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高效学习及自我管理

1. 书籍:《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作者: John Z. Sonmez, 王小刚 译
中国工信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文章目的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我的总结,我之前有过一个计划,要在一定的时间段,留出一天将以往的知识进行一个化繁为简,将读过的书进行一个归纳和吸收,这也是一种休息。打开音乐,将浏览器调整为全屏(F11键),将思绪全部集中在键盘上,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今天要将这本书重新读一遍,主要是速读,然后将里面有感触的地方进行摘抄和标记。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一篇博客谈到关于写长文有助于思考的感想,有阐述。

这本书的目的:程序员要做好自己的规划,不要在人老色衰时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写代码,换晚餐”,游走于大街小巷,讨生活。

我之前写过一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里面的观点即是看到好的东西,一定要躬行。即使不躬行,也不要仅仅收藏了事,一定要细细品读,仔细领略,结合自身实际,如果自己可以立下计划,那就立下计划,作出改变,这才是上士应该有的态度。面对好的东西,最开始要虚怀若谷,要入其内,然后再出其外,最后才可以有所得,这才是上士应该有的态度。

3. 文章结构

文章大体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篇:职业

第二篇:自我营销

第三篇:学习

第四篇:生产力

第五篇:理财

第六篇:健身

第七篇:精神

书中第一篇应用了一个人的名言:

你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相信自己是在为别人工作。这样一来你对工作的安全感已然尽失。职业发展的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个体本身。记主:**工作是属于公司的,而职业生涯却是属于你自己的。       —— 厄尔.南丁格尔(老实说,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感觉说的不错)

这让我想到《活法》里面的一句话,观点类似:

业绩是公司的,工作却是自己的,为自己不虚度每一天而努力工作。    ——稻盛和夫

4. 职业

书中提到要做目标,大目标,小目标,年目标,季度目标,周目标和天目标。为了防止时间浪费,我也有一些目标,但总是目标写的比较多,完成的比较少,我知道我应该学会留白。如果没有目标,就处于盲目的状态,一直处于救火和放羊之间,这种无序感是我不能忍受的,没有目标就制定目标,碌碌无为总比无所事事要强。

如何成为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和外行人有什么区别?
专业人士不像外行那样思考问题,外行毫不起眼,外行废话连篇,外行屈从于逆境。专业人士可不这么,他们都引人注目,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专业人士是我们都应该去努力的目标,专业人士是可以依靠的人,他们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不曲意逢迎。专业人士会让你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什么路径是错误的。
专业人士不可能事事皆通,但他一定会潜心专研,锤炼自己的技能。专业人士会坦诚自己不知道答案,但是你可以依赖他会找到答案。

5. 自我营销

自我营销无非就是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要传达的信息,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扩展信息送达的人群。当你营销自己的时候,你就是在积极的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的的选择好如何塑造自己。

我微信新加的很多朋友,他们说看过我的博客,大部分都知道我的科学网博客。其实,研究生时最开始开博客是新浪博客,现在已经关掉了,那时候做二代测试,关于一些软件的使用心得,上传到网上,或者进入了一个坑,又爬了出来,就记录以下。最后不断有人给我写信,问关于软件使用,关于参数设置的问题。工作之后,做关于动植物育种数据分析的软件销售和技术支持,这期间有很多人问问题,我解决后就顺手写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因为农业这个圈子很小,而专门写博客记录这些问题解决方法的人更少,最主要的是,我是菜鸟开始学起,我知道大家的痛点和疑惑点,这就是我写博客的经历。

有一点作者说的很对:

如何你能帮助足够多的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R包开发》的作者Hadley Wickham也说过:

写作时,你需要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采用“初学者的思维方式“。这可能很难,因为忘记所有你已经内化的知识是很难的。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面向教学是获得反馈真正有用的形式。你不仅仅可以直接得到反馈,也可以了解别人的基础。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它迫使你回顾初开始的目的,帮助自己整理更清晰的知识框架。(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写作的原因之一)

分享,不仅仅是输出,也是一种整理,所谓:熟知非真知,如果你能把问题讲清楚,才表示你自己真正理解了,分享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内化的学习。

但人有一种趋势,就是”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感兴趣,总想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总结和写文档。
段子:

程序员有两大痛恨: 一是别人的代码不写注释,二是写自己代码的注释。

这在我的DMU教程中有介绍,学习的过程异常痛苦,但是事后总结时不是从初学者的角度去写,反而从理论去讲,好像自己的读者是高手,专家教授,其实,读者只是刚入道的研究生或者急切想要分析数据的小白。虽然写了6篇教程,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反馈说软件没有安装上,可想而知我也是眼高手低,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安装教程DMU在windows下安装测试—外篇1

事实证明,最富有创造力的人也是最乐于助人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你帮助别人越多,面对的问题和情况也越多,就能结交的朋友也越多。总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人,在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会更加轻松自如,而当他们真正遇到障碍时,总会有很多人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获得成功。

