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第七:始皇帝(下)


秦纪二

起阏逢阉茂(前227)

尽玄黓执徐(前209)

共19年


始皇帝(下)

二十年(甲戌,前227)

1.荆轲到了咸阳,经由秦王的宠臣蒙嘉,以谦卑的言词,得以晋见。

秦王十分高兴,身穿朝服,设九宾的大礼来接见他。

荆轲捧着地图献给秦王,地图翻到最后,匕首出现,他便扯住秦王的衣袖猛力刺去,未刺到身体。

秦王惊起,拉断了衣袖。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殿柱奔跑。

群臣都大吃一惊。

谁也想不到,仓促之间会发生此事,大家都失去了常度。

依照秦法,在殿上伺候的诸臣,不可佩带任何武器,左右近臣便用手联合奋击荆轲,并且大叫:“君王快抽背上的宝剑!”

秦王便抽出背上宝剑,刺击荆轲,斩断他的左腿。

荆轲残废,就拿匕首掷向秦王,击中铜柱。

荆轲自知大事不成,骂道:“事情所以失败,是想胁迫你达成协议,来报答燕太子呀!”

秦王大怒,便支解荆轲示众。

并更派大军前往赵国,命令王翦攻打燕国,于是和燕军、代军战于易水西方,大破其军。

修远之思评:应该说,荆轲作为刺秦行动的主角,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人选。他身上的三大优点,与刺秦行动很匹配,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秦舞阳,极大降低了此行的成功率。其一,荆轲重义轻生。刺秦注定是一次有来无回的悲壮行为,没有人会拿生命跟太子丹的礼遇做交易,他之所以答应太子丹所请,是田光以生命嘱托的义举,感染了荆轲而已。荆轲是一名游侠,他终生漂泊,可真正的朋友并不多。在燕国,他只结交了高渐离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大隐士田光。高渐离和屠夫是荆轲的知音,三人常常闹市醉酒当歌。田光则是荆轲唯一的知己,只有他懂得荆轲的内心世界。田光的杀身成仁,让荆轲背负了沉重的“道义”责任,没有轻生赴死的“大义”,荆轲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承担这份嘱托的。其二,荆轲理性内敛。一般理解,刺客大多是“莽撞人”,率性而为。事实上,荆轲并不率性,他的“轻生”背后,有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早年荆轲游历天下,在秦地与盖聂论剑道时发生争执,盖聂怒视之。按剑客的节奏,接下来荆轲应该出手回击。可是荆轲选择了“逃离”,被盖聂耻笑为胆小鬼。在赵地,荆轲跟鲁勾践玩博戏发生争执,鲁勾践怒喝荆轲,荆轲再次认怂,转身逃跑。得知荆轲刺秦后,鲁勾践懊恼地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意思是,当初我们都不懂荆轲,我们以为人家胆小,其实人家认为我们就不够档次,不值得交往。可见,荆轲对生命的理解,远不是莽撞客那么肤浅,他内敛的性格中,透露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深邃理解。其三,荆轲沉着机智。出发前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及在秦舞阳当众失态遭到怀疑的情况下,荆轲沉着冷静的应对,说明他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和一颗超大的心脏。即便在打斗中,荆轲居然还企图活捉秦始皇,而不是慌不择路地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任务。秦舞阳哪怕有其十分之一,历史都会被改写。那么荆轲为何要选择秦舞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史书对秦舞阳的记载很简单,有两条信息:他是燕国大将秦开的孙子,士族子弟;他胆大包天,十二岁就持刀杀人。按正常理解,一个见过世面的上流社会子弟,又是敢作敢为的少年英雄,给荆轲充当助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就是这么一位豹子胆,远远看见秦王,居然吓得脸变色,腿发抖(色变振恐)。毫无疑问,秦舞阳怂了!怂得手足无措,怂得大脑一片空白!那么,怎理解秦舞阳十二岁杀人的“勇”呢?很简单,秦舞阳十二岁杀人,就是一次不过脑子的激动行为,就是一次恃强凌弱的狗仗人势,根本不是真正的“勇”。什么叫“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叫勇;明知代价很大依然行动叫勇。根本不知道后果,或者没想过后果,凭一时气血上升就行动了,那是莽夫,不是真正的勇。在做之前就知道没有风险,那也不是勇。秦舞阳是官三代,杀人后也没什么处罚,由此可以推测他加害的对象,很可能就是一个地位上跟他相差悬殊的下层百姓,难听一点说,他就是恃强凌弱。欺负猫猫狗狗他很来劲,碰到老虎狮子立刻就怂。荆轲这个老江湖,为什么不好好遴选助手,怎么就带了个不堪大任的秦舞阳了呢?其实秦舞阳只是荆轲不得已的选择,他心目中的人选没等到。史书上写: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史书没交代,荆轲到底在等谁,可是太子丹等不及了,他认为荆轲是消极怠工。荆轲被激怒了,侠义之士的软肋就是太爱惜羽毛,名节不能被玷污,既然你怀疑我了,那我就做给你看,结果不重要。就这样,荆轲把重心,从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太子丹对他的评价,错失了仔细打磨杠杆支点的重要环节。那一刻,荆轲把刺秦的协作行动,扛在了一个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根本不会去关注秦舞阳。他自己没有合适的人选,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只能被动接受秦舞阳。因此,刺秦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二十一年(乙亥,前226)

