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光读了三十几年书,勤政革新的他为何碌碌无为?性格缺陷很致命


道光帝是乾隆、嘉庆两代皇帝共同选定的“优秀”接班人,由于乾隆太过长寿的缘故,道光做了39年的皇子才登上皇位,在此期间他一直潜心学业,渴望有朝一日施展自己的抱负。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道光在自己的卧室里贴了“至敬 ,存诚,勤学 , 改过”四个条幅,用来鞭策自己。

待到道光继位后,他大刀阔斧从吏治入手,誓要整顿官吏花钱买官、贪污送礼之风,通过从祖先康熙除鳌拜的事件中学来的经验,道光先从整治先朝权臣开始,其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托津、文渊阁大学士戴均元被罢职,另外两位军机大臣连降五级。

当道光彻底将权力收到自己手中后,他一边倡导节俭,继续不遗余力地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行为,另一边又从漕运、盐政、海运等关乎国家财政的领域入手展开改革,寻求为财政开源节流的渠道。

勤政治国的道光,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他晚年感慨道:

“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道光在位30年,以他的行事作风,按常理来说应该大有作为,可是清朝却进入了“道咸衰世”,这不得不说与他的性格缺陷有关。

一、道光皇帝革新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因而尽管他采取了广开言路、革新弊政的措施,但在他既想振兴清朝,也不想动摇祖宗传统的前提下,他的“谨慎式”改革终难彻底实施下去;

“卖官鬻爵”,是秦汉时期便已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作为朝廷弥补财政不足的一种手段,断断续续存在了两千多年。在清朝的时候,小到不入流的文职,大到“知县、知州、知府、 道员,甚至武职千总、把总到参将”,都明码标价,可以通过捐官的方式获得,以知县为例,嘉庆时期需要五千零九十两银,到道光年间三千多两就能买到一个知县。

除了富商乡绅喜欢花钱买官充门面外,官吏上升也难免需要钱财打点关系,据记载,当时官场为了规避法律追究,他们将送礼习俗延伸出了诸多名目,比如夏天送礼叫“冰敬”,冬天送礼叫“炭敬”,离京时送礼叫“别敬”,年节送礼叫“年敬”……

这钱自然不可能是自己出的。

道光二十三年发生的户部贪污案,暴露出的情况是,从嘉庆时期开始,户部官吏每年贪污的库银多达二十万两。而这一现象,在矿藏、漕运和盐业等暴利行业,并不鲜见。(《清宣宗实录》清宣宗,年号道光)


道光曾感慨说:“我最不放心者是捐班,他们素不读书,将本求利,廉之一字,诚有难言。”

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道光立志改革风气。

怎么做呢?

道光下旨各地读书人、官吏大胆点评时政,上表进言,凡是指出国家弊端、官员渎职现象,并给出解决办法的人,朝廷给予重赏。

同时,道光还要求各地清查过往陋习,凡有违法行为的乡绅、官吏,严惩不贷。

道光没想到的是,他的命令一下达后,却收效甚微,各地还屡有官吏进言,向道光诉苦,要求他停止这样的改革政令。

最终,道光以自己不知各地民生实情,又屡有官员进谏为名,收回了自己的政令,这声势浩大的改革,便在道光自己的妥协下宣告失败。

很有意思的是,道光本人却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失败。

二、道光帝骨子里是个很刻薄寡恩的人,他励志革新,却性格多疑,对于会影响到自己利益的人,哪怕是至亲,他也不会容忍;

1、孝全皇后暴亡。

孝全皇后比道光帝小26岁,入宫后凭着优雅气质和聪明灵巧非常受宠。在宫中的发展也十分顺利,地位直线上升,仅仅12年的时间,就被晋封为中宫皇后。

他为道光帝生下了两位公主一位皇子,儿子奕詝又是道光帝的长子,27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就儿女双全,幸福绕膝,可见她是得到了道光帝最特殊的恩宠,令其他妃嫔很羡慕。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正值欢度春节之时,却突然传出她暴亡宫中的噩耗,年仅33岁。

