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讲了】温健康想讲就讲第20: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十多年前,给学生们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每当读到这几句时,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快感。一个人能把宠辱都忘却,那该是一个多么轻松自在的人生!

十多年前,研读老子的《道德经》,才知“宠辱偕忘”是一种境界,但与老子所倡导的“无宠无辱”还是大有差距的。

老子主张,无宠无辱,甚至无自身。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自由,才可拥有整个天下。老子的这一主张,体现在《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若惊:惊慌失措的样子。贵:重视。大患:大的祸患。身:自身,生命。

贵大患若身,有人理解为“贵身若大患”,这样的理解是有违老子的本意的。首先,在句子的形式上不押韵了;更主要的是,在意思的表达上与老子的本意有出入。

在老子看来,宠辱与大患,都是外在的东西,心惊和生命,是内在的。老子主张看淡强加于生命本身以外的一切东西,还生命本真,才是大道。生命最可贵,“贵身若大患”,把“大患”凌驾于“生命”之上,这就有违老子本意了。

这两句的意思是:得到宠辱与失去宠辱,都会让人惊慌失措。人常把外来的大灾患,看得如自己的生命一样贵重。

林语堂在解读本章时说:“大道本不能琐碎地去施行,道德原不能心存偏见地去了解。只了解一方,便伤害了德行;只施行了一方,也妨害了大道。”这是多么深邃的见解啊!

可是,一些暂有生杀大权的人,就整天想着通过施予来展示自己的权威。三天给这厮一个高官,两天给许那厮一份厚禄,一不遂已愿,就予以褫夺,于是有多少人“宠辱若惊”,得到高官的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失去厚禄的如丧家之犬,凄淒惶惶。

其实,官位、俸禄对人来说,并不是天生而有的,而是外物暂时的寄存。

凡是暂寄的东西,来了不拒绝,去了也坦然,这才是人生的本真。可多少人把失去所得看得比人生、生命还重,这有什么快乐可言?

如果暂寄的富贵离开了就不快乐,那么他快乐的时候,快乐的本性也变质变味了。所以庄子说:因外物而丧失自己,因世俗而丧失天性的人,便是不分轻重,本末倒置的人了!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几句不难理解,意思是: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就是受辱,受辱则更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宠辱若惊。

没有受宠时,渴望得宠;已得宠爱,又恐失宠。这患得患失的时光中,那一刻不是惊恐与不安?

受宠后,高官厚禄,前呼后拥,呼风得风,唤雨有雨,怎么会是“宠为下”?这很让人不解。有的版本还写作“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这版本也许是流传中的误抄。

受宠时,想想宠从何来,自然可知“宠为下”,你年终得了嘉奖,受宠了吧,可想想谁给你的嘉奖?与给你嘉奖的部门相比,你不卑下?

其实老百姓的一句大白话,最能提示“宠为下”的本质。当某厮受宠正红,吆五喝六,颐指气使,老百姓会在心里说:这厮只不过是某某的一条狗!

受宠如厮,已为狂犬,宠岂不为下?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几句的意思是:为什么看重大的祸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一样?我心有大祸患,是因为我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等到我心里没有了自己,我还有什么忧患?

很多人不理解无身的境界,身体都没有了,你还讲什么道?

有这种想法的人,正是你的“迷”:迷于有身,自然会迷于名,迷于利,迷于大患,迷于宠辱!

因为你的“迷”,自然难以逍遥。

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逍遥的真正境界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会成为至人、神人、圣人!而现实中的我们过分地注重己身,注重功名,把自己的形体与大自然对立起来。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形体与万物化合?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功利与大众合一?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名利与百姓同享?

《尚书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的老百姓,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的老百姓。老百姓责怪抱怨的,全在我一个身上。你身心与百姓合一,还担心什么宠辱得失?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若可:像这样才可。寄天下:寄托天下百姓的希望。爱,吝惜,爱惜。

这几句是对全章的总结:所以说,能够以看重自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像这样才可把天下托付给他;能够以爱惜自身的态度来治天下,才可把天交给他。

关于贵身,《庄子·让王》里有这样的故事:因为土地纠纷,两国要打仗。有一个人劝国君,说:假设我叫天下各国国君一起签约,左手拿这个契约,右手就要砍掉;右手拿契约,左手就要砍掉;但是拿到契约的人就是天子,这样,你还要不要当天子?

那个国君想了想,决定不要,自己的手至少比较重要,而谁知道天子能当几年呢?

故事说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这个故事就是从《老子》本章的话延伸出来的,叫我当帝王,我很乐意;但如果要我损失一只手,倒不如不当。明君爱惜身体,才能让百姓平平安安过日子,不会有太多劳役、苦役,让百姓太劳累。因此重视身体超过重视天下的人,反而能把天下治理好。所以大禹经常被庄子拿来嘲笑,八年治水在外,竟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没“良心”。

自己的手比天子的名位更贵重。贵身,就是此把生命的本身看得很贵重,而不是把那些附着在“身”上的宠辱名利看得太重啊!

你能像关心自己的身体本身那样去关心周围的人,关心家乡的人,关心本民族的人,关心全国的人,关心全世界的人,关心这宇宙中的一切众生,这就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如是说)。这样你才是这宇宙真正的主人。这个思想其实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心无宠辱得失的人,一个对名利毫无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一个“无私”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畏”的人;一个“无畏”的人,才是真正能有大作为的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才是真正能担当上天托付的治理天下重任的人。

如能以此心胸来管理一个单位,“单位”可运于掌!

附:《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温健康,中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提出的宠辱若惊如何演变成受宠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精解及译文(上)
【中和课堂】《太上感应篇》17
只有宠辱若惊,才能宠辱不惊
15、何人能担负托於天下的大任——走进《老子》
【十三章】宠辱不惊:忽略自我和私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