只问播种,不问收获
很多事情,不能够太功利,虽然我想着通过”公众号“实现财富自由或者年薪百万,我真的有一个计划:我年薪百万的故事,但这些都是搞笑的,我没有什么计划,只是用写东西来证明自己在不断的学习,没有荒废人生。所以当朋友问我最近怎么画风突变,或者怎么这么混乱,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想法,我的态度就是”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写作只是我自己的对话,不自欺而已。我相信,路虽远,吾必致,但也要观察路边的风景。

6. 学习

怎么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如果我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可能会忘记,但如果你自己动手做一次,你可能就记住了。如果你能将自己所学的东西教给别人,你不仅能记住,还能理解的更深刻。尽管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千差万别,但是通过动手实践和教会别人,我们能学的更好。与其它学习方式相比,主动学习是效率更高的方式。

在实践中学习

我觉得学习知识最后的方式就是立即将其用于实践,当我们能够在一件事情上尽情发挥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更倾向于吸收更多的信息,思考更有意义的问题。一旦你已经实践过,并积累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立即回到书本中,当你回去看相关参考资料时,你有强烈的冲动去吸收其中的内容,因为你已经积累了很多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你对哪些内容的重要性早已经了然于胸。然后你可以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应用于实践,你可以继续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你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打包教别人,写一篇博客,你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把你的思想转达给别人。

我高度认可上面的学习方法,遇到新的问题或者知识,总令我兴奋不已,我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后我就有一种分享的冲动,查资料,写博客,然后像别人讲解这些过程又加深了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以问题为导向。

工作后,缺少模块化的时间去学习新东西,我就将知识与工作结合起来,比如要开发新的平台,我就学习相关语言的实现方法,这种糙快猛的应用方式特别高效,因为毕竟时间有限,如果高效的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虽然路子比较野,也可能有其它更好的解决方法,但我会选择糙快猛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我不可能从1+1开始学起,也不能为了讲解一个事情,从秦始皇他奶奶开始讲。

学习法

低效的方法:

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我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章节”, 只有通读全书后我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方法虽然能学到东西,但是效率很低,我需要经常回顾书中的内容,来弥补自己在该学科存在的知识短板。当我有足够的时间,并且没有一个真实的具体目标时, 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而且从头到尾读书学东西也并不难,只是要花时间。随着我开始有更迫切的理由需要快速学习,我发现这种方法不可行。首先时间不够,其次很多章节没有必要学,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高效的方法: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需内容,有些时候,会先明确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再去寻找我能获得这些信息的最佳资源。确定,如何开始,学科范围以及需要的基础知识,有了这三点,可以高效的学习一门技术,而无需通晓全部细节。掌握那些“篇幅只占20%,有效性达到80%”的内容。

学习路线:

  • 学习

  • 实践

  • 掌握

  • 分享或者教授别人
    Learning,Doing,Learning,Teaching(LDLT)
    聚焦学习范围,让你关注重点内容,迫使你通过“自我探索”和“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真正重要的内容印刻再自己的大脑中。

十步学习法

  • 第一步:了解全局

  • 第二步:确定范围

  • 第三步:定义目标

  • 第四步:寻找资源

  • 第五步:创建学习计划

  • 第六步:筛选资源

  • 第七步:开始学习,浅尝辄止

  • 第八步:动手操作,边玩边学

  • 第九步:全面掌握,学以致用

  • 第十步:乐为人师,融会贯通
    第七步~第十步,不断重复。

7. 生产力

外行静坐等待灵感,其他人则唤起激情努力工作    ——史蒂芬.金

写长文本身,能够促进深度思考,或者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一种进步。

提高工作效率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秘诀,如果想让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就要让更多的工作尽快完成。产量多表明生产效率高,只有完成正确的工作才会成为高效的人。专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何让更多的工作尽快完成,这一切都源于专注。

所以,工作中,要把微信关掉,手机放一边,邮件放一边,各种信息可以选一个时间集中处理,让自己处于专注的状态。缺乏专注,任务会被拖延很长时间,各种干扰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或者让我们无法进入专注状态,最后不只是消耗了我们大量的实践,还浪费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一事无成。

当我开始写这里时,我时不时有种冲动,看看我的邮箱,看看我的微信,看看我的博客,看看我的朋友圈,看看我的公众号,去个卫生间,喝点咖啡。但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在不停的打字,不停的将自己的想法打印在屏幕上。使用这种方法,强迫自己进入专注的状态。(番茄工作法,很有必要)

后面的章节,健身可以看看。
第五篇:理财

第六篇:健身

第七篇:精神

花了3个小时,将这本书重新速度了一遍,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做到这3点才是真学习,很多人不过是“学习爱好者”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体会
[转载]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高效课堂
课堂新课程五环教学法研究
个人成长必须避开的5个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