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裴中阳:《好战略、坏战略》书评

理查德·鲁梅尔特(Richard Rumelt)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被《经济学人》誉为“当今25位对管理理念和公司行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麦肯锡公司则称其为“战略中的战略家”。

《好战略坏战略》一书(中信出版社2012年)上市以来,虽谈不上风靡一时,但的确引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什么是好战略、坏战略?什么样的战略才能有效落地?

在相当程度上,这可视作为一贯“高大上”、但饱受非议的战略“正名”之作。

战略的真正含义,是为了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性反应”。所谓见仁见智,作者首先认为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应对策略”。

“好战略”可遇不可求,“坏战略”却防不胜防。

在此基础上,对该书进行认真解读并予以阐发、探讨,共同受益岂不快哉?

一、什么是“坏战略”?

作者单刀直入,指出“坏战略”具有如下特征:

空话;不能直面挑战,无法识别或找出真正的挑战;错把目标当战略,泛谈美好愿望,没有就如何克服困难提出具体应对计划;糟糕的战略目标,无法解决关键问题,或者各项战略目标之间互相冲突。”

无疑,夸夸其谈、避重就轻、简单问题复杂化,都不可能真正解决战略问题。出人意料是,“错把目标当战略”被作者同样视为“坏战略”。别忘了,侧重目标分解的“战略解码”可谓长盛不衰啊

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战略地图”和“战略解码”密切相关。简而言之,前者侧重提出战略目标,并在各运营维度上做路径分解,包括财务、客户、组织成长、流程效率;后者擅长通过会议讨论、责任书签订等形式,将战略指标在不同层级之间宣贯下去,含组织使命、企业愿景及关键业绩指标KPI等。

实际上,不论是战略地图还是战略解码,都是重在战略计划的分解和执行,但问题在于究竟如何正确、合理地制订战略计划?这才是大前提。而其所谓战略目标,往往不过是企业(股东)追求的长期经营计划、甚至是业绩指标而已。

不难发现,“错把目标当战略”之所以属于“坏战略”,因为它不符合“应对重大挑战而做出的连贯性反应”之战略定义。

作者认为:“很多战略算不上真正的战略,根本原因就是混淆了战略与战略目标”。显然,目标或指标本身都是相对静态的、僵化的,而作为“连贯性反应”的战略/策略则是动态的、有效的。

在此意义上,竞争策略的价值高于战略目标——特别是不切实际、主次不分的战略目标(所谓“空想”)

二、什么是“好战略”?

“坏战略时常故作高深,而真正具有专业知识和见解的特征,就是能够让人理解复杂的主题”。换言之,“坏战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好战略”则反其道而行之。

作者指出:将战略回归本质,分析、构成一个好战略的基本逻辑,即三个核心要素为:调查分析、指导方针、连贯性活动,并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制订好战略的相应思路

制订战略的基础是要读懂当前的形势,分清轻重缓急,有利于进一步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指导方针是为应对分析报告指出的障碍而采取的措施,就像路标一样指明前进的方向;所谓连贯性活动,则是为落实指导方针,而采取的可行的、协调的策略,以及相应的资源投入和行动。

因此,“好战略”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订聚焦化战略,便于资源集中;

二是能够洞察优劣势之源,评估机遇和风险,不断增强自身优势;

三是采取的策略行动要使竞争对手付出巨大成本,使其面临的问题复杂化;

四是制订一个近似目标即可行性最高的目标,以便先站稳脚跟、再创造机遇。

所谓“好战略”,就是将模糊的总体目标转变为连贯的、可实现的中间目标。领导就是在总体目标和中间目标之间搭建起战略桥梁,并适时微调。

“好战略”不仅要解决做什么,还包括为什么做、用哪种方式做,战略的核心元素就是调动优势。

当然了,作者并不认同战略就是竞争优势、或者竞争优势就是高盈利能力,而是积极建议通过创造更高的需求来提高盈利,推动市场对稀缺资源的需求,并给出了四大举措:深化竞争优势,拓展竞争优势,推动优势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强化阻隔机制以使竞争对手无法轻易复制或模仿。

不过作者认为:主要挑战不在于预测未来,而是在于理解过去和现在;组织战略不需要完全正确,只需要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正确就行了。

这一观点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没有趋势判断和方向把控,谈何战略价值?在战略问题上,难道可以“五十步笑百步”?