关于皇后的死,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她利令智昏,因为干预朝政和毒害皇六子奕訢,获了大罪,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对于她的死,有好几个版本。最初说是因为和婆婆孝和皇太后有隔阂,被太后赐酒毒死的;第二种是说太后使用家法,逼迫她自杀。但是从史料来看,这两种说法并不合情理,因为太后并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我们知道当年嘉庆帝即封皇后又立太子,已经使他们之间有了隔阂,况且道光帝没事还找茬惩治她的儿子绵恺,对她也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看似给她荣誉地位,实际不办实事,连寝陵都不给她修。也就是说在后宫之中,太后还要看皇上的脸色过日子,如果道光帝十分宠爱孝全皇后,太后怎么敢逼杀她呢?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况且太后和皇后都是同宗同族的钮钴禄氏,这个姓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在皇宫之中有好多皇后都是这个姓,应该有一种自豪感,有一定的凝聚力,所以皇太后是不会轻易处死这个同姓人的。

那么皇后之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道光帝冷酷处死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据《清稗类钞》记载道光帝曾残忍地杀死过一个妃子。这个女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被道光帝如此残忍地杀害?不知详情,但是可以从这件事情中看出道光皇帝的残忍寡恩,他对待自己的妃嫔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的人呢?如果皇后果真做出有碍皇家子嗣的事情来,道光帝翻脸不认人把她处死的可能性很大。

清朝在选择接班人时历来立贤不立长,但道光帝在秘密立储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犹豫,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奇怪。因为皇后的儿子奕詝虽为长子,才能远不如静贵妃的儿子奕訢。优秀的奕訢与平庸的奕詝谁适合当皇太子显而易见,而道光帝却在他们之间该选谁非常纠结,犹豫不决。据《上谕档》记载,最后是在同一张纸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写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两道朱谕,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中可以看出,道光帝这个错误的决定其中一定大有文章。

并且皇后暴死后,道光帝不经过礼臣事先拟定,亲自赐谥号“孝全皇后”,意思是她儿女双全、地位至顶,该得到的全部得到了,就安心去吧。因此,道光帝作为对自己错选皇子的弥补,变脸导致皇后暴死的因素很大。

2、奕纬皇子猝死。

奕纬是道光帝的长子,不仅如此,道光帝继位后,直到道光六年,皇次子奕纲才出生,长达19年的时间里,奕纬一直是道光帝的独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光帝应该感谢这个孩子,因为他被秘密立为储君是在嘉庆四年,当时已经18岁,可是他早在15岁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但是一直没有生育,作为皇太子,后继无人是最可怕的事情,嘉庆帝对他并不满意。如果不是这个孩子的降临,晏宁被废皇太子的可能性极大,可以说奕纬的出生,对巩固他的皇储地位立下了大功。

可是道光帝并不喜欢这个皇子。主要的原因是这个皇子的生母出身低微,他的母亲那拉氏仅仅是一名宫女,立这个女人的儿子为皇太子,保守的道光帝不能接受。所以道光帝继位后,置大清家法制度不顾,一直不立储君。不但如此,从道光帝继位,一直到奕纬去世,他的爵位也一直没有晋升,他的爵位贝勒还是爷爷嘉庆帝给的。


关于奕纬的死,据《老太监的回忆》中记载,道光初年,为了培养奕纬,给他请了一位好老师教他知识,这个老师为了劝贪玩的奕纬读书对他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好皇上。”本来父皇迟迟不立储君,奕纬已经很为不悦。偏巧老师拿做皇帝说话,他十分生气就说:“等我做了皇上,先杀了你。”本来就是一句气话,奕纬说完也就忘了,可是谁知这个老师认真了,他怕万一将来奕纬真做了皇帝杀了自己,于是便跑到道光帝那里去告密。不想道光帝听后大怒,立即把他叫来,他刚跪下来请安就被踢了一脚,正好伤了下部,几天后就死了。

