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更舒适地工作丨胡诌白扯187话

我的思考,从拟标题就开始了。出于职业习惯,笔者想到以下几个标题:

1.《搞懂这8件事,迟早飞黄腾达》

2.《全球五百强企业优秀员工都这样工作》

3.《这样工作,年薪100万不是梦》

4.《专访CEO麻花腾:这样的员工,第一个升职加薪》

5.《羊了个羊教会我如何工作》

6.《这样工作更舒适》

7.《这样工作更舒服》

8.《更舒适地工作》

……

随便想了几个,稍微做了一点小优化。前五个基本上都是我不太喜欢甚至有点讨厌的标题,它们像甜甜的蜜糖,也许能瞬间激起人的欲望,读者点开之后可能大骂标题党,也有可能认为文章言之有物。不管怎样,对这种让人感觉自己可以毁天灭地的标题,我爱不起来,“极度夸大”“一步登天”“暴富秘籍”是我能想到用来形容这类标题最合适的词汇。

作为一个拥有理性判断的读者兼作者,我偏爱后面三个标题,最终的标题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我自认为它克制、理性、准确,在我自己的账号里,此三者是我努力坚持的写作原则。而我的工作——新媒体运营或称文案——看起来和这三个原则南辕北辙,那么我如何更舒适地工作?

在接近6年的新媒体运营工作中,我渐渐地找到了工作与理想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内心的平衡,能让我相对更舒适地面对工作。

年轻一点时,最常有的想法就是坚决对抗、一往无前,和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决裂,有过一些阅历之后,就更能懂“中国人的智慧”,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治标不治本的,要找到疼痛的根源,迂回巧妙地解决问题,这也和中华武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有着相似之处。

插一个小故事,不记得出处了:两个人要进入农村一户人家的院子,院子有一道门和一堵墙,年轻人翻墙而入,年长者找到了藏在门边的钥匙,把门打开。当这堵墙足够高,又难以攀登时,年轻人是无计可施的。曾经,我就陷入了与这位年轻人相似的窘境。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工作就像那堵短时间内还无法翻越的高墙。工作为我们提供给养,保障了我们的基本生存,但也剥夺了部分自由,我们出卖的自由是明码标价的,如果我总是想——我在工作中无法写自己想要的标题和文章,按照别人愚蠢至极的想法来修改,让我非常抓狂——那么就会产生所谓的“精神内耗”,好比脑袋里总有两个声音在打架,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我怎么还没摆脱现在的工作?”“我怎么还要和这些难以沟通合作的人打交道?”千万不要被这些声音迷惑,遮蔽了自己的理性。

自洽的人会这样想:我是遵守契约精神,拿了这份工资,就承担相应的义务,义务就是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在乙方工作的人来讲,其义务就是配合甲方达成合同里约定的工作结果,即使我认为甲方工作方向错了,甚至甲方提出了不必要的修改要求,浪费了很多时间,我也得配合执行,可以建议和提醒,甲方不理会,乙方做好执行的部分就可以了。

要知道,双方合作的目标是一致的,甲方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甲方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当甲方受限于自己的狭隘视角,做出了错误决策,或者甲方有猪队友,乙方能做的只有配合执行,一些甲方只有把脚砸疼了才能有所领悟,另一些自己把脚砸疼了还要怪乙方。前者还有救,可以继续合作,后者没救,建议终止合作,但合同约定的服务费一分都不能少。

总之,工作是别人拿多少钱就给他做多少事,是给别人做事,而不是教别人做事。工作是为自己赚钱,赚钱是为了生存,生存之后才有资格谈理想。按这个逻辑,哪怕工作再不堪,它都支撑了你的理想;按这个逻辑,没有理想的人,工作就只是为了生存,是不得不生,不得不工作,挺可悲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理想,理想不一定有多大,它可以只是个小小的念想,买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的物件,或者休息两天什么都不做,总之人活着是因为还有个念想,没了念想的人是活不久的。但给别人打工,还想着自己要随心所欲,甚至主导一切,或是想着自己可以不劳而获,这就是妄想了。

想要更舒适地工作,要先拎得清。理清上面这些逻辑,理清工作和理想的关系,理清之后,便不会再把妄想当作理想。所以,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我感谢自己现在的工作,它为我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也间接地支撑了我的理想,我也充分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我对工作没有任何亏欠。

