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思乐:成人认识的理智律和儿童认识的情感律

我们对认知和情感常常是分开进行研究的,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它们总是复合的。所有的认知都是理智和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在人的大脑中,司理智的部分和司情感的部分相距很近,当人的情感激动和智力操作紧张的时候,都会引起心血管反应和全身的内分泌调节,这些都是理智和情感密不可分的证据。然而,比较起来,成人具有较多的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的情形下,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小。儿童与此不同,他们的认知跟需要情感的支持。据此,我们用一种较简单的表述来区别两者:成人认知的理智律与儿童认知的情感律

过去在说明学习毅力的时候,常常以头悬梁、锥刺股作为例子,并且由此引申开去,说学习是需要刻苦的,今天的艰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对此,我们感到怀疑。读书读到要悬梁刺股,还能读懂什么。我们想这个的时候,他最好去睡一觉,睡醒了好读书。而且,睡醒了也未必就行,因为书的内容使他昏昏睡去,其程度达到需要悬梁刺股的地步,课件对书中的内容,他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这是决然读不好书的。作为悬梁刺股的主人公的古人,他们肯定有很好的业绩和许多感人故事,应当选别的故事来弘扬他们,而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悬梁刺股。无论从现代教育伦理学的观点还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无可置疑地要使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就感到兴奋,感到幸福。幸福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幸福汇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如同达尔文记录的:

我长久地记得那个大路旁,

就是在那个地方,

我想出了答案,

使我无比欢畅。

然而什么是幸福呢,如何才能产生幸福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存的、爱的、被尊重的、参与的和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给我们借鉴。就右后面的四种而言,儿童对学习的积极参与,都会使之产生幸福感。

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而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人们在一生之中,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在其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的特性:深切的爱总是具有生产性的,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遵从生产性的爱的规律。比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的作品视同自己的孩子,其原因也在于此;人之所以对自己的事业会产生恒久深刻的热情,就在于它的生产性。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核血脉的。一则西方故事说到过这种境界。小杰克把隐形眼镜掉到地下了,他自己怎么也找不到,而妈妈却找到了。这除了小杰克的视力原因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眼镜是妈妈花了100美元买的,杰克不出钱,他对这个隐形眼镜没有生产性的爱,而妈妈有。生产性的爱使妈妈的积极寻找有别于杰克的行动。

我们推而广之,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得至行。大家知道唐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夜晚,将军以为摆动的草丛中石头是一头老虎,一箭射去,竟射到石头里,而第二天早上知道不是老虎,再射,就射不进去了,可见全情投入效果非凡。有过这样的记录,有的儿童为了玩游戏机,可以自己学习英语单词,中量超过了课本所学。我也亲眼看到一个课堂学习中中等的一年级学生,却自己把父亲的手机的全部功能,连同规则都熟悉了——那是让大人也感到费解的规则,数字键、控制、切换等等词汇,对他都不成问题,而且爱不释手。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让儿童自己去获取知识,就有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爱的含义。我们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强调把要教的东西缩至最少:只不过是数数、读数、记数、写数,其他的法则一般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很快就学会了相关的运算,这些运算法则是学生们自己的产品,所以用起来特别亲切,掌握得比对照组要好得多。情感和认知就是这样结合在一起。由此,他们自我实现了,得到了高峰体验。

由此可见,作为儿童的知识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属于儿童的知识本身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智力范畴,又交叉着情感领域。带着某种情感所学的知识,会永远带着这种情感的烙印,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如纯粹的书本知识,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人到中年,又渐复喜家乡风味,那是因为这种风味的认知,联系着儿时幸福之感。类似地,只有情理交融,知识才能在儿童头脑中确立。我在初中时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执教的先生尽管严肃而认真,但他所构筑的让儿童参与文化探索的情景,使全体同学学得很快乐。所以,后来我一接触到这一知识,就常常想起当年的那一一种快乐的感觉。而另一位担任几何的叶志宏老师,更是常使我们捧腹大笑。当叶老师过世时,同学们致送的挽联是“庄谐两达,福德全归”,而他说教的几何,也始终是我们学习中的强项。这些老师的特点,就是考虑了儿童的学习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性是中道,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说的就一定对?
第四章-学习过程(word版)
随笔||告己书:要理智,要智慧!
《医学心理学》34第二节 青年心理特征
万水千山总是情
解读《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