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家APP:放弃仕途,坚持做汝瓷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跟汝瓷的缘分,源于我家乡的一条河的启蒙。”

1967年,范随州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一个著名的宋代汝窑遗址——严和店窑附近的一个村庄。

一条蜿蜒流过家门口的蟒川河,是孩子们夏天最喜欢光顾的纳凉消暑“宝地儿”。

别的孩子都喜欢在河里摸鱼、螃和虾,可年少的范随州却对水里出现的“青瓷片”特感兴趣。

“那时候经常能看到水底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青瓷片,有的泛青,有的泛绿,很好看。”

汝瓷是怎么做出来的?年少的范随州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于是,他就想到河旁边的国营汝瓷厂(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里寻找答案。

可是,汝瓷厂不让闲人尤其是小孩子们随便出入。怎么办?

机灵的范随州便想到以找在汝瓷厂工作的叔叔为名混进厂里,终于看到他心慕已久的汝瓷制作场面。

17岁参加工作,范随州分配到民政局,后调到福利企业管理办公室,这期间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与很多福利汝瓷厂的一线老艺人、师傅多次接触,对汝瓷烧制技艺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质变认识,不成想这成了他揭开谜底、再续梦想的契机,也让范随州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汝瓷。

“真正深入到工艺中,和汝瓷艺人师傅接触中,发现汝瓷制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我深深地被迷住了。”范随州如是说。

从此,范随州一有时间就和汝瓷烧制艺人研究学习技术,同时自己又不断查找、翻阅有关汝瓷的典籍文献,进入了汝瓷制作的准备和积累期。

后来,如命运指引一般,范随州阴差阳错被组织上任命为国营汝瓷厂厂长。在这个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年,被人们戏称为“官窑窑主”。

“人生有时候看起来有很多机会,但其实只有舍弃一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中,一生只做一件事,才能有所成就。”

汝瓷恢复烧制的技术档案由厂里的档案室精心保管着,比起有形的实物,这里更像瓷厂一座隐形的“宝库”,除了烧造车间,这里是范随州来的最多的地方。

实践充盈着他,丰富着他的经验,知识系统又让他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深入的思考,不断提升完善着自己的水平。

这期间,范随州是完全沉入了汝瓷艺术的海洋而执然不回头了。

用他的话说,这个时期他对汝瓷从年幼的懵懂,到工作后的了解,再到了彼时的挚爱!

而同时期,他也放弃了仕途的升迁,坚定了留在汝瓷厂,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把汝瓷当做一生事业来做的范随州,每天都要动手做瓷,和瓷泥相伴,才更觉踏实。

如果一天没“摸泥”,心里便放不下。

直到现在,范随州每天都要去车间转一圈,拉拉坯,修修型,上上釉……

采访当天,他爽朗地跟我说:“如果不是约好了这个点做采访,我已经在去车间的路上了。这对于我,不是干活,是享受。做这行,有个说法,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现在我在制瓷中尽情的流汗,是一种状态,发自内心的舒畅。”

范随州知道,在艺术的殿堂里,没有“成功”与“完美”,只有不断尝试、探索、发现,不断拾阶而上,才能迎来新的突破。

他一边用最朴素的行动来让技艺精进,一边向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寻找答案。

在不断研究古籍文献,和前辈、同行交流的同时,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来收藏古瓷。

“我收藏古瓷20多年,通过小小的瓷片,我从古代先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古瓷给我很多的创作启发和灵感。'工’可以有拙劣之分,'艺’其实没有古今区别。精髓的东西,穿越时代仍然是美的,可以被运用的。”

汝瓷之美,器型的简练优雅,釉色的清丽脱俗是其最核心的本质。

范随州在实践的历练,知识的浸养,古瓷的启发中,探索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汝瓷创作理念:在保持'汝瓷’韵味的“摹古”中,进行融合时代审美的创新。

“我认为中华瑰宝的传承和保护,尤其像汝瓷,要把握两个核心:一是不能丢掉她原本所具有的韵味和意境。如果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积累的基础上,盲目为追求奇特而产生的'创新’,让作品没有汝瓷的味道了,那肯定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要融入时代的审美、文化在里面。这个文化不仅是表象的符号元素,而是对时代文化的理解、沉淀而提炼的精神、意境,与传统技术的融合。”

