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一遛娃随想:别人家的孩子、哭声免疫、共同努力

五天的五一小长假就这么结束了,因疫情起伏不定,非必要不离枣,不能远行,就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带着口罩折腾吧,俩娃娃快四岁了,疫情占了将近三年,幸福的人用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初为父母,没有育儿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验的不足只能靠足够的时间保障来弥补,我们夫妻俩也希望尽量用更多有爱的小事来填满孩子的童年时光,给她俩更多一点的幸福和回忆:小帐篷、秋千、蹦床、平衡车、爬山顺带着泛舟,烧烤配着甜点,赏赏花草,看看动物,统统安排,孩子们吃喝玩乐很嗨,车上倒头就睡,充电半小时,兴奋大半天,我和媳妇根本跟不上孩子的节奏,遛的是娃,累的是自己,腰疼腿疼嗓子疼,孩子吃喝剩下来的通通进了父母的胃,吃不好喝不好,更要命的是孩子不仅不领情,还不断提要求,易闹腾,情绪易失控,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张口闭口打你吼你,大人再压不住火,一旦处理不当,迁怒与孩子,事后良心发现,懊恼内疚,留下遗憾。

遛娃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总是闹腾着要求父母抱着,到底该抱还是不抱呢?先来梳理一下这几天遛娃时所见的几种处理方式。

(1)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大声的吆喝着:你看看谁谁谁,和你年龄差不多大,还有比你小的,都不让爸妈抱着,看人家多勇敢,儿啊,咱得向人家学习,再坚持一下,不能掉队哦!于是孩子点点头,咬着牙再坚持坚持。

我不反对榜样示范,当然也不太提倡,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情形下,家长为什么不能陪着孩子停下来休息休息,仔细一观察,不难发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几个家庭一起遛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拖大家后腿,不想让同行好友说自己孩子不懂事,或者说自己管教无方,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自己的孩子就得优秀,这样的家长一般很强势,控制欲强,孩子也只能提前成人化—变的懂事,少年老成,其实是对强势父母的一种被迫服从,不断压抑自己的想法,做任何事情都要照顾父母和其他人的情绪,以获取父母期许的成功,父母永远是对的,能安排一切,听妈妈的话就对了,这种孩子往往缺少活力,熬到自己做了父母,压抑了二三十年的情绪喷涌而出,为所欲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情绪失控的爸爸或妈妈,心里或多或少的排斥着父母,但又慢慢活成了父母的样子,用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

(2)第二种处理方式:各种榜样示范和劝说孩子无果后,孩子开始哭,让他使劲哭,越哭越不抱他,家长接着选择离开,孩子发现家长走远了,哭的更厉害,有点被遗弃绝望的感觉,接下来就哭着追上去,家长的目的达到了,可是孩子极有可能学聪明了,妈妈喜欢不哭不闹的孩子,就像妈妈经常夸奖喜欢分享的孩子那样,以后我要看妈妈眼色行事,这样的话,孩子就很难形成完整的自我,活的极有可能会很不真实,极有可能还会说谎。

这种哭声免疫法在很多人的育儿过程中都有体验,特别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有很多长者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惯着小孩子,不能受孩子哭的威胁,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哭就让他哭个够”,咱也不知道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我个人还是支持对一两岁的孩子有求必应的,尽量的去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孩子虐我千百遍,我在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也就是说,家里必须有一个角色,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不管孩子怎么闹腾,不生气,不埋怨、更不会离开,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四五岁的小孩是有记忆的,所以能从一些案例中了解哭声免疫法的影响,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买各种玩具,借钱也要买,借同学的还不够,还得借花呗,我就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当我和他聊得时候才知道,很小的时候,他喜欢一件玩具,父母不给买,他就哭,哭的撕心裂肺的,父母选择了离开,他便哭到玩具店打烊才回家,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哭了,也懂事多了,可是对玩具的渴望还是没有放下,看到就想买……

(3)第三种处理方式:孩子死磨烂缠的要求抱着,家长及其勉强的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开始碎碎念:妈妈今天陪你们很累很辛苦,能不能体谅一下我,平时上班也很辛苦,放假还得抱着你,各种抱怨,以期待得到孩子的同情,或者让孩子内疚,也叫作良心发现。

一直以来,邓老师很不赞同家长在孩子面前诉苦,特别是抱怨:抱怨生活的艰辛,工作的无聊,钱多难赚,抱怨多了,孩子也就会变的越来越消极,我们为什么不能积极的引导呢?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的爱生活,多么的想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呢?我想,内心里热爱自己工作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积极的行动者、乐观的生活者、热情的参与者!

(4)第四种处理方式:微笑的抱起孩子,走到慢一些,显得很累,又很乐意抱孩子,慢慢的被自己的队伍甩下很长一段距离了,告诉孩子,爸爸也很累了,咱们能不能歇一歇,走走停停,孩子如果抱怨走到慢,追不上妈妈了,那能不能和爸爸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感觉到爸爸一直在努力的帮助自己,邓老师见过一位爸爸,和孩子约定抱一首歌的时间,走一首歌的时间,孩子发现的确是抱着走到慢,自己走到快,听着歌也不累,就不再要求爸爸抱了,难等可贵的是这位爸爸一直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是我学习的榜样。

既然打算带孩子出来玩,就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作为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情绪也接着崩溃了,遛娃的同时,不断的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以利于亲子感情的培养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次假期,邓老师就被孩子要求抱着了,那时孩子疯了一天,的确很累,而且还要求我同时抱两个,我说抱不动,邓知宜说以前能抱动,现在就能抱,各位猜一下,我是怎么处理的呢?

欢迎大家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哭要不要抱?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有什么话,等孩子哭完再说
孩子哭了不要抱!你还在相信“哭声免疫法”吗?
恩吉拉 | 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这样做比你吼他100句都管用
最残忍的毁掉孩子的方法,就是对他说:不许哭,憋回去!
哈佛教授: 娃3岁前有两个性格关键期, 家长做好了, 孩子更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