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特·柯本:永远的少年。

没人不爱柯本,就像没有人不爱他的音乐。

柯本,生于1967年2月20日,卒于1994年4月5日。之所以记这么清楚,是因为逐渐了解以后才发现,他本人不止是一位摇滚界陨落的巨星,更代表着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某种程度上,他已然成为某些乐迷心中不可逾越的神。

也因为他,每年4月,不再只是悼念张国荣的日子,更是一众摇滚乐迷面朝西雅图方向朝圣的日子。正是在1994年4月5日,在西雅图的家中,科特·柯本饮弹自尽,凶器居然是一把高过人头的猎枪,也是很离奇,不过,这很柯本。

其实,得益于家族遗传,他音乐才华显露得很早,4岁便能在钢琴上进行完整演奏,日后开始弹吉他,更是过目不忘。然而,纵使天赋异禀,柯本的一生仍然不算顺利。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8岁以前,柯本也曾得到过无尽的宠爱。

那时候,父母还很年轻,尤其是母亲,生下柯本时也才不过19岁,虽然还不懂得如何当一个称职的父母,但他们把全部的爱都灌注到了柯本一个人身上。纪录片《烦恼的蒙太奇》里,拥有蓝色眼睛的小柯本,四周玩具成堆,爱笑多动,被欢声笑语包围。

然而,甜蜜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除了物质生活上的困扰以外(柯本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伐木工人),更因为曾经的激情退却,像过家家一样稀里糊涂结婚的情侣不得不走向决裂,并最终分道扬镳。离婚后,两人各自组建了家庭,而柯本,成了他们计划以外的存在。

年幼的柯本不得不辗转各自的家庭,但无论哪一方,都把他当作多余的负担,甚至干脆不再管他。一夕之间,幸福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与疏离,敏感的柯本只好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也彻底告别了曾经温暖的童年时光。

阴郁叛逆的少年时代

由于父母的双重抛弃,少年时代的柯本跟镇上大多数坏小孩一样,逃学、嗑药、酗酒,样样不落。他跟着他们一起去敲诈别人,偷酒、吸食大麻,尽管那并非本人所愿,他只是太孤独了,缺少朋友。《烦恼的蒙太奇》里还显示,那段时间里,柯本曾多次试图卧轨自杀未遂。

一个人缺少朋友能到什么程度呢?在当时,同性恋还是被鄙夷的存在,但柯本并不排斥跟同性恋朋友走得太近,哪怕因此而被人误会。但无济于事,生活中有太多让他想要逃避的事情,他开始视大麻为解决烦恼的良药,日记里,他这样写道:我可以用它逃避一整天,并且不会再出现神经衰弱。

但,一切开始有了转机,14岁那年,他得到一个生日礼物,一把电吉他,并由此开始了音乐的道路。这个沉溺于酒精和毒品中的叛逆少年,终于遇到了生命里的良药——音乐。

18岁那年,柯本曾短暂地组过一个金属乐队,Fecal Matter,但很快,他发现这种噪音重金属并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19岁,他作为Pixies(小妖精乐队)的设备管理员,并跟他们一起去奥林匹亚进行演出,也是在那时,涅槃的前身初具雏形。次年,他便带着乐队去外地演出,同年,还签约了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支单曲《爱情嗡嗡嗡》。

日后,当人们提起小妖精乐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It is hard to imagine Nirvana without the Pixies”,便是这段时间的写照。

20岁,涅槃乐队Nirvana正式成立,柯本也从鼓手变成了吉他手兼主唱兼词曲作者,音乐风格为Grunge Rock,即垃圾摇滚。垃圾摇滚虽不是涅槃首创,但却由涅槃发扬光大,并很快成为90年代重型摇滚中最流行的风格。

23岁,第二张专辑《Nevermind》大获成功,甚至挤掉迈克尔·杰克逊,一跃成为美国公告牌专辑榜上的冠军。《Nevermind》由此载入史册,成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之一。


