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儿女成长录:教育的悲剧,原来宝黛二人都不曾躲过

欢迎又来到我们的红楼梦话题时间~

前面三篇文,我终于梳理完了男主角贾宝玉的故事,不由得将他的成长历程,跟早些讲过的女主角儿林黛玉(点此复习)放在一起比较了一下。

因记得脂批有言,“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与世人说法”,所以便分析分析,作者想同世人说的“法”中,会有些什么?在如今正忙育儿的我看来,必然有子女教育之法吧!

说来有意思,许多人说红楼梦在情感结构上,是同时代少见的“双女主”小说,可这书里却很少写另一女主宝钗的成长变化,似乎她从出场(13岁)开始,就是稳定的沉稳守礼、明智通达形象。

如此,这位女主的成长就只有结果,过程缺章太多,无从比较,我们便只能拿黛玉和宝玉的成长历程来看了。







家 庭 影 响

在宝黛相见之前,幼年黛玉在成长中主要受自己父母的影响。

林黛玉母亲是荣国府精心养大的大家闺秀,父亲是科考高中、仕途堪羡的探花郎。在贵族生活的种种规矩方面,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而在读书求学方面,黛玉则受父亲的安排,自五岁起就“守制读书”,不免深深认同读书明理的好处。

于是,刚到荣国府的黛玉,表现可说无可挑剔: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校订,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34页、36页。)

宝玉呢,他的父母为践行孝道,在教育的主导权方面,早已让渡给了宝玉的奶奶贾母,贾母对宝玉则主要是溺爱和保护

从贾政打宝玉那场戏的冲突状况来看,他其实是不认同贾母的教育方式的,他所推崇的,就是严行苛责、寒窗苦读、官场争荣,只是碍于孝道,既然无法忤逆母亲,他就干脆撒手不管日常、只管挑错了。

因宝玉的长姐元春懂事,是她曾承担了给幼弟宝玉适时启蒙的教育工作: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校订,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222页。)

都说,“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看宝黛二人的童年,其实宝玉是更为幸福的。因为虽与黛玉同样受家人爱护,但他并未经历手足早夭、母亲早逝,童年生活要畅心如意得多了。

可也受限于祖母的过度保护,宝玉也明显地更为成长缓慢。

比如,同样是遇到了宝钗这样成熟的小伙伴,黛玉就能在与之和解后受益于她: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这时是僧道用通灵玉给宝玉“除邪祟”的同年深秋,那僧人说的“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是从旧稿的“十五载”改小了两岁来的。除邪祟时宝玉尚未满14岁,到秋天宝玉已满14岁,黛玉应为13岁才合)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此后的黛玉,虽未能挣脱身体病弱的命运,却少了许多自苦自怜,与身边人的相处更融洽自得了。还明眼地看出荣府的入不敷出状况,清醒地支持探春主导的管理改革。

宝玉呢?

 

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唉唉,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教 育 资 源

宝玉因为认定了官场争荣毫无可取之处,所以,他虽上了公认很好的贾府宗族学堂,还从12岁开始就受北静王之邀而可常去王府交流学习,可却一直不肯踏实用功,读书只是随心随兴。

这虽保护了他看重真情、追求平等的心性,却也让宝玉一直学无所成。

连他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从大观园的诗社活动中看,也并不能算拔尖,甚至比不过宝钗黛玉湘云宝琴这些姐妹。

在黛玉方面,她父母为她读书而请家教时,请来的老师不是别人,恰是被甄士隐赞赏其学问的贾雨村。

按说,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世家大族长大,虽然家道已是末世,却自己读书有成,是探花郎出身;母亲又是荣国府小姐,在家时最得父母疼爱。这对父母自身精神富足、物质无忧,又都珍爱女儿,这样的家长已是再好不过了。但为何这样的家长,却也如甄士隐一样,只能看到贾雨村的学识过人,就看不出他爱慕虚荣、工于钻营甚至并无底线呢?

——若是看得出,也就不会请他做黛玉的私塾老师,更不会推荐他给贾政了呀!在这个方面,倒是贾宝玉还少糊涂些,一开始就不喜欢与贾雨村来往。

我理解,这是作者想借此表现人性的复杂性,与书生式君子的局限性。

像贾雨村这样的人,固然“人生在世,全靠演技”,得益于演什么像什么,很多时候都能顺利过关;而像甄士隐、林如海乃至贾政这样自恃读书人与君子身份的人,自己少有靠演技过关的经验,便也识别不出他人身上的表演型人格,一旦在疯狂需求“有用”的社会中遭遇戏精,自然最容易被他人“抢戏”了。

不过,林如海夫妇虽然也没能教女儿掌握社会环境的现状,却还是与甄士隐夫妇不同。他们不但更细心于女儿的生活照料,还想通过改善女儿的教育资源,来帮助女儿成长。于是林父才会在林母逝后,坚持送黛玉到荣国府生活。

除却保护娇养,还能做什么

这样去看宝黛二人的受教育与成长历程,其实他们所缺的,就是自立生活的锻炼。

哪怕像探春那样有机会在管家中获得历练,恐怕独立生存的能力都会好很多。

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才有负责任地谈感情的坚实基础,否则,再深的情感,也只会悲剧吧。

了解社会现状、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途径,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会用到从零开始的谋生途径,但它就像安全带,没有危机时不起眼,在遭遇危机时你若没有,你与别人就是生死之别。

所以我看到的是,宝黛的故事,其意义并不只在于记录青少年特有的率性言行与美好情感,还在于提醒家长们:

好的教育,不只在于保护天性,

还需要

助孩子实现生命力充沛的状态,

更要

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路径。

而这些,并不能靠一味苛责、高压或溺爱、保护去实现。

也许,天性差异依然会带来结果不同,像探春与宝玉,虽是一同长大的兄妹,就志向差异巨大;像探春与黛玉,虽同样是受宠而有主见的女儿,却身体强弱悬殊。

但是,若能向此方向努力,而不是让宝玉身处苛责与溺爱的冰火两重天中,也不是让黛玉成长于女子只有嫁人一条路可走的悲惨世界中,想必这两人的成长故事,都会幸福得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放风筝看《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何在?
贾宝玉林黛玉婚姻悲剧的推手们
红楼梦名著阅读!超全!!!
宝钗比黛玉大八岁不合理?红楼梦里的大爷贾珍比二爷宝玉大几岁?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
三智师说 | 王德峰细说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