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希腊史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文学、艺术、宗教、法律之根都在希腊。”

       在历史学中,古代希腊是一个地理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国家,它包括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而古代希腊的中心是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

       整个古希腊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 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世纪):青铜时代;

      2. 荷马时代(公元前11—前9世纪):向铁器时代过渡;

      3. 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形成和扩张时期;

      4.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叶):希腊城邦鼎盛时期;

      5.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前1世纪):马其顿人统治时期。

一、爱琴文明

      概述:

      1公元前26-前15世纪,优雅精致的米诺斯人创造了克里特文明。

     2.公元前16-前12世纪,豪迈粗狂的阿卡亚人创造了迈锡尼文明。

      3.公元前11-前8世纪,多利亚人把文明拉入黑暗慌蛮的时代。

      4.公元前8--前4世纪,希腊城邦文明兴起和全盛时代。

      5.公元前4--前2,1世纪,希腊城邦文明衰弱,进入希腊化时代。公元前776年,希腊进入有信史时代。

       我们常说的古希腊文明,往往指古希腊城邦文明,而在此之前,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称为爱琴文明或者爱琴海文明。爱琴文明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6--前15世纪),另一个为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公元前12世纪)。爱琴文明堪称欧洲最古老的文明。

     (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

       1.地理位置

       在希腊半岛南边的爱琴海里,有一个小岛,称为克里特岛Crete,。克里特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往东与两河流域海运相通,往南与古埃及距离不远。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后来的考古文物,克里特岛在公元前1900年人口达到10万,文明程度比较高级,明显受到东边两河流域文明和南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2.米诺斯王国

      神话是文明传承的最初形态。克里特王国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居住在北方的奥林匹斯山上的雷电之神宙斯爱上了一个城邦国王的公主欧罗巴,为了逃避他的妻子赫拉,宙斯变为了一头公牛,驮着欧罗巴逃到克里特岛,并在克里特生子,取名米诺斯,所建城邦为米诺斯王国。这也是今天希腊钱币上公牛驮着少女图像的渊源。

       3.米诺斯迷宫

      米诺斯成为新一任克里特岛国王之后,他向海神波塞冬拜祈神迹以便证明自己的篡权是正当的,于是波塞冬赐给了米诺斯一头巨大的白色公牛,同时,要求他将其祭献给自己。但是这只公牛实在是太美丽了,米诺斯最后宰了另外一只公牛来祭献,愤怒的波塞冬便以神力使米诺斯的妻子帕西法厄Pasiphae痴迷的爱上了那只公牛。这种爱是如此的疯狂以至于王后伪装成一头母牛,并吸引公牛交媾来满足她燃烧的肉欲。不久帕西法厄生下了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Minotaur,这个半人半牛的怪物不吃其他实物,只吃人肉。于是,米诺斯便请建筑师代达罗斯修建了一座“迷宫”,用以关押“米诺陶洛斯”。“米诺陶洛斯”每年都要吃雅典进贡的活人。雅典王子泰修斯为拯救自己的人民,前去诛杀“米诺陶洛斯”。泰修斯得到了米诺斯王国公主的帮助,从她那里获得了利剑与走出迷宫的办法——将一团线的线头系在迷宫入口处,边走边放线,杀死牛头怪后,沿着线走出迷宫。

      1900年,德国考古学家伊文思考古时发掘出了米洛斯迷宫,震惊了世界。

       4.克里特文明特征

        考古发现的精美壁画表明克里特文明比后来的迈锡尼文明更为发达,更为成熟。

       “逗”牛为一种耍杂游戏,对牛不造成伤害。这种游戏后来传到欧洲大陆,称为斗牛。

        在考古中发现的1600片铭文,既非拼音文字,亦非象形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古文字专家称之为线性文字,分为A系统和B系统。A系统更为古老,为第一阶段。迈锡尼人在改造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创制了线文字B。英国考古学家文特里森曾破译过线性文字B系统,可惜两年之后文特里森便去世。之后无人能破译,A系统是今天古文字破译领域的金杯。

       克里特人在体型特征和文明形态上更接近古埃及人。

       5克里特文明的消失

       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忽然消失。考古认为有两种可能:一为火山爆发,二为人祸。自从公元前1900年以后,希腊半岛和欧洲大陆一拨又一拨的操着原始印欧语或雅利安语的人开始或文或武对克里特岛入侵。公元前1500左右,阿卡亚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终结了克里特文明,建立了迈锡尼文明。

