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中阳:为万科转型支招

11月5日,万科宣布拟分拆万物云(原万科物业公司)到港交所上市。

不给力的是,当日A股市场,万科收跌17.8元,相比年内最高点34.6元直接腰斩。三天前,万科股价更是一度创下近五年来的最低值17.5元,导致总市值直接跌破净资产。

从“白银时代”跨入“黑铁时代”,以恒大为代表的房企巨头不断“暴雷”。稳健、睿智之如万科,早就在为战略转型、产业升级而上下求索了。

在万科决策层眼中,万物云是以“城市服务商”角色上市的一家科技公司。其卖点并非传统的住宅物业管理,而是以街道为单位的区域服务升级,关键指标就是万科物业的“浓度”(覆盖率)超过25%。

从地产开发商到“城市服务商”,万科之战略方向虽然在不断升级,但在笔者眼里始终没有真正抓住本质,主要体现在:一来使命愿景凸显混沌、颠倒,二来战略定位失之漂移、含混,且二者相互关联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真的有点令人捉急。

一、来龙去脉:万科历史上的三次战略转型

创立于1984年的万科,总体上历经三次大的战略定位变化与转型。

(一)从多元化扩张到专注地产业务

凭借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优势,最初万科以日本“综合商社经营模式”为标杆,主导机遇导向型的多元化扩张路径。

1993年,万科开始收缩聚焦,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核心业务,先后剥离了纯净水和零售等优质资产。

2008年,万科一跃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完成了从多元化发展到专注大众住宅业务的华丽转身。

(二)从“大众住宅”到“综合地产”

2003年,王石急流勇退并给万科“约法三章”:不行贿,拒绝暴利,坚守大众住宅业务。他甚至放言:如果万科搞商业地产,我在棺材里伸出一只手也要拦住。

“财务男”郁亮接过权杖后并未萧规曹随,而是执着地不断拓宽产业边界,向综合地产领域大举延伸。实际上,万科过去开发的几乎每一个住宅项目,都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设施配套。随着城市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新出让项目中商业配套的比重普遍呈上升趋势。

因此,向综合地产领域扩张,不是万科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作为住宅地产头部企业的必然选择,何况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同样需要价值精细化。

期间,我们并未见王石拼命阻拦(与其是否“进了棺材”无关),这与万科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关,身为董事长的王石只能代表个人意见。有意思的是,王石早在一份内部调研文稿中曾明确提出:当净资产规模达到上百亿元或几百亿元的时候,万科或许将扩展到酒店、办公楼和商场;也可能围绕房地产按揭、保险等业务,有选择地进入金融行业。

产业边界是动态的。中小企业强调聚焦和专注,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后,就必须及时进行产业边界扩张或产业链升级。

(三)从“综合地产开发商”到“城市配套服务商”

2012年,万科一跃为全球首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房地产公司。

次年夏,万科宣布向“城市配套服务商”战略转型,其战略定位反而变得模糊起来。

首先,新定位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作为城市来讲,诸如电力燃气、给排水、公交环卫、电信网络及医院学校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设施。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城市配套服务”,显然过于笼统和含糊了。

其次,城市的主角是什么?从发展史来看,人群聚集并定居后才形成城市,随后才有了城市管理与配套服务。因此,居民才是城市的主角,住房则是物质化的城市主体,也是居民生活的第一载体(军营可以帐篷为主)。

换言之,不以居民为本、以住房为核心载体的城市就不是真正的城市。万科升级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反而有舍本逐末或“甘居二线”之嫌了。

不难发现,“综合城市配套运营商”缺乏产业边界特征,食堂、银行、超市等“五菜一汤”仍局限于具体服务内容层面;至于物业、物流、教育、万科驿与海外业务的“五子登科”,更是缺乏主导及核心。

企业因经营而生存,因管理而发展,因战略而成功,因文化而基业长青。

2014年,万科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6年公司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位列第160位。

规模绝非方向。万科要清晰、准确地提炼战略定位,离不开对使命愿景之核心理念进行审计。

二、使命愿景:从颠倒混淆到整体缺失

“华为你为什么学不会”?