三、真正的“好战略”,必须从策略到方向

去年,在本公众号“管理史上三部曲:行为管理、计划管理与战略管理”一文中,本人总结出:从发展历程来看,管理学可简要地分为三大阶段,即从上世纪初发源的行为管理,到“二战”结束后推行的计划管理,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流行的战略管理。

不难理解,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规模化的企业经营,需要制定组织目标、实施计划管理,为此要对内基于股东价值追求,对外观照领先企业指标,而长期计划就与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另外,制订的战略目标或长期计划,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模块分解、逐级宣贯。

但进入高度不确定和非线性增长时代之后,企业的战略方向变得比竞争方法更重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优先于实现指标增长,以战略定位为引导的战略规划开始价值重现。

身为“公司战略开山鼻祖”的伊戈尔·安索夫,不仅奠立了战略管理的基础和框架,而且指出了制订战略规划的操作路径。但其战略解读及相应分析工具,仍局限于企业位置暨战略目标、业务决策暨长期计划层面,对企业如何确立“发展方向”这一核心问题语焉不详。

“竞争战略之父”、将“定位”概念引入战略领域的迈克尔·波特,始终认为战略的实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运营活动(竞争优势或有利的市场地位);由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构成的“通行战略”,可作为战略定位的代表性活动。

所以说,《好战略坏战略》的理论贡献,依然局限于“竞争策略”层面(尽管鲁梅尔特自认为高于“竞争优势”),因为他回避预测未来、无力把握方向。

2014年,本人《战略定位》新书一举填补相关研究的国际空白,为战略规划暨战略管理提供了核心与支柱;2019年8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文“战略何以是方向”,11月再推新书《方向感:战略定位走出迷茫》,为不确定时代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引和实践工具。

(一)明确产业边界

从客户本质需求理解并界定产业,关注客户价值主张;抓住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整合产业链;产业边界是动态的,成长期的企业一定要聚焦核心产品与服务,做大做强之后,必须及时拓宽产业边界或启动产业升级。

(二)确认商业形态

抓住商业本质,就是把商业形态(企业组织类型)做到极致。转型、升级表现在商业形态维度上,就是从加工商(为品牌代工)、到制造商(自产自销),再升级为提供商(整合行业资源);从提供产品、服务,最终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三)确立竞争地位

竞争策略首先取决于行业地位,所谓小企业讲竞争、大企业重联盟;先各就各位、再追求不断上位;从竞争到合作,恰恰是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由之路。

总之,真正的战略定位,必须从产品营销与竞争策略层面跃升到产业战略高度,从热衷于商业模式创新深化为抓住商业形态本质,从侧重市场竞争转换到战略合作联盟,如此方能破解发展方向、扩张路径及资源配置问题

“华为学谁谁死,谁学华为谁死”,个中秘密何在?

“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之战略定位竟然清晰、公开地挂在公司官网上。

在产业边界维度,华为从2B的交换机、基站等基础设施,有序扩展到2C的手机、手表等智能终端领域;在商业形态维度,从代理商、制造商,积极升级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竞争地位维度,从模仿、跟随和竞争优势,迅速跻身全球领先。

殊为可惜的是,《好战略坏战略》一书意识到了转型升级问题。作者在第十三章“秉持动态的视角”中指出,在变革的迷雾中,有五大精神路标:一是界定由固定成本上涨引起的产业转型,二是界定管制放松引起的过渡,三是强调在预测未来的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倾向,四是指出需要准确评估当前企业对变革做出的反应,五是吸引者状态(技术因素和需求结构决定的产业运营方式)的理念。

一言以蔽之,唯有战略定位定方向,才会有真正的“好战略”;有了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向,相应的竞争策略、运营方法才有基准和保障,而战略目标则水到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战略:成长,竞争,致胜的企业之道
重新将“战略”回归本质
坏战略、好战略,你分得清吗?
一张图看懂战略评估
《好战略 坏战略》【管理】:读千卷书之第39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管理好你的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