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杏黄麦熟,又到一年农忙时,各处的田里都在忙啥?|甲辰芒种
userphoto

2024.06.04 广东

关注
又到了杏黄麦熟的时候,明天,我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九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
2024年的芒种,交节气于6月5日12时09分40秒,当天为农历四月二十九,届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位置,北斗星斗柄指向为丙(罗盘方向点此芒种三候点此)

PART ONE

芒种播种希望

芒种在我国的农事上是一个有双重意义的节气,它在北方是“有芒之种”,在南方则是“播种之节”。也就是说,“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意味着,在芒种节气,有的地方忙收获,有的地方则忙播种。
这点在农政全书》里也有体现,它说:
芒种有二义:郑玄谓有芒之种,若今黄穋榖是也。一谓待芒种节过乃种。今人占芒种节,则大水已过,然后以黄穋榖,种之于湖田。

——《农政全书》

这部明朝农书的作者徐光启,从小生长在江南,于是在他的视角里,芒种正是江南插秧种稻的好时节。我们若要在这个时候看稻田插秧,那自然是去江浙一带啦!
比如综艺节目《种地吧!少年》所在的地方,就是浙江杭州附近。今年他们的大田里种的是冬小麦和油菜花,如果冬小麦田里的安排和去年一样,他们很快就要迎来收割冬小麦、插秧水稻的大工程了~

人民网机械插秧水稻的照片,不知节目里会不会出现这一幕

我挺喜欢这个综艺节目,大约是因为当“种地”和“少年”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像芒种的麦与稻,都是生机盎然的、充满希望的。还记得我看第一季第一集的时候,他们就是在收水稻。不过,那是秋天,是去年芒种前人种下的水稻成熟了,他们要收割水稻,然后播种冬小麦。
事周而复始,种子与幼苗的循环年年上演。

《种地吧!少年》第一季第1集,2023年秋

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中国几千年的乡土生活、农业生产,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曾经我们的祖先要顶着暑热耕种,才能收获饱腹的粮食,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今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农耕知识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缺乏了解,也无从体验农耕种植的不易,开始出现了对于粮食的不珍惜。这档节目刚好可帮我们充实这方面的认知,同时还满足了广大观众对新农村生活的向往。不知你是否也喜欢这个节目?

PART TWO

芒种开心收获

在这个节气,我们若想看农家收获,除了可以期待一下《种地吧!少年》里的冬小麦收割,那更大规模的就要去中国北方看了,那里正是到处都要收割小麦的时候了!
收小麦怕阴雨,所以有的地方已经趁着天气晴好,在芒种前就开收了,比如下图里的河南驻马店。据央视网报道,截至5月29日17时,全国就已收获冬小麦8368万亩,收获进度达24.69%。想必更多的收获进度会在芒种节气跑完

我的朋友圈里,也开始看到有北方好友在发相关内容,比如一位朋友的爸爸这几天一直在修理农用收割机,为冬小麦收获做准备。

芒种的到来,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增多,这是农民开启“午月”的关键节点。明代一位叫樊阜的诗人(暂未查到生平信息)曾写:

芒种收麦


田间杂咏

……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春争日,夏争时,对于农民来说,这注定是一个艰难忙碌的节气。
说起来,水稻和小麦作为现今世界上两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与人类文明已经共同发展了上千年。就说小麦,世界上有1/3以上人口以它为主食。无论是早餐的包子、油条、三明治、可颂,正餐中的拉面、意面、饺子、卷饼、披萨,还是茶点中的饼干、泡芙、甜甜圈......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饮食文化中,都会有几道经典的面食。小麦的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位,它在中国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
北宋皇祐五年的状元郎郑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湖北。郑獬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在宋皇祐壬辰年考中举人,癸巳年状元及第,才名广播)有一首收麦曰:

芒种收麦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

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

……


这样的风景,是农家最美的风景,这是人们对于粮食,对于收获的美好希望。若在这个时节去北宋古都开封玩,我定要安排一日去附近的农村看收麦。

PART THREE

芒种“梅水煮茶”

不过,哪怕芒种时节再忙碌,对于有“富贵天命”的部分人群来说。依旧要“精致生活”。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初名天禄,字谨中。洪武中以太学生除太常典簿,迁蜀王府教授。善书,行楷学苏轼而尤工于分隶。善杂画,喜钩勒竹石。能诗,太祖曾命尽进其所作,故有集名《经进集》)的《清嘉录》,就记述了苏州及周边地区的一个节令习俗,“梅水煮茶”的习俗:
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
江南的梅雨时节,往往是出现在梅子黄时的,也就是芒种期间。与顾才子同时代的徐士铉在《吴中竹枝词》中也描绘过:

PART ONE

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熏蒸润绿苔。

瓷瓮竟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

在江南人看来,梅雨时节的雨水,用于烹茶最佳。古人煮茶之所以偏爱梅水,一是取其鲜活,养生;二是求其雅趣,养心。
哈哈,这种古代“闲士”们才有的的闲情逸致,不知今天的城市居民们会不会喜欢?
我想,有忙时的充实,才有闲时的自在。农忙付出的过程总是艰辛的、坎坷的,这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所体验到的劳动过程也有相通之处。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芒种节气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或播种自己的新希望。
谨祝芒种安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用技术
赵成现 | 小满与打油诗
今日谷雨,7个农耕事项要注意,“新农人”也该守住老规矩
明日立夏,天气预报: 立夏有雨,好不好?看农谚老话怎么说
小满
此时,正是农忙的时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