官网上广为告知:“华为的使命和愿景,就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再看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赫然高挂在官网的C位。

遗憾的是,我们在万科官网上已找不到对企业使命、愿景的表达。

没有文化很可怕,何况是被誉为“黄埔军校”的带头大哥。

内卷自嗨更可怕,包括“受人尊重”“做大做强”及“世界500强”等追求,因为这都是利益封闭、自我观照的。

要知道,战略定位就是发展方向,使命即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理由;而企业愿景则是践行使命,使得服务客户或奉献社会所达到的理想状态,绝非自身实现的远大目标——远景。

实际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万科曾将“建筑无限生活”和“让建筑赞美生命”作为企业使命,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列为企业愿景。

不难发现,“建筑无限生活”含糊空洞,并没有清晰、准确地阐明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理由,而“让建筑赞美生命”不过是一句广告语。

显然,万科从使命表述含糊、愿景与战略定位相混淆且战略定位缺失,摇身一变为反其道而行之——简单粗暴地取消使命愿景而突出战略定位。

很可惜,万科对战略定位的提炼,始终没有抓住商业本质和产业趋势。

应当承认,万科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住的好房子”绝非停留在口号上;历年获得的“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及“绿色三星项目”等荣誉,整个业内只能望其项背。

2014年,万科曾联合中城联盟60余家房企及多家设备厂商,通过全产业链协同研发,完成了室内PM2.5的解决方案。据悉,这一室内除霾系统可在重度污染环境下,将PM2.5指标降低至风景区水平。

在此意义上,万科的使命是否可确立为“为市民提供美好家园”,愿景就是“让每个城市家庭都能安居”

首先,如何解读“美好家园”?

“有尊严地居住”属于社会生活的底线,是天赋人权,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市民提供美好家园”,一方面体现了清晰的业务特征和产业边界,另一方面包含了有责任感的房地产开发商得以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理想目标可能永远难以真正达到,也正因如此才感人至深、才动力永存。

其次,为何是“提供”而非“建设”美好家园?

作为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具备“建设家园”的能力。万科的产业链暨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业内领先,建筑施工环节基本外包管理,而且工业化构件生产走在同行前列,使其产品的“提供能力”更为强大。

因此,万科应把重心放在支持消费者拥有住房(包括长租)的综合能力上,包括全方位的市场调研、针对性的功能设计和一条龙的物业管理,甚至是一定的金融资助服务。

万科曾长期将美国的帕尔迪(Pulte)视为自己的标杆,该企业就拥有相应的金融服务部门,为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服务。只是美国房地产业的金融服务分工过于成熟,一般地产商在按揭贷款方面难以做大。

从重视产品制造,到关注产品提供、最终满足消费者本质需求,正是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万科致力于打造的“三好住宅”(“好房子、好服务、好社区”),就是这个道理。

小企业未必有愿景,但一定要有方向感;企业经营上规模、特别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时,没有不懈追求的使命愿景就必然出现迷茫、丧失动力。真正行业领先的企业,不仅表现在市场份额上,也不局限在战略管控能力上,还一定体现在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层面。

大家记得,“人文”王石留给万科的精神财富是“约法三章”。继任者可谓不辱使命,但令人遗憾地是,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提炼企业使命愿景,没有系统理性地确立战略转型方向,甚至为解决文化理念与战略定位相混淆问题,竟直接删除了使命愿景。

在万科官网上,虽然明确提出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但并没有上升到使命愿景层面,而且依然失之宽泛。

还是这句话:没有文化很可怕,内卷自嗨更可怕。

三、重塑定位:领先的品质社区生活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们说,战略定位有“三维坐标”:产业边界、商业形态和竞争地位,它们分别决定着企业的扩张路径、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

请看华为战略定位: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这一定位清晰、准确,在公司官网首页上赫然在目。

