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研在线】温健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2021年全国语文卷是四套,只有一套考了散文,今天就分析这篇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上小学时就认识了。他是谁?开头先设一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写小时认识的经过:我见了他的雕像,好奇问他是谁?奶奶没给我解答,后来读了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老师让我知道了他是普希金。行文摇曳多姿。)

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为什么焦虑?后来为什么又渐趋宁静?又是悬念!)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不远万里,乘兴而来,却听说要瞻仰的普希金公园不开放,所以焦虑;后来经导游小姐的多方努力,终于遂了夙愿,所以渐趋宁静!“夙愿”一词值得琢磨!)

第二段,写来到了普希金的流放之地普斯科夫的心理历程。从这一心理变化,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普希金的景仰。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始了对普希金公园了瞻仰。“五彩斑斓的矮树林”先写所见,调动视觉感官;“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再写所闻,调动听觉感官;“像是……”最后是联想,调动思维感官。一句话,运用了多种感官,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啁啾鸟鸣”与“无意言谈”,以声写静,形成对比,幽静之境,自然易触发人的联想。)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联想到达吉雅娜,原因是她是“我最钟爱的女性”,我为什么最钟爱于她?又是悬念!)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这里是普希金的流放地,在这里,也“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而达吉雅娜是这一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触景生情,自然会联想到她。这是联想到达吉雅娜的第二个原因。)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又联想到自已大学读书的往事,这与行文有何关系?又是悬念!)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交待了争论内容,我与同学的争论也是“最钟爱于她”的具体表现,也是我联想到她的又一个原因!)

第三段,写开始瞻仰普希金公园,联想到了普希金作品作中的一个人物达吉雅娜。有人不喜欢不理解她,为下文社会不理解不容普希金作铺垫。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第四段,写年轻的女讲解员。她大学的高才生,“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说明了普希金现在在俄罗斯人们中的地位,引起下文。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的文学地位。)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希金的思想和作品。)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现代人对普希金的肯定!)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作者的认识:选集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想想选集能不能让后人了解普希金?)

第五段,写普希金在俄罗斯的文学地位。

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写拜谒普希金之墓和纪念堂。写墓突出石碑之“简朴”,写纪念堂,突出之“小小”。这又与普希金的地位形成对比。)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写纪念堂的油画,突出他“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为什么决斗?为什么痛苦?又是悬念。)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有人认为普希金的死因。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吗?)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廷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作者认为普希金不是为为了爱情而死,而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为了尊严,普希金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回到纪念堂中的油画,回答了普希金的死因:他为人格尊严而死,他是被社会吞噬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决斗是需要力量的,但“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我”死于痛苦!这种痛苦是人格受到侮辱!)

第六段,写拜谒普希金墓和纪念堂。重点写油画和临死遗言。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细雨蒙蒙,触景生情。触发了下文的联想。)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语出《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皎”,指玉石之白;“峣”,为高直貌。其义不言自明: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以景作答,以景作结,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共1637字)

最后一段,以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来思考人生的意义。

(有删改)

总评,这一篇游记。全文通过拜谒普希金墓,揭示了普希金人生悲剧的根源,并提出“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的思考。

这篇游记散文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记游却开头不写游,而是童年的一段经历,而这也是后来不远千里拜谒普希金公墓的原因。接着写游前的心情,这一心情变化,也表现了作者对普希金的景仰。接着写进园的联想,联想到了普希金的流放,联想到了普希金的作品,联想到了达吉雅娜,联想到了自己的大学争论,这些联想又都是围绕普希金展开的。然后写今人对普希金作品的选集和自己的认识,写纪念堂的油画和普希金的遗言,最后揭示普希金悲剧的根源和思考。全文材料丰杂,但中心却鲜明突出。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答案:B

解析:文本第四段最后两句:“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作者的认识:全集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但并没有否定选集无助于让人了解普希金。B选项中“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错。)

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本题考的是对语段的理解,对有关信息的筛选与归纳。

先审题,题问“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这个问题默读三遍,就会发现其背后的潜台词:

A、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

因为她是“我最钟爱的女性”!因为她让作者想起了大学时曾为她与同还争论,让作者想到自己的青春记忆。

B、为什么是“我最钟爱的女性”?因为“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C、为什么在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

因为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普希金的流放之地,他“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而达吉雅娜是其中的重要的人物形象》

温老师的备考答案:(1)、达吉雅娜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

(2)、达吉雅娜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3)、作者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为了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这让作者想起了自己青春记忆。

(4)、普希金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在这里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1)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2分)。

(2)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2分)。

(3)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2分)

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的是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题干中“钥匙”一词是比喻,这好理解,题干的意思是你只要理解了“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句话,你就理解了全文的主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请看文本分析。

温老师的备考答案:(1)、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揭示了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他的痛苦不是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句意理解)

(2)这篇游记就是通过拜谒普希金公墓,来揭示他人生悲剧的根源,进而引发人们对“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的思考。(文本的理解)

(3)、普希金是天才,但他为了人格的尊严,“奋起反抗”而“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社会给他的痛苦早早大于了他的力量。临终遗言是点睛之笔,是全篇的“文眼”和线索,理解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所以说“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两者结合起来谈)

参考答案: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1分),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1分),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1分);

(2)临终违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1分),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1分),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1分)。

自命题补充:作者以“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为题有什么好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温老师备考答案:(1)、这个题目化用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

(2)、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3)、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文章化用它作标题,把作者的情感、思考密切关联起来。

温健康,涉县一中“三非”(非名师、非骨干、非模范)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读与练】2022一轮复习 散文披文阅读4
【语文畅学优】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解析
20231103专题复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分层解读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行走俄罗斯》与普希金一起流放
人生必读之三十一——《叶甫盖尼·奥涅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