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倾听是心的事儿
作者:李晓兰 张兴山  
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水桶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那个水桶是老师的,杯子是学生的。要想把水桶里的水倒进杯子,就必须把杯子中的水先倒掉。但是,学生觉得自己杯子里的水很有用,不愿意倒掉。那么,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把杯子里的水倒进老师的水桶,然后,经过澄清后再把学生的杯子倒满。
        在班主任工作中,这个倒水的过程就是倾听。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心声的老师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倾听自己。
        仔细回想,会发现,虽然我们在教导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也算得上心平气和,和蔼可亲;但是,一旦学生有所辩解,立刻便会遭到我们的反驳甚至呵斥。于是,学生刚开始还打算申诉自己的冤屈,到后来只是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是老师说一句,学生听一句;而实际上,老师讲话的时候,学生只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他离开老师后,会怎样呢?可想而知。
        从老师的角度讲,假如在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在乎我们怎么想,而没有耐心关注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我们敢说自己是真心爱孩子吗?敢说自己把心思真正放在孩子身上了吗?
        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和学生平等地坐在一起,也不可简单地理解为老师面容慈祥,态度和蔼,语言柔软;而是老师要彻底真诚地倾听孩子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否则,孩子会想:老师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他说的怎么会是对的呢?
        当然,做到倾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借这篇文章,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吧。
        1.倾听,不仅仅是耳朵的事儿。
        关于如何倾听学生,不知有多少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所谓的倾听一般仅仅是针对学生所讲的话而言的。实际上,听与倾听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只是听别人讲话,属于耳朵和大脑的本能;而后者则有情感的倾注,是心灵的活动。
        可见,倾听不仅仅是耳朵的事儿,它是一种态度。甚至有时候,在耳朵不参与的情况下,“倾听”照样存在。
        有一次,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迎宾湖玩藏东西的游戏。老公把一个球藏在树丛里让我们找。孩子一边找一边分析,说爸爸应该把球藏在啥地方了。我一听,他的分析一点都不靠谱。但我还是耐心陪他按他的思路去找。结果,当然没找到。这样找了好多地方之后,儿子才开始向我请教。我帮他分析说,爸爸过去没多久就回来了,说明藏球的地方离我们刚才站的地方不远;而且,他回来的时候,两只手在不断拍着土,说明他用手刨过土,有可能把球埋在哪里了。儿子听我说得很有道理,便在附近仔细搜索,果然在一处比周围略高一点的草叶堆里找到了球。他高兴地又蹦又跳,喊叫着“我们赢了,妈妈好厉害”。
        试想,假如在儿子刚开始提出自己的错误方案时,我便给予否定,他当时会心悦诚服地倾听我的看法吗?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这么开心吗?可见,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是一种态度,它需要耐心,需要怀着真诚的爱静待花开。
        当然,我们倾听孩子,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孩子是错的,或者让孩子承认自己是弱者;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平台,让他尽情展示自我。在游戏中,如果能让孩子扮演强者,我们自己扮演弱者,或许倾听的效果会更好。孩子聪明机灵,你则傻乎乎的;孩子强壮有力,你则软弱无能;孩子举止灵活,你则行动笨拙;孩子非常勇敢,你却胆小怯懦……于是,你用自己的软弱给孩子搭建了一个生长自信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苦恼,诸如人小力薄、不受尊重、胆怯犹豫等等都会得到释放。在这个平台上,他会感觉到自己的聪明、强大和勇敢,从而战胜了自卑,获得了自信。给孩子这样一个可以尽情释放自我的环境,难道不也是另外一种倾听吗?
        因此,倾听不仅仅是耳朵的事儿,它有着更加宽泛的内涵。当孩子看到了路边的一只昆虫,留下来玩得忘记了时间的时候,我们没有催促他快点走,那是倾听;当孩子固执地尝试用手捧起水中的月亮时,我们不必预先提醒他那样必然会失败,那是倾听;当孩子醒来后,呆呆地沉静在对梦的回忆中时,我们不去打扰他,那也是倾听。
        2.拥有童心,是最好的倾听
        在家里面,老公疼爱孩子的程度远不如我。关乎孩子吃喝拉撒、洗刷缝补的事一般都是我操劳。可是,孩子平日却总喜欢和老公玩,而且有什么开心事也是直奔他爸那分享,好像我只配做他的保姆。我一直很纳闷。
        有一天晚上,他们父子俩在客厅里玩摞棋子的游戏。老公和孩子坐在茶几前,面前各竖着一摞棋子。两个人正抓了棋子小心翼翼地往自己的一摞棋子上摞,比赛谁摞得高。显然,老公快赢了,因为孩子那根柱子弯弯扭扭,再摞下去就要倒了。以前,我也经常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每次我快赢的时候,为了让他高兴,总是装作不小心故意把自己的棋摞弄倒。但我见老公还在兴致勃勃地不断加高自己的棋摞,心想,你老大不小的,跟孩子较啥真呀!
