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味夜话13

反复读一本书的乐趣。

小的时候,家里并不算富裕,书可以算得上是稀缺资源了。据父亲说,一本三国演义他就反复读了七遍,他读书很认真,每一本书里不认识的生僻字都要标记注释,遇到书里华丽的成语、典故都要找个小本抄写下来,我清楚的记得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守在电视机旁的时候,父亲却用昏暗的白炽灯伏案读书。他是个极度谦虚和内向的人,尽管他爱读,却不爱表达,更不喜欢分享。

后来长大一点,家境依旧十分拮据,家里收藏着一套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籍,同一本书,在我们父子三人的手里传阅了一遍又一遍。同样,没有分享,各读各的。

最后一次这样大家共读一本书,记得是大二的时候,《平凡的世界》,《四书章句集注》,两本书在我们父子三人间传阅。

我读书和父亲有很大的区别,我从来不管那些生僻字词,遇到我就联系上下文,大概可以猜出十之八九的意思,至于典故和遣词造句,我也不喜欢记录,我喜欢大段大段的把那些让我当时为之一振的段落摘抄下来。

反复读一本书,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味道。哲学、历史类的书籍,初读的时候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再读的时候便熟谙作者章节排布的规律,加上脚注和参考文献,辅助阅读书目,基本对书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了,第三次读的时候,就像作者面对面讲授课程一般,除了系统性的理解书中内容,也更能跳脱出书的本身内容,与作者跨越时空进行交流了,第四次读,读完我一般都写个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自己的心得见闻感受记下、写下、分享、存留,第五次读,我就朗读,把纸质的转化成录音,等待着某一天,我像父亲一样老眼昏花的时候还能手不释卷。

小说、散文一类的,我读的不多,但反复读的只有《百年孤独》和《红楼梦》。初见的时候被情节感动,再见的时候被人物感动,又见的时候被书本创作的那个时代所感动。

人物传记类的,初读就像是在欣赏奇观,什么样的人生轨迹能够塑造起如此伟大的人物,再读的时候,就像是老友重逢,他向我讲述着自己一生的得失成败,之后,在对此人物生平有深刻了解之后,我会再去找些采访、影视资料来品味,那文字里描绘的形象突然出现,仿佛他乡遇故知。

我已故的恩师曾对我说过,读书一定要杂,上到科学文献,下到方志杂文,只有广泛涉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书,才能真正突破自我的瓶颈,生活不是做学问,不需要把很多问题的边边角角一览无余,生活是无数雷同的日日夜夜堆砌起来的堡垒,眼界越开阔,心境也就越开阔。

斯人已逝,但这句话我一直都在身体力行。我觉得知识和技能总是越多越好,掌握的越多,未必全然都能转化成真金白银,储备的越足,不见得都能助我们飞黄腾达,但是人生匆匆几十年,学会一门功夫就能多一分趣味,与其辗转于无意义的洗盏更酌酒局饭局中,徘徊在转瞬即逝的青春美丽的温柔乡里,不如静静地享受独处的乐趣。

依稀记得幼儿园的时候父亲教我背三字经,那时候的蓬头稚子,谁会去思考“人性”这个庞大的问题,二十多年以后,那本破旧的三字经静静沉睡在家里的书架上,不知道多少个日月,再去回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句的时候,很是有感触。原来做人的道理,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把他背得滚瓜烂熟了,只是置身于不断竞争的环境中让我们渐渐丢掉了书本上的道理,而去强迫习惯现实中的规矩。

很多好书,小时候读有一番味道,长大后读又是另一番味道,独身时读有一番味道,成家后读又是另一番味道,为人子时读有一番味道,为人父母后读又是另一番味道……书本是死的,一经写成,就停止在那个时间点了,但我们读者却是活的,在领略过不同的风景,经历过各色的人生,在一次次跌倒爬起,醒醉觉悟之后,再去那死的书本里找到活的灵魂--思想。

思想这东西很神奇,可以超越时间,跨越国界,甚至是永生的。冯友兰先生亲切的指出,庄子的思想里,某条某条在几万里外古希腊的巴门尼德竟然也提出了,罗素先生也说,赫拉克利特两千年提出的思想,竟然在千年以后被尼采汲取和发扬,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二宝(小说)
朗诵文本
自牧斋记
编织书签,还能不能好好看书啦
一本纸质书的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