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城记忆
userphoto

2022.09.04 河北

关注

  

  

在太行与燕山握手的西北方,千沟万壑旋出了一处盆地,四周山峦起伏一水中流,小城就坐落在盆底儿。

  

要说小城的历史可早,这里与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黄炎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之野毗邻,秦封三十六郡的时候这里属上谷郡,再往后是燕云十六州属地,自古是皇天后土大汉边陲。霍去病曾途经北征,明英宗在此被瓦剌掳走,李自成从这里路过进京,慈禧老佛爷逃难西行在这里驻跸。

居庸关八达岭东居,镇边城紫荆关南靠,宣化府大境门西近,元上都大草原北临。小城辖域,边疆雄关锁钥险,历来兵家必争地,四周好多的地名边关军事色彩浓郁。头营、二营、三营一直到十营,还有小七营、达子营,安营堡、大古城、小古城、长安岭什么的,近代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平津战役、其中的新保安战役在这里留下了战火硝烟。

原先这里称卫,就如同天津卫,成规制的小城建于清康熙年间。小城设四门,城墙砖包夯土,东西长南北窄呈长方形。城里较体面的就是一条顺城街,下来分中堡、东堡、西堡街。城不大郭不小。南门外是顺城街的教场巷,东门外是东园子殷家坟,西门外是西岗子老龙潭,出北门不远就是荒郊野地海拔抬高,再往北百八十公里就是茫茫的坝上草原。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小城最出名的要数老龙潭了。涌动的泉水被雕砌的石围栏护着,泉水从一个精雕的龙头嘴里喷涌而出,浪花飞溅清脆悦耳。说不上什么时候有的老龙潭,只记得老龙潭的水清冽甘甜四季长流。就着这股水人们在四周开辟出菜园子,种出的时令蔬菜那叫个水灵,小城居民吃的菜蔬大都出自这里。

这里是京包、丰沙、两条铁路线的交汇点交通方便,惹得铁路沿线上的人常来这里买菜。尤其是逢集日菜品全,顶花带刺的黄瓜,紫得发亮的茄子,挂着白霜的冬瓜,沾着露珠的芹菜,翠绿的菠菜,沙瓤的西红柿,还有湖里的河鲜......那叫诱人,南腔北调的人们大包小篓的采买给亲朋捎带满脸的喜庆。

挨着老龙潭还建有一座庙,庙里供的是龙王还是哪路神仙就说不清了,可惜文革的时候毁了。在菜地垂柳的围衬掩映中就是远近闻名的沙中,在当时要是能考进这所中学可是了不起的事儿,就等于踏进北京、清华等高等学府半只脚。到如今这所学校也是省里的重点,上线的一本二本生同样是名列前茅。

那时小城里的房屋还保留着一些明清的印记。民居房屋大多是好几进院落,在建筑规制上可以看出原始主人的殷实与否。有钱人家,门楼临街双扇大街门,配有门墩,四合院里正房偏高带廊柱,南房东西厢房略低,房距对称全都起房脊,成'人’字形,突显建筑入深;稍逊人家,规制相仿房距紧凑显得院子紧巴,最大的区别在于屋顶只建一面坡向内一出水,像个'卜’字形,虽说蕴含肥水不流外人家之意,但比起前者的房屋建筑面积少了许多。在建筑材料上,全部青砖到顶铺筒瓦的只占少数,好多都是砖柱坯芯图个外观好看,平民老百姓大部是土坯房,能住个灰房顶的就不错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巷太窄了,有的巷口最窄处俩人交错都费劲。

小城的城墙虽说破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还能看出轮廓,断壁残垣的门楼还挺立着,保存最好的是南门,尤其是门洞完整。门洞的北边是很窄的一条街叫火巷口,这也是进出城的必经之路。火巷口也就宽三米左右,两侧高墙,地面上本原的青石漫地很有气派,这也是小城唯一的一段石板路,靠近城门洞东侧还有家小城唯一的照相馆。当初的火巷口每天是人流熙攘,出城门紧贴着西侧是小城的露天影院,那时候娱乐很少,到了晚上城门口依然是人来人往。那时的城墙上还能走人,时常能看到调皮孩子们玩耍的身影。

小城内忒小了些,东西也就三四里,南北不足二里地。 那时堂堂的县委、政府就蜗居在东堡街北边的一处小院里,小城“最伟大的建筑”大礼堂,就坐落在县委政府的东斜对面。那时城里的人少,搞运动开个县直单位动员大会什么的都坐不满大礼堂。大礼堂与政府招待所同在一处,几排带包檐的客房算得上县城最好的房子了。县广播站在东堡街的最东头,一处小院,几根天线,电线杆上的几个喇叭就是全部家当,再往东就是空旷的东沙河了。