      (二)迈锡尼文明

       1. 阿卡亚人

      阿卡亚人在克里特文明的基础上开创了迈锡尼文明。与优雅精致的米诺斯人相比,阿卡亚人豪迈粗狂,比较野蛮传说中巨人神族和库克罗比建筑,都是阿卡亚人雄壮的象征。荷马史诗开篇就涉及阿卡亚人。

        2. 神话传说

       阿卡亚人把北方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请到了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赞美妇女,歌颂生产劳动,但迈锡尼文明讴歌男神,大多数神体现的主题是战争和享乐。比如荷马第二部史诗《奥德修纪》讴歌的阿卡亚英雄和北方诸神,充满征战阀戮的气息。这些神话,经过一代一代游吟诗人的传送,变成了希腊传说的原型。

       3. 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公元前12世纪,北方一个更加野蛮的民族--多利亚人终结了迈锡尼文明,把爱琴文明带入一个长达300年的黑暗时代。从此,线性文字B系统灭绝,文明从此倒退,进入荒蛮时代。文明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是一场举世闻名的战争——特洛伊之战。

      特洛伊(Troy)位于小亚的西北海岸,今土耳其希萨利克(西沙里克),处于赫勒斯滂海峡和爱琴海的连接点,扼守着爱琴海乃至整个地中海通向黑海的咽喉要道,因此,其地理十分险要。公元前1240年至公元前1184年,迈锡尼王联合希腊本土各国远征特洛伊,称为“特洛伊之战”。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对美女海伦的争夺。按照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国王墨奈劳斯的妻子海伦,作为墨奈劳斯兄弟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便组织了一支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兴师问罪。经过十年战争,希腊联军最终利用所谓“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但是,以迈锡尼为首的联军各邦也因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元气大伤。随着来自北方的多利亚人的南下入侵,迈锡尼文明走向了衰亡。

 二、 黑暗时代Greek Dark Ages又称荷马时代Homeric Age)

      迈锡尼文明灭亡之后,大约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800年间,希腊的整个社会经济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倒退和中断过程,故这一时期有“黑暗时代”之称;又由于对这一时代的了解主要依赖于荷马史诗,所以也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没有文字,没有古迹,只有一些低等级的文物,辉煌的爱琴文明淹没在荒蛮中。 

      多利亚人给希腊带来了冶铁术。在这些迁徙的族群中,有一个族群--伊特鲁利亚人,后来开辟了罗马文明。

      希腊有信史的时代始于公元前776年,标志性事件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这一年开始。

三、古风时代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历史上的“古风时代”。这一时期希腊地区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城邦的兴起,二是大规模的殖民运动。

       城邦的含义

      “城邦”一词是从英文“city 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过来的,而后者又是对希腊文中“polis”一词的不大准确的翻译。因为“polis”的原意本是十分丰富的,既可指“城堡”、“城寨” ,又可指“公民团体”,后来才引申为“城市”和“国家”。而“city state”只是过分强调多数城邦都有城市中心这一现象,却忽略了“ polis”最重要的含义其实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因此,“公民国家”应该才是最接近其原意的中文对应词。

       城邦的特点

      1.  以城为邦:这是希腊城邦的基本特色。一个典型的希腊城邦一般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城市中心和周围的农村所组成。城市是城邦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农村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所以,二者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共生的。

       2.  小国寡民:希腊城邦的总数约300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因此,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又一特点。

       在本质上,希腊城邦最重要的特征是“公民团体”,即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全体享有公民权的社会成员的联合体。亚里士多德说过,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整个城邦的公民被划分为有公民权者和无公民权者两部分。其中,无公民权者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外邦人,二是奴隶。前者是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后者是既无公民权又无自由的社会最底层,主人的“会说话的工具”。

       政治上:公民团体行使集体治权对无公民权者进行统治,并设立定期召开的、全体公民皆可参加且也只有公民才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最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经济上: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外邦人即使再富有也不能占有土地。

       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度,军队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平时务农,战时从军,自备武器。

