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的艺术》:忙里偷闲,闲中求安




     也许我们会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一个拼命工作,忙着赚钱的人对着亲朋好友的别太拼命的劝说回复到“没办法!这都是为了生活!”

     有心吐槽也好,自我宽慰也罢,我相信这是发自内心但略带戏谑的回答。但不由得引我深思,我们穷尽一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究竟是为了怎样的生活?

     首先我们得回答生活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会有所见解,那是生活带给他们的感悟和智慧,在我看来生活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所面对的柴米油盐和发生的喜怒哀乐。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所讨论的生活也正是对人一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该有的吃喝玩乐的态度和享受。

     面对生活,我们能享受什么,又该怎样去享受?他在书中所说:“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称为享受。而我们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有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会有很多个闲暇无事的下午,但很难去拥有全然悠闲的情绪,谈不上去消遣享受,顶多算是消磨时光。

     比如,喜欢喝茶的我泡上了一壶好茶,想着拍个照片有仪式感地记录一下,拍完觉得好看不分享可惜,得发个朋友圈嘚瑟一下,又得配文案设权限,发表后时不时关注点赞评论有哪些,不知不觉间茶水凉了,口感淡了,更别说品味滋味了。

     为什么享受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林语堂认为,我们人类不仅有着动物性的遗产,如会死的身体,本能的食欲、强壮的肌肉,不合理但可爱的灵心。还有着近人情的尊严,梦想、幽默感和个人主义。

     尤其说到不知足的人性,醍醐灌顶。他说这个世界很像一家照菜单零点的餐馆,每一位顾客总以为邻桌顾客所点的菜肴比他自己所点的更有味、更好吃。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做另外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现在的自己。

     看到这,我不由得内心连连称赞,但思考之余又不敢完全苟同,我承认我也常觉得别人手中的奶茶更美味,自己手中的柠檬水像鸡肋,我也常羡慕有些人似乎已经过上了我所向往的生活,但别人亦不能代替我去享受柠檬水的酸甜。

     俗话说知足常乐,所以我觉得生活需尽量知足,但要尽力知不足,或许我们会因知不足而愈发努力地去让自己生活得更满意和幸福。

     但反过来想,在某些意义上,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不知足才会创造出如今的现代物质文明社会,使我们大多数基本不受物质匮乏的所难,但不幸是不知使多少人陷入了精神缺失的困境。在林语堂看来,世间只有人类辛苦地工作着,驯服地关在笼子里,为了食物,被这个文明和复杂的社会强迫着去工作,为了自己的供养而烦虑。

     工作本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是生活本身。殊不知安卧眠床,躺在椅中,喝茶饮酒也是生活享受之事,正如林语堂所说:“一个人如若只为了工作而进食,而不是为了须进食而工作,实在可说是不合情理的生活。

     当然我们可以说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能一直保此初心固然可歌可敬,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不由得为了名、权、利,逢场作戏,明争暗斗不惜头破血流,与初心南辕北辙。

     林语堂也说到我们的演戏本能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离开舞台,忘记还有一些真正的生活可过。因此,我们一生辛辛苦苦地工作,并不依照自己的本性,为自己而活,而只是为社会人士的喝彩而生活,如中国俗语所说老处女“为他人做嫁衣裳”

     正如有些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和人情,在陌生人面前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却在自己至亲人身上脾气乱发,恶语相加。这是最令我不齿的,不重家庭,何谈生活,就算名利权再高再多,那又如何?

     依林语堂看来,不论哪种文明,它的最后测验即是它能产生何种形式的夫妻父母,而优良的夫妻父母的文明来源于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这样看来,拥有一段始终幸福的婚姻和一个和睦小康的家庭确是中国式家庭最高的生活追求。

     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拥有,林语堂提到男人应具有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去充分尊重女人,但“自有历史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学着去和女人共同生活,最奇怪的事是,尽管如此,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脱离女人而生活”。而女性不应过于注重性吸引力,双方要重视发扬有力的父母天性。

     虽如今现代社会高举着男女平等的旗帜,但大背景下“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又似乎在年轻男女身上看到了“男卑女尊”的颠倒现象。其实在我看来,男女平等是社会文化认同和双方行为观念上的相互包容和成就,而不是传统形式上的谁尊谁卑

     对于一段婚姻或一个家庭来说,即使男性在外忙于应酬疲于奔波,实质上和女人在家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无所异,此中谁都有付出和牺牲,不去计较和衡量,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是对婚姻和家庭的最大尊重。

     工作、婚姻和家庭是成年人生活中最为看重也难以避免的三个问题,但因人而异,并不都是难题,愿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尽量能忙里偷闲,闲中求安,会享受生活,就是生活的艺术。

     本书中最喜欢他关于文化的享受之论述,谈及智识,他说“一个理想的受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于鉴别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善恶之别。

      关于读书,他说“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认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读书艺术简单在于随手拿过一本书,想读时便读一下子。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读书必须出于完全自动。

     读书确实是人生一大乐事,为何?鄙人认为乐在有三:一乐在于难,心难静,坐难安,能静心安坐读一会书,岂不快哉;二乐在于得,看经学经,读史知史,能足不出户便知古今,不亦乐乎;三乐在于思,大师智慧,经典论著,能有感而发思辨于行,实属美哉 

     聊起写作,他说“先把写作的技巧完全撇开,暂时不必顾忌这些小节,专在心灵上用工夫,发展出一种真实的文学个性”。回顾我所读过的经典书籍无一不是语言朴实而人性真诚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是一个爱文字的体育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发自内心所悟,真诚且有温度。

      对于还未毕业,涉世未深的我来说,多享受文化、运动和旅行,多提高智识上的鉴别力,好好恋爱和待亲交友,把平凡的生活过的不平庸,就是最大的艺术和修行。

      经典之所以经典,因为它能历久弥新,始终受用。林语堂在1937发表的《生活的艺术》,依旧能为如今疲惫的中国人寻找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方向就在这里,走不走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因为他已经在书中回答了:我们要怎样去享受人生?谁最会享受人生?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寻找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我们认识的只是些不完美的、曾死的人类的本性;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地隐忍,幸福地生活。

      正因为生活不易,我们才要学着好好去“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姻与恩义
物质、情感和性生活
林语堂经典语录(207条)
有个骗局叫“一夫一妻制”
婚姻制度反人性吗?
读《生活的艺术》之“论幽默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