1.冬,十月,王翦攻下蓟,燕王及太子率领精兵向东保卫辽东。

李信率兵急加追赶。

代王嘉派人送信给燕王,令他杀太子丹献给秦王。

丹隐匿在衍水中,燕王派人斩了他,想献给秦王,可是秦王又进兵攻打燕国。

2.秦将王贲攻打楚国,占领十余座城池。

秦王问将军李信说:“我想占领荆楚,你预料要用多少人可以攻下?”

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

秦王问王翦,王翦说:“非要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王将军老了,为何如此胆怯啊!”

于是派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

王翦因而称病辞职,回到频阳故乡。

二十二年(丙子,前225)

1.王贲出兵攻打魏国,导引渠水为沟,淹没大梁。

三月,城池毁坏。

魏王假投降,被杀,于是灭亡了魏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

安陵君说:“大王加惠于我,用大换小,我觉得十分荣幸。虽然如此,我受魏国先王土地之封,愿终生保有,不敢与人交换!”

秦王认为他坚守道义,便答应了他。

2.李信出兵攻打平舆,蒙恬出兵攻打寝,大破楚军。

李信又跨兵攻打鄢郢,加以占领。

李信于是率军西走,和蒙恬在城父相会。

楚国人跟随后面,三日三夜不休息,大败李信,攻下两座军垒,杀死七位都尉;李信逃归。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不采用将军的计策,李信果然羞辱了我军。将军即使生病,忍心独弃我不顾吗!”

王翦辞谢说:“我病重无法率兵。”

秦王说:“过去的事,不要再说!”

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要任用我,非要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惟将军之计是听。”

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人攻打楚国。

秦王送行到霸上,王翦请求封赏很多美田大宅。

秦王说:“将军你去吧,为什么还担忧贫穷呢!”

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立下功劳,始终无法封侯,因此趁着委任微臣时,请求赏赐田宅,作为子孙的产业。”

秦王大笑。

王翦率兵前进,来到武关,五次派遣使者回去请求赏赐美田。

有人说:“将军向人讨赏也太过分了!”

王翦说:“并非如此。大王心中多疑,而用人不专,现在倾国内的兵力委任于我,我如不屡次请求赏赐田宅,作为子孙产业以自保,反会使大王猜疑我了。”

二十三年(丁丑,前224)

1.王翦占领陈以南到平舆的地方。

楚国人听说王翦增兵前来后出动全国兵力抵抗,王翦坚守壁垒,不与楚军作战。

楚国人屡次挑战,始终不肯出兵。

王翦每日休养士卒,洗涤沐浴,而供给美好饮食来安慰他们,并亲自和士卒一起进食。

过了很久,王翦派人探问:“军中玩何种游戏?”

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

王翦说:“可以出兵了!”

楚国见秦不肯作战,便率军东去。

王翦追赶他们,命令壮士攻击,大破楚军,追到蕲县之南,杀楚将军项燕,楚军于是败逃离去。

王翦便乘胜平定各个城邑。

二十四年(戊寅,前223)

1.王翦、蒙武俘虏楚王负刍,将楚地设置楚郡。


秦灭六国战争示意图。至战国晚期,秦一国独强。前236年,燕、赵发生战争,秦以救燕为名,出兵两路攻赵,拉开统一六国的序幕。赵一时不能下,秦转而攻东邻韩国,前230年攻入韩都阳翟,韩国灭亡。前225年,秦将王贲(王翦之子)自关中出发,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魏王假出降,魏灭亡。前224年,秦大集国中甲士,由王翦率领攻楚,下陈后,在平舆与楚主力对阵,大破楚主力,杀楚将项燕,前223年,王翦再次出击楚国,俘虏楚王,楚灭亡。前223年,王翦出井陉,攻占邯郸,赵灭亡。前222年,王贲进攻辽东燕国余部,燕王喜被俘,燕灭亡。前221年,秦避开齐国防守重点的西面,自燕国南部出兵攻齐,直插齐都临淄,一面以封地引诱齐王建,齐王建出降,齐灭亡;至此,六国统一。)


二十五年(己卯,前222)

1.秦王派出大军,命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喜。

臣司马光说:

燕太子丹不能忍受短暂的忿怒,而去冒犯虎狼般的秦国,计虑轻率,谋划肤浅,挑起怨恨,速招灾祸,使召公宗庙很快灭亡,罪过是多么深重啊!

