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看《末代皇帝》,贝托鲁奇镜头下紫禁城的黄昏

             密

为了遇见你,我一直流浪

遇见书舍

           说               

                              时              的

几天前在微博刷出贝托鲁奇导演去世的消息(默哀),脑海里便想起了电影《末代皇帝》和《戏梦巴黎》,对于《末代皇帝》,媒体喜欢把焦点放在“最后一部在紫禁城拍摄的电影”。而我更喜欢这些镜头下写实的历史以及人物的故事。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一路兵荒马乱走过来,有过辉煌,有过落魄,在这段悠长的历史中我们从许多影像或书籍中了解到无数的跌宕起伏。在过去的封建朝代中,我最喜欢常被忽略的宋朝和常被聊起的清朝,一个是低调的繁华,一个是高调的悲鸣。如果你想去看一个朝代,其实并不是要知道皇帝后宫的爱恨情仇和皇权贵族之间的斗争,而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和人性,以及文化。

相信我们都有共同的感觉,从清朝末年开始,外国侵略者,民国,老蒋先生的国民党,日本佬,新中国,文革······这些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在国民心中的影像都比更前的朝代显得要模糊和昏暗。溥仪作为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承受了过往所有帝王从未有过的悲伤,在资本制度的蹂躏下挽救着君王的尊严,在风起云涌的变革里忍受着阉割。他不是历史的罪人,我认为他不是,他更多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体制的挑衅者。

紫禁城的黄昏

我同情他

或许这是一个“致命点”,我总是喜欢在大众的认知里挑刺,历史不全是公正的,事件的发生也不能用对错来定义,如果说溥仪是罪人,那么谁是好人?赶他出皇宫的冯玉祥吗?还是挖了清皇族祖坟的孙殿英?我们只是站在了现在的角度回看过去的事件,然后用历史的结果给当时的人物做了一个结论,如果我们站在当时的朝代里,那么对于现在,之于那时候的人们,我们也是一个罪人吗?

对溥仪最初的印象是来自历史课本里的那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他只有三岁,当时他穿着还是一般清朝小皇爷的服饰。课本里的介绍也只是简单的一句:“慈禧太后任命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为新一任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再往下看,我们知道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知道他曾经当过日本的傀儡,然而少数人知道在这样特殊背景下长大的溥仪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人生。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封建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由君王变成平民的人,溥仪的身上有许多故事要说。贝托鲁奇导演将这个历程拍成了影片《末代皇帝》,更直观地让我们认识了他,也改变了当初在历史书里的模糊认知。

经典对白

溥仪:How can we say goodbye?

庄士敦:As we said hello.

溥仪:she is not my wet nurse.she is my butterfly.

溥仪的前半生

第一次看完《末代皇帝》后,我开始寻找资料深入了解溥仪,阅读了他撰写的书——《我的前半生》,这本书是他在1957年下半年开始写的,历时一年半左右,当时的他作为战犯被关押在抚顺监犯管理所。在撰写《我的前半生》前,溥仪曾在苏联内部部门写过关于自己的生平陈述,后来被押送回国后,也写过类似的陈述,内容主要是揭露自己和检举日本帝国的种种罪行。

而在《我的前半生》里他详细地记录了从被推上皇位到成为中国普通公民的心路历程。从那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到后来在战犯关押所里学习如何绑鞋带,洗衣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迟来的生活日记,没有背景音乐的点缀,没有旁人的目光,只是因为过去的帝王身份而抹上了一笔沉重的色彩。

皇帝是一个寂寞的孩子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再次看了《末代皇帝》,影片最后,他买了门票回到自己的“家”,在走进太和殿时,想着上去龙椅坐坐却被门卫的儿子拦住。他说自己小时候住这里,小孩子不信,他笑了笑,走到龙椅从下面拿出了当年藏在下面的蝈蝈笼子,递给小孩。蝈蝈跑出来了,紫禁城也不再属于他,他没有了“家”。然而此时的他却是笑着面对一切,是唏嘘还是释然?我愿他那是欢喜,是回到家的欢喜。溥仪的一生都在被选择中走过, 紫禁城那金碧辉煌的城墙,是一堵永远无法逾越的心墙啊!

关于这段历史,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写过一本书《紫禁城的黄昏》,他用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了最后一个王朝的挣扎和他与溥仪之间的深厚师生情,以及他对这个帝国的一些看法。庄士敦回到自己的国家后,时常想念他在中国当京师的日子,想念那位年少的帝王溥仪。

一位外国导演在紫禁城拍了一个中国故事,连外国人都看明白,令全世界称赞,却只能在中国上映删减版。我不想带着偏见去评论这样的事实,可是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令人可笑。不过从艺术角度来看,我是更愿意这样的配方存在,毕竟旁人的眼光更加清晰和清醒,他们更在乎人性的描述。而这些正是我们容易忽略,且自我迷失的存在。

我想逃走,庄士敦。我搞到一个行李箱和一张去英国的船票,我想去牛津大学。

——《末代皇帝》台词

文化思想的风向与输出,对人性思考的重视程度与一个国家的体制与发展息息相关,我始终不能理解一边喊着要具有包容性的国家为什么不能去面对一些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当初鲁迅先生笔下的人民群众早已摆脱了愚昧,可笑的是我们仍在自娱自乐,就是明知道苍蝇不能吃,却被硬塞到嘴里,是什么味道?有人竟说,有点美味。哭笑不得!!!

《末代皇帝》没有刻意贬低溥仪,没有故意突出皇权的衰落,也没有美化他的悲惨。只是由始至终,平静客观地叙述了溥仪的一生,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命运挣扎。他只是生活在紫禁城里,和外面的人一样,有着渴望,有着梦想,有着忧伤。他是皇帝,但要明白首先也是一个人。

上期推送寻找有趣的人未果,故此送书还在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末代皇帝》:东方主义视角下的奇观,电影画面的8个摄影解读
百转千回的帝王人生,他的一生都是历史,他的一生都是身不由己
电影《末代皇帝》:在动荡历史中,窥见人性所归处
大师离去,留下一部包揽9项奥斯卡史诗神作,让中国影人无地自容
贝托鲁奇与《末代皇帝》的光辉岁月,在故宫拍电影有多难?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部电影,很不幸,再也看不到类似的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