       文化上:只有公民才能参加宗教、节庆、演出、竞赛等文化活动。

       殖民活动

       殖民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不足和人口过剩。山多地薄的希腊,一旦人口增加或遇自然灾害,城邦就会难以承担,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强迫移民;殖民活动的第二种原因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政治集团被迫出走海外,以谋发展;第三种原因是,一些工商业者为扩大经营范围,到海外开拓新的商品市场或原料产地;最后,一些欠债、失地的农民无法维持生存而出外谋生也可能建立新的殖民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

       希腊城邦建立起来之后,其发展呈现出多中心、多样态、不平衡的特点。到公元前480年左右,斯巴达和雅典成为最重要的希腊城邦。在解决城邦内部“平贵矛盾”的问题上,他们截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决定了他们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

       1. 斯巴达的途径——“平等人公社”

       双王制、元老院、监察官会议、公民大会。

       斯巴达城邦制度:

        据说,斯巴达在攻陷了拉哥尼亚南部的希洛城后,把那里的全体居民都变为其国有奴隶,从此,斯巴达的奴隶就被称为“希洛人”。希洛制度是斯巴达最根本的剥削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斯巴达的男性公民由于有世袭份地和希洛人供其剥削,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而按国家要求过着严格的军事生活。

       斯巴达人发展出了一套平均化、军事化的集体主义生活模式。 体育锻炼制度是斯巴达城邦制度的最大特色,它要求公民,特别是男性青年公民过军营般的集体生活。所有公民都在公共食堂就餐吃“大锅饭”,主餐永远都是一样的“黑肉汤”,多年不变;统一20岁订婚、30岁结婚,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健康的后代以培养出强健的战士和能生育这种战士的健壮的母亲;儿童一出生就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不健康的或体质弱的立即被丢弃,到8岁时男童进入“儿童团”接受艰苦训练,成年后立即进入军营,直到60岁才能解甲归田……..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可以说,整个斯巴达国家就像是一个大兵营,社会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军事色彩。其全民皆兵、重武轻文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2. 雅典的道路——建立民主制

       约公元前9世纪末,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中雅典国王埃勾斯之子提修斯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点:

       第一,   把原来的四个阿提卡部落联合为一个阿提卡国家,设立了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废除了先前各部落、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第二,   把全体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他们都可参加公民大会,但只有贵族才能当官掌权。

       提修斯改革使古老的氏族制度遭到破坏,将原先分散的氏族部落公社的管理机构变为统一公共权力机关,将原先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部落的原则变为按地缘关系管辖居民的原则,改革因此成为雅典国家萌芽的标志。

        梭伦改革

      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1.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取消,因负债沦为奴隶者可重获自由;2.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货币改革以利商业贸易,奖励外地工匠移居雅典,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等等;3.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

       政治方面包括:1.按照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等,即按年收入的谷物、油、酒总量分别列为500斗级、300斗级(骑士级)、200斗级(牛轭级)和200斗以下级(雇工级)。第一、二级可任高级官职,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级则不能担任官职;2.设立4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00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的其他所有公民皆可当选;3.设立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相当于雅典的最高法院。它对所有公民开放,也就是说任何公民都有上诉权。同时,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选出,这就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梭伦改革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梭伦在改革中既不迁就贵族,也不代表平民对贵族进行暴力革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改良典范。梭伦也被誉为“雅典民主政治之父”。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但梭伦改革并没有满足平民重分土地和享受平等政治权力的要求,也没有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400人议事会),血缘氏族部落依然存在,贵族的势力没有被彻底摧毁。所以,尽管梭伦改革极力希望在贵族和平民之间达到一种利益的平衡,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贵族的恼怒和下层平民的不满使改革悲哀的结怨于两边,前572年,梭伦被迫离开雅典,长期出游海外。而此时,雅典的平贵斗争仍在继续并日趋激烈,逐渐形成了平原派、海岸派和山地派三个政治派别。其中,平原派代表贵族利益,仇视梭伦改革、企图恢复旧有秩序;海岸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力争保留梭伦改革的成果;山地派代表农民、牧民、雇工等下层民众的利益,他们对梭伦改革并不满足,还要求重分土地。从公元前560年到公元前546年,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的支持下通过三次政变在雅典建立起僭主政治。

        僭主即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他们不但终生掌权,还可将僭主之位传予自己的儿孙。虽然僭主政治对发展经济、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因为它与城邦公民政治原则背道而驰,因而统治不能长久维持,最终通常会被民主政治形式所取代。可以说,僭主政治是从贵族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形式。

