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老师解密:(5)牛河梁玉器加工之谜


牛河梁玉器加工之谜
孟昭凯

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形,是那样的质朴。你看玉龙那高耸的双耳、凸出的额头,前伸的拱嘴,简洁自然地表现出猪的特征。通体没有夸张和修饰。你看玉龟那圆形的壳,伸出的头,似爬非爬的四脚,表现出在慢行的姿态,一目了然。你看那玉鸟,中间一条瓦沟纹,分开左右两翅,瓦沟纹上方略凸并钻一小圆孔,显示出鸟的头部。简单而不失其逼真。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形质朴,但不是自然写实,而是采用了抽象的表现形式。如玉猪龙那长而弯曲的身躯似蛇形,已开始向龙形转化。玉凤那高高额头,突出的眼睛,偏长宽厚的身躯,似天鹅,但那体态也开始向凤姿演化。兽面玉牌,造形简洁,似猪、似熊、似牛、似羊……。已说不清它是何种兽,但又的确是兽。可以说,这种抽象艺术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不但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你看玉猪龙那圆圆的眼睛,瓜子形的眼睑,口与鼻间那几道阴线皱纹,寥寥几笔一张活灵活现的猪脸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你看那玉凤,长长的身躯仅用近乎直线的3条阴线就刻划出凤的翅膀,又用弧形阴线刻划出凤的尾部。你看那兽面玉牌,耳根阴线使大耳有了动感,中间几道弧形阴线纹,使兽的面部表情极具传神。这些神来之笔充分体现了玉件的形似,更增加了玉件的神似。
那么,五千年前的先民在没有金属工具,仅仅用石器是如何制造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玉器呢。香港中文大学邓聪先生和他的“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研究”课题组,用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解开了红山文化玉器加工之谜。
锯片切割
锯片切割是以石锯等片状工具,在玉料一侧对向切割,当切割到中间剩下很小的连接部分时,在用木槌一类工具轻轻敲击,玉料便成功分割。从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片状形玉器均有横向切割痕。如第二地点一号冢27号墓大型勾云形玉佩其中间部位就发现一条长达14.6厘米的横向切割痕。其他墓葬出土的勾云形玉佩和片状形玉器也都发现不同程度的横向切割痕。可以看出,以石锯片切割与打击技术的配合使用是红山文化时期分解玉料的常用技术。
砂绳切割
砂绳切割是在器身的边沿位置,以实心钻钻出上下贯通的穿孔,然后以绳加解玉砂背向切割,当连接部位很细时,再用木槌一类工具轻轻敲击,玉芯便成功掏出。牛河梁出土的斜口筒形器(马蹄形玉箍)就是典型例证。可以看出,以石锯片切割、砂绳切割与打击技术的配合使用是红山文化时期分解玉料的常用技术。
研磨
研磨是指玉工手持各种形态的砾石工具,在玉坯表面反复拉磨呈现出玉器的基本造型。砾石工具可大可小,可尖可圆,可长可短,可厚可薄,可宽可窄。总之是根据需要选取砾石工具。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的玉人就用一整块河磨玉研磨而成的。首先用不同的砾石工具研磨出头部、耳部、颈部、肩部、身躯、腰部、腿部等身体轮廓。然后,开小槽研磨出双臂部、小腹部、双腿部。这样,一个人的形状就形成了。最后雕琢出脸部细部,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还有一种砾石工具需固定后方可使用。这种砾石往往较大较重。是玉工手握玉坯在固定的大砾石平面上反复推磨,研磨出玉器的基本造型。如玉凤、各种形态的勾云形玉佩、玉璧等都是这样研磨出来的。
还有一种带有长条槽状的砾石工具,它主要用来研磨由方易圆的玉器。如第十六地点出土的三根棒形玉器就是用长条槽状砾石研磨而成的。
雕琢