这一切,都发展得太快。从华盛顿阿伯丁小镇一个不具名的坏小子,到万人仰视的摇滚巨星,柯本并没有花太久,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带给他真正的快乐。除了在突如其来的名利前深深的自我怀疑外,戒不掉的毒瘾及多年来的胃病折磨,无一不让他陷入痛苦之中。

此时的他,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摇滚明星,但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7岁,那个竭尽一生都热烈绽放的少年时代。


柯本的音乐及人文关怀


被父母抛弃以后,没能获得高中文凭的柯本最终被迫离家出走,有时不得不寄居在桥底下,跟流浪汉们厮混在一起。《Something in the way》正是那时生活的真实记录:在桥的下边/遮雨的地方已生出裂缝/我抓到的小动物们/最后都成了我的朋友…

漫不经心的语调,听起来却让人触目惊心。在生前的采访中,柯本也曾多次表示自己最爱的小说是《香水》,而在《香水》中,最动人的描写则是主人公在洞穴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远离城市,远离人群,像野人一样自给自足。我不知道柯本是否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但也许,童年被抛弃的经历将一直是他人生中甩不掉的梦魇。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很不幸,柯本属于后者。无论他天性如何温暖善良,童年的伤痛及之后的经历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也由此,是他,喊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声音。


成名作《Smell like teen spirit》将美妙的旋律与狂怒的情绪融为一体,他没有控诉上一代,而是将矛头对准自身,并把所有不满以柯本式的嘶吼喊出来,“hello  hello  hello,how low ”,每一声都振聋发聩,每一声都正中年轻人的心脏。


这首歌之所以广为流传,大概也因为当时60年代“垮掉的一代”精神上趋向于消极,那些整天沉迷于派对与性的年轻人们再也无法满足于纯流行的金属/朋克,风格内敛且旋律精妙的垃圾摇滚Nirvana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据说这首歌的MV也是源于柯本自己的创意,而导演Kevin Kerslake只是完美执行了他的想法;专辑封面上裸泳的婴儿最初也是为了表达对年轻父母的控诉。


当然,除了耳熟能详的这些歌以外,在柯本的音乐中还不乏对女性的关注及人文关怀。《Polly》便是源于一个遭遇强暴的未成年少女Polly的真实故事;而《Rape me》则是对强暴犯的控诉,关切的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

作为一个摇滚巨星,柯本常常有意识地模糊自己的政治立场并试图为更多人发声。尽管,在镜头下,他是一个腼腆而羞怯的人,但他一直用艺术表达着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这一点,跟当时其他的摇滚明星迥然不同。

其实,柯本一直想做的音乐并非垃圾,而是朋克,在表达感情上,他也更偏向于直来直往,最初的音乐启蒙也是源自鼎鼎有名的Sex Pistols和Ramones对此,他还在日记里写道,“I like punk rock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whole wide world.I like sincerity ,I lack sincerity ,those are not opinions,these are not words of wisdom,this is a disclaimer.但跟朋克的直线条相比,柯本的音乐显然走得更远。

除音乐以外,柯本还极其热衷于画画,日记本里随处可见他的涂鸦,也有人说,如果他还活着,早晚有一天会因为画画而获得荣誉。某种意义上来说,柯本不仅仅只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更像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他对生活充满了奇思妙想,撒旦在他笔下同样生动可爱。

以上,便是柯本一生的短暂注解。
但,关于他,也许将永远值得讲述。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PS: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听《Never mind》和纽约不插电现场。参考资料来源于纪录片《科特·柯本:关于一个孩子》、《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及柯本生前日记和采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谈《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及涅槃乐队
激发Nirvana灵感的音乐:科特·柯本的Top 50专辑
我将去的地方寒风凛冽 | 涅槃纽约不插电22年
美国纪录/音乐/传记【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美国【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中文字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