对你们构成威胁。比如他的长相,表情,穿着等透露出来的信息。但是假如我把这些信息都拿掉呢?显而易见,你的不适和焦虑并没有消去。那么你的不适合和焦虑就不是因为这些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本身,而仅仅是这一点,他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人,正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你无法判断它的出现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换言之,你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性的存在,因为在你们那儿,他是不透明的,相形之下,你们对于她保持了某种透明性,正是这一点,你们感受到了威胁,但这种威胁无法确定。你们的不适和焦虑,恰恰是不能确定威胁的心理结果。

你或许知道了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激发了你的不适和焦虑,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提醒你注意并界定,那个闯入你和你的朋友世界里的人。

换言之,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你一定要确定她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除非你把它看成有威胁的,或没有威胁的,否则你就无法防御,无法放心。

一定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确定性,一个方向感,是我们存在的一条重要规律,对确定性的寻求,乃是我们天生的渴望。

这无意识的支配我们的规律来自哪里?他来自我们存在的独特性。

人类自豪的说自己是高级动物,至少不屑于猪狗之类相提并论,这不算狂妄,而是有理由的,就存在定位来说,动物被它们的生理机能限制死了,他们没有意识受着本能支配,他们嵌入这个世界,其结果是固定的,由生到死,没有超越性,但人则不一样了,你有意思,有思想,本能并没有完全能主宰人类。

但好处也不能让人全享有,他也要付出代价,的确不完全受本能支配,是人超过动物的地方,但这种不同于动物的存在,同样也受一定的规律支配,同时也还要受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支配。抽象来说就是,动物因它的生理构造及反应方式,他与世界在存在结构上是非常协调的,他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他与世界处于自在的同一之中,没有主体客体的二元设定与分别。这种没有分裂的同一当然不可能让动物感受到痛苦(因为他没有引发痛苦的意识机能),除非你打他,引发他的神经反应。

但人就不一样了,他因为能够通过意识反思世界,由此在存在定位上超越了动物,摆脱了像动物那样的被规定性,而可以通过思想及活动来规定自己。动物被定死了,但人却是可以自由的,而也因为这样,他的意识产生了分裂,分为一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也即,他和外部世界,甚至他本身之类,具有了主体和客体,二元设定与分别,他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了。带了两个深远的后果,1,有主体客体结构意味着人被从世界的秩序中剥离,被丢弃在这个星球上,正由于他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不同,而世界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因此由分裂感所施加的孤独和恐惧将威胁到他,一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他就没有了安全感,而他注定既退不回动物状态,也变不成神仙,注定要承受存在的重负,我们的痛苦大多数是精神上的,而不是肉体上的也在于此。

2,这一主体客体的结构让人的存在有一个方向感,方向由他指向世界,他就有力量感,而如果由世界指向他,他就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如果瓦解这一主体客体结构,他就丧失了做出反应的能力,精神中枢将陷于瘫痪,这是不可忍受的,你知道你的敌人在哪儿,那么无论如何你都可以进攻和防守,但是如果你在明处,敌人在暗处,那么你的存在就完全裸露,你将歇斯底里,正由于此,人一定要寻找一个确定性,由此恢复主体客体这一结构,否则他就会疯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熊玲:主体间精神分析与存在性不安
拉康关于躁狂的论述——摘自精神分析诊断学习笔记
依恋,那熟悉的陌生人
新型主体:空虚的临床
癔症与强迫神经症的症状与机制比较分析
女性话语与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