玉不琢,不成器。《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些诗句简单的道出了古人加工玉石的方法。从牛河梁红山文化玉器的精美,可以看出,当时玉石的加工制作技术已相当进步。五千年前的玉工们,在思想文化意识的支配下,根据玉料质地、色彩、形状等特点,独具匠心地设计、雕琢出形、色、意兼备的玉器。其雕琢技法有线刻、镂空等。
线刻,古玉上的装饰用线主要分为凸起的阳纹和凹槽的阴纹两大类。阳纹有减地阳纹、双勾阳纹、压地隐起阳纹、剔地隐起阳纹等。阴线有刮刻阴线和砣碾阴线两大类,砣碾阴线又分单阴线、一面坡阴线、汉八刀阴线、游丝阴线等。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用阴线刻划手法雕刻的玉器,真是形神兼备,妙不可言。你看玉猪龙那圆圆的眼睛,瓜子形的眼睑,口与鼻间那几道“双阴挤阳”的皱纹,寥寥几笔一张活灵活现的猪脸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你再看那玉凤,长长的身躯仅用近乎直线的3条一面坡式阴线就刻划出凤的翅膀,又用弧形阴线刻划出凤的尾部。真是简略而生动。你看那玉蝈蝈,用阴线刻划出翅膀和头部,简单几笔却活灵活现。你看那兽面玉牌,耳根阴线使大耳有了动感,中间几道弧形阴线纹,使兽的面部表情极具传神。这些神来之笔充分体现了玉件的形似,更增加了玉件的神似。阴线运用恰到好处。
瓦沟纹是牛河梁玉器非常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勾云形玉佩和玉臂饰表现更为突出。这种纹饰是在器物的表面,根据器形特点磨出凹下去的勾槽。勾槽有一定的弧度,宽窄随器物不同而略有差别,勾槽打磨十分光滑,似有光线随纹飘浮。瓦沟与平面交接处,自然顺畅,十分精致。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发现在瓦沟至本体上,沿瓦沟纹走向有纵向拉磨的痕迹,在瓦沟与平面交接处有横向拉磨的痕迹。显然,在加工时,瓦沟纹是先作横向拉磨,再作纵向拉磨的。因而其底部为纵线,交接处为横线。纵横交错,光亮无比,从而突显出美而飘的效果。
镂空
镂空工艺。即先用实心钻加解玉砂在需镂空处钻一个或数个圆孔,然后用搜弓线锯搜之。其法是先稳住玉器,用树枝条弯成弓样,一头穿过圆孔,将皮条拴于两端,然后,再在定位圆孔处,加解玉砂浆来回拉搜弓,圆孔拉透,镂空透雕即成。牛河梁出土的勾云形玉佩的镂孔、玉凤颈项镂孔就是用这种工艺制作的。
钻孔
钻孔工艺。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几乎都琢有孔洞,孔多为圆形,只是大小有别。其钻孔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管钻开孔。如玉环、三孔梳形器等。二是实心钻与管钻互用开孔。如玉人背面颈部三孔,其中间一孔用管钻开孔但不穿透,两侧孔则是用实心钻向中间对钻,与中间管孔互通。三是多重实心钻掏膛开孔。如第二地点一号冢21墓出土龟壳腹背中间凹孔。其孔是用多重实心钻在预先设计的圆孔周边钻孔但不穿透,在用敲击法掏膛后,用砾石研磨而成。最后从龟壳凹槽前后两个方向向中间掏膛孔对钻贯通。
钻孔式样。钻孔式样一般有三种。一是单面钻成孔。这种孔,两端孔径大小不同,呈外大里小,剖面呈侧梯形,俗称马蹄孔或喇叭孔。孔壁留有刮擦痕或不规则旋痕。二是双面钻成孔。这种孔,孔径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俗称蜂腰眼。孔壁留有刮擦痕或不规则旋痕。三是倾斜对钻成孔。这种孔,一般是在器物背面适当位置斜向对钻两个相通的孔,双侧斜入在深处穿孔,因似牛鼻孔,俗称牛鼻穿。孔壁留有刮擦痕或不规则旋痕。
 抛光
抛光技术,牛河梁出土的玉器,无论器物大小、长短、厚簿都件件磨光,充分显示出了玉质的圆润和光洁。其作法是先用细而尖的木质或石质器物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亮。然后再用皮革研磨器物表面,令器表光亮温润。
 

201403文化朝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刀工入手辨别古玉
简谈古玉制作及工痕特征
古玉居说玉:20件红山文化玉器钻孔细研
战国汉代玉器阴线
红山玉器
古玉学步(37):古玉美学何从辨 仔细甄别阴阳线(红山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