       庇西特拉图当上雅典的僭主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者和小农的政策和措施:

      1. 对农民实行低息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

      2.  设立农村巡回法庭,现场办公,及时处理农民诉讼,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专断和干扰;

      3. 扩展雅典工商业,建造大批商船和战舰。并在小亚西北建立殖民地,以控制黑海的商路和贸易;

      4.  进行大规模的雅典市政工程建设;

      5.  重视雅典文化事业,出资组织节日庆典,请文人墨客到雅典创作交流,《荷马史诗》就是在此时编订的。

      总之,在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梭伦改革的成果得到了客观上的保存和发展,氏族贵族权利受到进一步削弱,工商业者和农民提高了政治经济地位,雅典的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强盛。可以说,庇西特拉图以独裁的形式推进了民主的进程。后来的人们把这段历史看作是僭主制的黄金时代。

      克里斯提尼改革

       僭主统治结束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再度激化,贵族出身的克里斯提尼在公民的推举下就任雅典执政官,并于公元前509年开始了一场更为深入的民主制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域部落;

       2. 设立500人议事会代替400人议事会:十个地域部落中任何等级的公民都可以经抽签选出50人,并组成公民大会主席团,处理国家日常事务。团内50人经抽签再选出一名执行主席,任期一天;

      3.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十个部落要通过选举各选一名军事统帅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将军职位没有薪水,一年一任,可连选连任,故一般只有家资丰厚者才能充任。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位高权重,尤以首席将军权力最大;

      4. 制定陶片放逐法:按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实行政治放逐,因投票时把定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而得名。如果出席人数超过6000人而某人获得多数票,则此人将被放逐国外,10年后方可回国,但不牵连其党羽和家属,以防止大规模的屠杀和僭主政治的建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以新的地域组织取代了原始的血缘组织,从根本上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和影响,因此,雅典的平贵斗争终于暂告一段落。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和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最终确立。

        雅典及其代表的希腊文明从此蒸蒸日上。

四、古典时代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通常被称为希腊的“古典时代”.“古典”的含义是最好的,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希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处在空前绝后的巅峰时代,并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连续十五年担任雅典首席将军,他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巅峰。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

      1.  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  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3.  为保证所有公民积极、及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4. 原有贵族会议的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战争

      () 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

      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城邦的战争。希腊获胜,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马拉松战役

       雅典派遣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星夜奔往斯巴达求援。他在两天内跑了150公里,于9月9日到达斯巴达。斯巴达人虽然同意出兵,但声称只有等待月亮圆了才能出兵援助。这样,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马拉松大战获胜后,斐力庇第斯的士兵跑回雅典传信,因为极速跑了42.193公里,报捷后便倒地身亡。

       影响: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前431年-前404年,共27年)

       斯巴达所处的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故称“伯罗奔尼撒战争”。

      是一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争霸战,希腊的内讧,几乎所有希腊城邦国都参加了这场战争。最终斯巴达获胜。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城邦制度,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整个希腊文明开始由盛转衰。

       (三)美塞尼亚战争

        美塞尼亚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740—前720年间(一说前743—前724年间)。斯巴达借口发生边境冲突而突然兴兵入侵,美塞尼亚奋起应战。斯巴达军队攻城不下,转而侵掠农村,他们赶走牲畜、掠取谷物,但并不毁坏树木和房屋。美塞尼亚人3年后发起反攻,双方多次激战,各有胜负。到战争的第13年,美塞尼亚人选出一位英勇的国王,予斯巴达以重创。但是,斯军英勇顽强,善于坚韧苦战,美塞尼亚终因国力耗尽,饥荒流行,国王自杀殉职而战败。少数美塞尼亚人远走他乡,大片国土沦落斯巴达之手。但美塞尼亚人不甘屈服,60年后又举行反抗斯巴达奴役的武装起义,遂演变成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660——前645年间(一说前685—前668年间)。当时,美塞尼亚人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名叫阿里斯托梅尼斯,他领导美塞尼亚人举行了反抗斯巴达人的大起义。群众推他为王,但他不就王位而只接受大将军之职。他与阿卡迪亚一些城镇结盟,领导义军多次重创斯巴达人。斯巴达伤亡惨重,士气沮丧。几乎无心恋战。为镇压起义,斯巴达向希腊其它城邦求援。到第三年,由于盟军背叛,美塞尼亚人被迫退守山区,并坚持斗争11年。当斯巴达最终镇压了起义并结束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所有美塞尼亚国土都被当作斯巴达土地而由其“平等人”公民占有,所有美塞尼亚人则被作为希洛人遭受奴役。