道光帝立储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六年,那时候他已经65岁高龄,而奕纬也已经去世15年了,道光帝的这种做法实在不合理。更为可悲的是这个曾经给道光帝带来机遇的儿子,在死后也没获得道光帝的怜悯之心,奕纬到死已经做了13年的贝勒,不但得不到晋封,还要降格按照普通皇子的惯例治丧。而且道光帝还给他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谥号“隐志”,史学家推测,这个谥号是道光帝与奕纬之间有一个永远不能公开的秘密,这个秘密对道光帝或许是难言之隐。

不管怎么说,奕纬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作为父亲为了自己的颜面加罪于孩子,可见是多么的刻薄寡恩。

3、后宫妃嫔惨遭降黜。

按理说,妃嫔作为皇帝的老婆,皇帝是应该保护和袒护她们的,即使出了问题,也是要尽量地息事宁人。可是,道光帝妃嫔封号被降却是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在他的23位后妃之中,竟然有13位有过被降级的经历,占后宫总数的57%,真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道光帝在对妃嫔们封号时,不仅晋升得快降得也快,不管你是身份显赫或者出生低微,是得宠的还是普通的,是不会生育还是儿女双全,封号升降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遭到降级,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比如彤妃、祥妃,入宫时,晋升得都很快,虽然为道光帝生育了子嗣,也没因此网开一面,直到 道光帝去世后,她们降的封号都没有被提升。

在道光帝的后宫之中,嫔妃们即使小心翼翼,也会惨遭降黜。 道光帝对妃嫔们的降级也是不分等级,不管是哪个等级都有被残酷降级的可能,即使做了贵妃,当上了堂堂的主子,也并无保证,很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化为乌有。

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道光皇帝的情感世界是冷漠无情、刻薄寡恩的,是一位没有责任担当的帝王。身为他的儿女、妻妾真是一生的不幸。

三、道光不彻底的改革方式,并未真正解决弊端,缺乏处事经验的他,只是活在了自己编织的美梦中;

据《清碑类钞》记载,道光皇帝为了让大臣们发扬节俭之风,他带头在自己膝盖破了一个洞的裤子上,缝了一块绸缎。

大臣们目睹了道光的心意后,纷纷迎合,用在衣服上打补丁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清廉节俭。

有一天,道光发现军机大臣曹振镛裤子上也缝了一块补丁,他很高兴地问道:“你的裤子上也打了补丁吗?”

曹振镛心中窃喜,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他回答道:“重做一件太贵了,打下补丁也能穿,还能节省不少钱。”

道光闻言,如同发现了人生知己一般,他又向曹振镛交流起省钱成就来:“你这打一个补丁需要多少钱呢?”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曹振镛却知道道光皇帝深居皇宫,压根就不知道民情,平日里道光的衣服都是由内务府负责处理,曹振镛在不知道内务府报价多少的情况下,他报错价的话,很容易爆出一些内幕。

于是,曹振镛想了想,尽量往大的方向提了提价格:“臣需要三钱银子。”

曹振镛以为,这个报价已经很高了,但他显然忽略了内务府的腐败程度,道光听了后竟然感慨道:“你们外面的物价也太便宜了吧,内务府给我补个丁,可需要至少五两银子。”

对于老百姓而言,衣服破了补个丁压根就不需要几文钱,可内务府竟敢给道光报价五两银子,要知道,这个报价可够普通五口之家几个月的生活开销了。

由此可见,道光自我陶醉式的改革,其实根本就是面子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比皇帝小41岁,入宫后被狂翻牌子,八年五胎,还出了两位皇帝!
清代一奇特的皇妃,从贵人降到答应,最后又成皇贵妃,名字很熟悉
清」嘉庆活到花甲之年仅有五子,除道光称帝外,其他皇子结局如何?
资质平平的道光帝为什么能受到乾隆和嘉庆两代君王的青睐?
大清11位皇太后仅有此人是个特例,既不是先帝皇后又不是嗣帝生母
2选1也不容易,道光帝纠结的继承人选择,50%概率也押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