        哗啦一声,孩子的棋摞倒了。孩子一脸沮丧。老公却在一旁得意地哈哈大笑。我想鼓舞一下孩子,就对他说:“来,妈妈跟你玩。”谁知孩子却说:“我就要跟爸爸玩。”
        快睡觉的时候,他们两个又在玩藏猫猫。轮到老公躲藏的时候,我见他一会儿把自己卷进窗帘,一会儿把自己关在门后,后来竟然撅着屁股钻进了床底下。孩子推门进来,找不到爸爸。我悄悄用指头指了一下床下面。孩子却哭了起来,说妈妈不会玩游戏。
        那一刻,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何孩子不喜欢我这个慈祥的妈妈,反而喜欢一点儿也不懂“爱幼”的爸爸。因为在妈妈这里固然能够得到爱,但在爸爸那里却可以感受到真。
        孩子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固然希望得到父母的慈爱和包容,但更希望父母能和他心有灵犀,共享快乐。在游戏中只会“自我奉献”的父母不可能让你的孩子真正感受到快乐的。因为你们没有在玩得不亦乐乎时会心一笑的时刻,没有在失败时用眼神相互鼓励的时刻,没有面对一个恶作剧开心大笑的时刻。一言以蔽之,你们之间并没有心灵的共鸣。在孩子眼中,你仍然只是“父母”,而不是他心灵相通的伙伴。你只是在装着倾听,而没有真正倾听。
        在家中,孩子最理想的玩伴往往不是什么都让着孩子的父母,而是处处和孩子争争抢枪的兄弟姐妹。在幼儿园里,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阿姨往往不是最慈祥的那位,而是能够像小孩子一样活蹦乱跳的那位。原因很简单:成人之爱尽管无微不至,与童心之间却仍有间隔。
        因为,倾听的最高境界是共鸣。那是一种“臭味相投”的默契,是一种心心相印的和谐,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禅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语。
        既然如此,为人父母的我们何妨觅回自己那颗原本天真快乐的童心呢?
        3.放下自我,你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
        一年暑假,我带着女儿去了老家农村的亲戚家。亲戚家有一个比女儿大一岁的小表姐。两个小女孩在一块玩了几天后,商量着去附近的田埂上挖野菜。吃晚饭的时候,她俩从外面回来了。小表姐的框子满满的,而女儿的筐子里却只有一点点野菜。我想,女儿可能不会挖野菜,便耐心教她如何寻找和识别野菜,如何用铲子等等。第二天,女儿回家后,筐子里还是一点点野菜。我想,她一定是贪玩了,便教育她要热爱劳动。女儿辩解说:“妈妈,菜上有虫子。”    我笑道:“一个小虫子你就怕了,当年妈妈在农村的时候,连老鼠都不怕。做人要勇敢一点嘛!”谁料,第三天傍晚,女儿回来,筐子里还是依然如故。我想,决不能让她养成城市女孩的娇气,便劈头盖脸地批评了她半晚上,直到她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才完事。
        第四天傍晚,临吃饭了,两个女孩还没回家。我便出去找她俩。远远看见女儿的小表姐快速而熟练地挖着野菜,而女儿却俯下身用手摆弄着什么。我按捺住生气悄悄从后面走过去,想看看她到底在玩什么。我站在女儿身后的时候,她丝毫没有察觉。只见她面前一棵苦苦菜上爬着好多小昆虫,女儿正小心翼翼地用小手把这些小虫子从野菜上抓过去放在旁边。原来,她根本就不怕虫子,而是怕铲子伤着它们。
        那一刻,我被女儿的善良感动了,心中开始了自责和反思。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习惯性地以教育者自居。一见到孩子,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看法向孩子倾泻过去,逼迫他接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怀揣着真理的时候,实际上并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在逼迫孩子接受“教育”之前先放下那个自以为是的自我,情况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坐数年,一夜忽然大彻大悟:遮蔽一切生命之智慧的根本障碍是对自我的执着。放下我执,便可获得大智大慧。同样,我们之所以听不到孩子的心声,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放下自我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平凡的生活有意义
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六一”
口述:中年女人的悲哀,死不起也活不起
心声
张学勇: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五):改变,艰难得难以想象
心灵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