        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后,斯巴达进一步强大起来。由于拥有当时号称无敌的陆军,他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成霸主。 原来可以和他分庭抗礼的大邦只有亚尔果斯,但亚尔果斯已降为二流城邦,虽和斯巴达有仇却无力挑战,科林斯和西夕温等城邦也先后落入斯巴达的控制之中。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亚尔果斯和西北部的阿卡西地区外,都被斯巴达纳入了由他组成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中。

        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对美塞尼亚的占领和对希洛人的镇压,斯巴达的寡头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斯巴达人同希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他们迫使希洛人身穿标志卑贱的衣服,不许他们有任何独立人格的表现。不论有错无错,希洛人每年都要按时挨打,为的是让他们牢记自己的奴隶身分。斯巴达政府还常把青年公民组成小队,到希洛人村庄侦察,白天探查寻找希洛人中壮实勇敢或有反叛之心的人,夜晚就以突然袭击方式把这些无辜者处死。每年新当选的监察官上任,首先要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既经宣战,希洛人便是敌人,可以任意屠杀,也不必担心任何宗教忌讳。斯巴达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和迫害,终于迫使遭受奴役的美塞尼亚人揭竿而起,从而爆发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

        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64—前453年间(一说前464—前455年间),它是古希腊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当时斯巴达发生强烈地震,希洛人即利用震后混乱时机揭竿而起,声势浩大,迅速席卷斯巴达全境。斯巴达奴隶主和那些自称为平等人的武装到牙齿的斯巴达公民,面对如此规模的起义束手无策,急忙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甚至向宿敌雅典求援。迅速集结的起义大军把矛头直指斯巴达城、斯巴达人付出惨重代价才保住了自己的首府。起义军在希腊各邦奴隶主的联合镇压下退守伊托木山,在那里构筑要塞,建立根据地,并坚守10年,终于迫使顽固的斯巴达奴隶主求和,让起义军(斯巴达人称之为美塞尼亚人)离开伯罗奔尼撤半岛。他们渡海西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北端落脚,建起自己的城邦赞克洛伊,此城后改称墨萨拿,即今日的墨西拿。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以起义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美塞尼亚战争是古希腊时期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压迫、求得自身解放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它持续了3个世纪之久,表现出美塞尼亚人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在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同斯巴达奴隶主及其同盟军对抗多年,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奴隶们伟大的军事才干和斗争艺术。虽然第一次战争以美塞尼亚人失败、斯巴达扩张成功而告终,但第二、第三次大起义沉重打击了斯巴达的奴隶制度,使其受到多次军事上的失败,甚至险些打垮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斯巴达。在奴隶们坚持武装割据十多年之后,斯巴达统治者被迫让步,同意美塞尼亚人移居他乡。美塞尼亚战争终以美塞尼亚人获得有限胜利而告终。

        当然,美塞尼亚战争是对斯巴达城邦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在打击、削弱奴隶主统治的同时,也使斯巴达统治阶级吸取了教训,使其独特的奴隶制度增强了“免疫能力”。渡过这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斯巴达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五、希腊化时代

        所谓希腊化时代是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334-前323年)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

      所谓希腊化,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事实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希腊文明也接受了东方的影响,可以说到了东方的希腊人也东方化了)。


寓言作家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在世)

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 - 公元前347 ),反对雅典民主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其他: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哲学家、数学家(勾股定理)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几何之父",《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抛石机

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历史之父”

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政治改革家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民主政治家

德摩斯梯尼(前384-前322年),雄辩家、民主政治家

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誓言》: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尤其不为妇女施行堕胎手术杀害生命。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时,请求神只让我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如果我违背誓言,天地鬼神一起将我雷击致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风时代”的斯巴达与雅典
斯巴达最后怎样灭亡的?
张新刚:古希腊城邦疆域及其权力秩序
欧洲文明简史概述(二) | 希腊城邦
古希腊人创造了灿烂文明,为何却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家?
古代希腊文明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