小城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顺城街,出南门就是。这里离火车站很近,也就是来到这里才算找到了些许的城里味道。这里有小城最大的百货商场,五金商店,糖酒商店,蔬菜副食商店,日杂商店,城里多数的饭店、旅馆、理发、黑白铁、度量衡、笼萝铺、裁缝铺也在这里,就连赶集的地点也设在这条街上。当时的统购统销各种票证制约着物流和购买力,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着农产品的流通,上街卖菜卖农产品的都是生产队的集体行为。人们精打细算的采买,小心翼翼的花着屈指可数的钞票,紧巴巴的过日子。当时人们的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元,亲戚朋友结婚随份子也就几毛钱,最大的也就是集资送一面镜子或暖瓶。

那时的人们率真,没有请客送礼,没有公款吃喝,干什么工作都讲究为人民服务,银行职员和售货员的工资是一样的,工厂公安的报酬没多大区别,政府机关的薪金也多不到哪去。当时能有份挣工资的工作就非常不容易,人们的日子是知足也茫然,痛苦并快乐着。

城墙外是街村,也租住着上班的职工,居民农民与小城融和在一起。那时公产房少得可怜,单位的家属宿舍更是凤毛麟爪,人们普遍是租房住,三间房两头住,中间两家分用,这个阶段存在了很长时间。那时的种植全施农家肥。养鸡养猪必不可少,这些饲养的畜禽就分布在各个院落里,气味、卫生条件是谈不上了,尤其是到了春播季节,积攒的粪肥时常就堆放在门口巷口,老母猪带着小猪崽满大街乱跑也是司空见惯。每天清晨,起得最早的就是掏茅厕的社员了,他们轻车熟路地走进每个院落,要是恰赶上人们正在倒尿盆儿,会忙不迭的接过去倒进粪桶里。这活儿即辛苦又脏累但他们常年不辍,麻烦的是天最冷的时候得用冰镩捣,哐哐的声音传得老远。

小城的最南边叫铁道南。那里偏东有几家规模不大的工厂,钻机厂、农具厂、轴承厂、磷肥厂、铁厂相排列毗邻。这一方天地整天是灰烟乱冒乌烟瘴气,只要走到那里,车轱辘乃至鞋底全都染上了红、黑、白色。这也是小城的工业支撑,当时能到那里工作也是非常庆幸的事情。铁道西南有一座白酒厂。这里酿的老龙潭牌白酒可是远近闻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逢年过节找人批条子才能买上两瓶,这足以让人炫耀的过个舒坦年。

再往后,在改制、环保大潮的层层筛选下,绝大多企业关停并转,只是白酒厂与香港合资组建的葡萄酒有限公司一花独秀。这个公司依仗本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快速地扩张,现在生产的长城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已经成了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小城已经北迁了,最南边的顺城街尤其变得冷清;城里城外的边界模糊了,老的街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记忆。好在南城门还在,火巷口暂存,当年熙攘的必经之路如今成了偏僻所在。从斑驳的城门洞朝北望去,依稀看得见新起的高楼轮廓,天儿好的时候,紧挨着城门洞会聚集好多拉琴清唱的老者,里面有二胡、京胡、小胡琴,还有锣、镲一类的敲打伴奏,或许从他们的脸上,从这些怀旧的声音里还能找出小城的些许记忆,除非到此,人们渐渐的把它淡忘了。

  

  

岁月流逝今非昔比,小城在变化,尤其是这十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干涸的东沙河改造后水波粼粼,一条近十里的长街贯穿城区东西。老房子拆了建成了新小区,老龙潭干了移建了旧景,虽说有了新名字转移了地界,但人们的骨子里还执拗的,新名老名双重着叫。现在城里最繁华的商业街是龙潭路。或许这就是标榜,这就是怀旧,这就是新生命的延续。

  

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摧飞着小城的进程。时下,公交和城际铁路直达北京,京张高铁小城设站,一水中流的官厅湖更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湿地。环湖旅游泡温泉品美酒是小城的名片,跨越湖面的斜拉索大桥更是小城骄傲的标志。

  

  

  

小城宜居。是国家级卫生城与森林城市,仅市内就有文化广场、葡园和体育公园几处大型休闲娱乐设施。每每入夜灯火阑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小城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昨天,今天,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邻水 转载保存吧
70年代成都街头照片 一代人无法抹灭的时光记忆
“宣化记忆” 征文 | 宣化街的流年岁月 | 作者:常玉国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五)西直门
长门遗址公园:唤起沉睡的城市记忆
城市旧影 ▏我记忆中的老南门城门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