想要更舒适地工作,多休几天假就能让人产生新的领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放假之后彻底放松,每天什么事也不做,玩到自己都想吐了,才知道玩久了也会感到厌倦和空虚,现代人玩的方式主要是网上冲浪,这就更加剧了自己精神上的疲劳感。这种时候,能让我有获得感的事就是看会儿书,学点东西,写点东西,做点家务,随便做一件能给我带来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事。实际上,人每天都要做点让自己有获得感的事,有获得感的一定不是“不劳而获”,必定是劳动所得,就好比自己做饭吃,总比外面买的香,这是劳动创造的额外价值。努力工作,劳有所得,是件值得满足的事,工作累了还有假期,也是值得开心的事。一句话,劳逸结合才能更舒适。

能让工作更舒适的还有一点,就是解决好工作上的问题。工作上的问题,通常是事务性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解决工作上的问题,需要同时具备处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果要拆成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锦囊和妙招,恐怕讲一年也讲不完,8个妙招远远不能代替一个人漫长的亲历、反思与成长。但有些重要的事,可以说道说道。

解决事务性问题没有捷径,学习、实践、反思,这三个词如果排列顺序不同,出现的频率不同,就可以构成许多组合,比如组合一是“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组合二是“实践、反思、学习、实践”……无论哪一种组合,最终结果都指向实践,优秀的人不过是把简单的事重复无限次,在重复中进化。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以上好比武功心法,至于拳脚招式自然千变万化。

拣我最想说的可能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讲讲。工作中遇到很难沟通合作的人怎么办?很久以前,我认为人很难沟通合作,问题当然出在人的身上——脾气大理解能力又差,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换个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我产生这种想法的都是曾经遇到的那些最难缠的同事,我深以为这些人根本不可理喻,我和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是个天大的错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这些人。

现在,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那么想远离他们,但是没有立刻马上远离呢?因为彻底远离他们意味着我要放弃那份工作,会产生额外的损失,换言之,我的能量还没有大到可以随意选择合作者的地步。年轻时孤家寡人损失一点没问题,成家后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离开是不得已的选择,解决事务性问题才是根本。问题恰恰出在事上,因为我与同事能够产生的所有矛盾和分歧皆因工作事务而起,把事解决,脾气再大再难缠的人也得哑火,除非他是精神病。

怎么解决事?打蛇打七寸,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七寸在哪。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找到问题的核心,那么权衡各方利益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最好不过。怎么提出折衷方案?知道对方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满足他诉求的同时,也能达成自己的诉求,就是所谓的互利共赢。要做到这点不容易,但这样的智慧体现了一个职场人的价值。如何知道对方的核心诉求?能洞悉他人诉求自然是一种智慧,能通过沟通理解他人诉求是另一种智慧。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要调用组织的智慧,请能解决问题的人来帮助。

怎么疏解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内心越是强大,越不会受到情绪牵动,坏脾气又难缠的同事不会激怒你,因为你洞悉了这是他的自身局限造成的,当他激怒了你,你就会受困于自己的局限,理智会被情绪吞没。可以斥责别人对你的诋毁和侮辱,把事实摆出来一一予以还击,但不要情绪失控地诋毁和侮辱别人。

并不是所有人所有时刻都能做到如此强大,情绪可以有起伏,但不要把情绪强压下去,而是在情绪略有失控后,用强大的理智剖开情绪,理清情绪的来龙去脉,情绪也就得到了很好的疏解。如果有一个还不错的朋友或是爱人,可以在自己反思之后与他理性地交流,大概率你会听到更有智慧的真知灼见。当这份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情绪得到了疏解,你就能更舒适地工作。

最后补充一点,提前做计划,提前完成工作,能让你工作起来更舒适。尽管在你面对难题的那一刻会有些许痛苦,但拖延造成的痛苦要比做计划苦上百倍千倍,那感觉就像刽子手砍不死人,受刑者生不如死!

祝愿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更舒适地工作!

后记:跟各位汇报一下养“龙猫钓鱼”盆栽的情况,已经养臭了一批小对叶,牛毛长出几根,重新开始播种了,慢慢来吧哈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个问题来审视自己(不错的问题)
减少内耗,走出情绪漩涡
职场中稳不住情绪,就端不住饭碗!
职场:职场流行“心理感冒”
点燃情绪的标题要注意的问题
职场攻略:如何走出厌职“泥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