“创作与复制不一样,就算是“复制”自己,也不能一成不变的机械式叠加。”

传统艺术的发扬传承,像带着枷锁起舞,让传承人在“懂方圆”、“知规矩”的基础上,看到自己的使命和新的方向。

范老师平静地说着自己的创作心得:“最开始有规矩,到一定程度了,就没有规矩了,由心而生,自由创作。

学习古人也好,看书也好,最终要脱离开前人的'规制套路’,把理解融汇于自己的创作中,书要越读越薄。”

“艺术是隔着物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内心对话、情感交流的载体。好的作品应当传达感情和创作者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现代社会越浮躁,人心越趋往寻找沉静、内敛、简单、平和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意境寄托。优秀的汝瓷作品应当是能承载这样的寄托的艺术。

而对自己有所要求和追求的艺术者,会慎重在作品上签名。我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以后会有怎么评价,是流星还是永恒闪耀的星星。

我只是用心的去创作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有一个时期,我对自己不满意、苛刻到了出窑的东西有点不满意的,当场立刻摔碎。”。

有时候,不刻意追究'创新’,也许反而能创新。

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享受生活,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

在不做瓷的时间段儿,范老师喜欢“翻弄”自己收藏的古瓷片,打打太极拳,练练毛笔字,静心养生,问道人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有了艺术,便有了美好。艺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我们才能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文明与优雅。如果把艺术当做特定职业人群施行的学问,艺术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让身心放松的时刻,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会让人脱离着眼于眼前的局促,思想放得更开。

“下一个阶段,我要做的是自由发挥,不受任何限制。甚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就摔,放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看看,或许理解和心态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不刻意追究'创新’,也许反而能创新。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享受生活,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

他受行业所托,联合其他专家领衔起草了《汝瓷国家标准》。

从2002年,范随州任国营汝瓷厂厂长时,在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即开始了对汝瓷行业的做大做强的思考和布局。

在他的协调努力下,牵头成立了汝州市汝瓷协会,筹建并开通了汝瓷网;2004年他牵头申报的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

紧接着,由汝瓷协会牵头,配合汝州市技术监督局,他与陶瓷界资深专家朱文立等一道起草了《汝瓷国家标准》。从此,汝瓷质量的好与次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汝瓷国家标准》于2009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

“能为行业做点事,我苦点累点都开心。”虽然时隔8年有余,提起起草《汝瓷国家标准》这事,范随州依然有点自豪与满足。

汝州市现任市委书记高建军这样评价范随州:“在汝瓷恢复发展历史上,你是把汝瓷研究上升到了国家标准层面的第一人!”这样的评价源于范随州在2017年年初与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叶大年院士及其专家团队达成合作研究汝瓷意向。

叶大年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材料学专家。范老师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认识到把汝瓷的材料、使用、开片、成色,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量化分析,形成科学参数,将对汝瓷制作的选材、釉色配比、窑温控制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叶院士听说范老师的想法和来意时,很赞赏,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所有要求。

随后,由范随州主导成立的弘宝汝瓷院士工作站,一经成立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消息一经河南主流媒体刊发后,国家级的主流媒体及各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转载。

从懵懂到与结缘,从热爱到挚爱,范随州把做汝瓷作为了终生事业。范随州说:“干我们这一行,必须坐得住。”他的这种静下心来执着于一事的气质,无疑已经成为当下浮躁社会中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流。

采访结束,掩卷而思:范随州作品获奖众多,专利众多,荣誉众多,但仍然是如此低调而谦虚,他和他的作品一样,性格鲜明而独特。

|范随州 (东家:最后一代官窑窑主),汝窑匠人

作者:霁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生命奉献给艺术,一生不走仕途路,明代沈周绘《寒江独钓》
明清画人录|李鱓:丹青纵横三千里,在逸趣横生中抒发自在心情
让绘画回归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浅谈唐朝艺术教育
任颐与吴昌硕:“海派”大师的艺术交谊
家乡故事 | 邱玉强: 年过半百痴迷上了肖像漫画创作
黄芸芸:艺精于勤 人淡如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