再回到万科官网(适当精简版):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万科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力争成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好企业。

2018年,万科将“城市配套服务商”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并细化为四个角色:美好生活场景师,实体经济生力军,创新探索试验田,和谐生态建设者。

目前,公司所搭建的生态体系初具规模:在住房领域,始终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在巩固住宅开发和物业服务固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已延伸至商业、长租公寓、物流仓储、冰雪度假、教育等领域,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此观之,所谓“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应为万科最准确的战略定位表述,但存有三大问题

一是“国内领先”的竞争地位过于保守。虽然房地产开发的本土性较强,但万科毕竟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境外有业务开展,即使不愿标榜“国际领先”,也应该定位“业内领先”。

二是产业边界没有抓住商业本质。如前所述,“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过于宽泛。

三是商业形态模糊不清。“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如何分解?是包含“城乡建设商”和“生活服务商”,还是指“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的“提供商”?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万科的战略定位如此提炼:领先的品质社区生活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其一,在竞争地位维度,“领先”就是“业内领先”,就是要产生国际影响力、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其二,在商业形态维度,从加工、制造商到提供商,从提供产品、服务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融资和长租),正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其三,在产业边界维度,所谓“品质社区生活”,一方面要放大到城镇而不仅是城市的集聚区,即集中管理的社区;另一方面要强化、提升城镇社区生活的品质保障,包括配套商业、物业管理与社区自治等等,形成全方位、全时空的系统解决方案。

换言之,业主所购买和享受的真正标的,不是建筑质量过硬的万科住宅、甚至也不是服务贴心的万科物业管理,而是万科在业内率先营造、引领潮流的一种“品质社区生活”——这是具有何等想象力和吸引力的啊。

曾记否?万科在深圳关外推出四季花城时,竟然配套有足球场;在杭州打造良渚文化村时,与中国煤矿文工团携手开办了万科琨山艺术学校;在无数社区里,万科不遗余力地推动“业主公约”和“文明自治”——这都是品质社区生活的最佳实践。

去年10月,万科物业公司更名为“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Space(空间)、Tech(科技)和Grow(成长)三大模块。其中,Space模块包含归属社区空间服务的万科物业和朴邻发展,归属商企空间服务的万物梁行,归属城市空间服务、全国首个以城市服务为定位的全新品牌万物云城;Tech模块,则包括万睿科技及第五空间,分别提供软硬件服务能力、数字运营和行业人工智能服务;Grow模块的万物成长,则是公司的孵化器,持续连接成熟企业、孵化创新企业。

据称,至今万物云已覆盖了288条街道,未来将打造1000条街道的社区智能化管理。

万物云上市在即,另外两大巨头的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已先行一步。

可以说,万物云代表了万科的未来(据分析上市后其总市值很可能超过万科本身),引领着行业发展趋势,已然成为一家基于大数据的科技服务型企业。美中不足的是,万物云的三大模块对大众而言失之艰涩,反而与温馨、贴身的“品质社区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何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属技术层面的工具。

客户所关注的,永远是你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满足了何种刚需、解决了哪些痛点?其中,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2020年,万物云实现总营收182亿元(业内第一),经营利润17.2亿元;同期,万科实现总营收4191.1亿元,归母净利润4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6.8%。

今年上半年,万物云实现营收103.8亿元,营业利润10.4亿元;其中住宅物业服务收入占比55%,商业物业及设施服务收入占比30.4%。同期,万科出现十三年以来首次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前三季度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同比营收增长9.7%、归母净利润减少23.3%)。

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伟大跃迁,万科就必须理性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转型升级路径,重塑使命愿景,以事业发展空间来指引方向、核心文化理念来凝聚团队。

唯有如此,“事业合伙人团队”才能无往而不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你还在嘲笑它的时候,万科已经拿到了“下一个时代的入场券”
物业领军者:下个5年又是谁?
万科商业地产战略之争
中小城市商业地产如何招入主力店
万科是如何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
看房企“美好”品牌标签,如何融入企业多元化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