可是评论者却有人说他贤能,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治国者,用才任官,用礼立政,用仁怀民,用信交邻;因此,官吏得能人,政府得节度,百姓感念他的仁德,四邻亲附他的道义。

如此,国家基础稳如磐石,国势炽盛如火花,触犯的必碎,冒犯的必焦,即使有强盛残暴之国,又何足畏惧呢!

太子丹明知此理,而不去做,反而将万辆兵车之大国,断送在匹夫的一怒之下,徒逞盗贼浅谋,使功业隳败,身受杀戮,国家覆亡,不也十分可悲吗!

那屈膝跪地、伏地爬行,对人而言,这并不是真正的恭敬;言必信而可实践、重承诺,并不是真正的守信;消耗金钱、散布珍宝,并不是真正的施恩;自刎首级、以刀切腹,并不是真正的勇敢。

总之,计谋不够深远,行事不合道义,岂不是楚国为复仇而死的白公胜那类人的做法吗?

荆轲感念燕太子供养的私恩,不顾七族生命,想用一尺八寸的匕首,使燕国富强,而削弱秦国的实力,不也太愚昧了吗!

因此扬雄评论此事,认为要离刺杀庆忌,如蜘蛛之螫毒于人,自己失败而死;聂政刺杀侠累,为壮士失败而死;荆轲刺杀秦王,为刺客失败而死,都称不上义。

又说:“荆轲其人,若以君子之道来衡量,则为盗贼罢了。”

说的真不错啊!

2.王贲出兵攻打代,俘虏代王嘉。

3.王翦完全平定荆楚,降服了百越之君,设置会稽郡。

4.五月,令天下人民团聚,大张酒食,以为欢乐。

5.当初,齐襄王王后十分贤惠,事奉秦国谨慎,对待诸侯守信;使齐国扩充领土,东到海边。

秦国日夜进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为了自救,因此,齐王建即位四十多年都未曾遭受兵灾。

等到襄王后临死时,告诫建说:“群臣中某人可任用。”

王说:“请写下来。”

王后说:“好。”

等到齐王取出笔纸时,王后说:“我已经忘记是谁了。”

王后去世之后,后胜为齐相,收受许多秦国的金钱,来离间齐国君臣。

宾客前往秦国的,秦国又多以金钱贿赂。

宾客都反成了间谍,劝齐王朝拜秦国,不必修治攻战的装备,更毋须援助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此才能够轻易的消灭其他五国。

齐王要去朝拜秦王,雍门的司马向前说:“立君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大王呢?”

齐王说:“是为了国家。”

司马说:“既然为国家才立君王,大王为什么要离开国家而前往秦国,为自身打算呢?”

齐王听后便回车返国。

即墨的大夫听见后,拜见齐王说:“齐国领土有数千里,被甲的士兵有数百万。那三晋的大夫都不愿降秦,在阿、甄之间有数百人之多;大王可安抚收容而给予百万民众,让他们收复三晋故土,那么秦的临晋关便可攻下了。鄢郢的大夫不想帮助秦国,在城南也有数百人之多,大王可加以安抚收容,并给予百万军队,让他们收复楚国故土,那么秦的武关便可攻下了。如此,齐国可树立威信,秦国可以败亡,岂只是保全国家而已。”

齐王不肯听。



二十六年(庚辰,前221)

1.王贲从燕国向南出兵攻打齐国,突然攻入临淄,人民都不敢抵抗。

秦王派人诱引齐王,约定封以五百里土地。

于是齐王投降,秦国将他迁往共,置于松柏之间,饥饿而死。

齐人怨恨齐王建不早和诸侯各国合纵相亲,只听信奸人宾客的谗言而亡国,于是作歌喝道:“是松呢?是柏呢?让建迁居共的是宾客啊!”

都怨恨齐王建不明辨宾客是否可用,而滥加任使,致令齐国灭亡。

臣司马光说:

合纵连横之说虽然千头万绪,反覆不休,可是大要说来,合纵是六国的利益。

从前先王建立万国,亲附诸侯,让他们朝会聘问,互相交结,飨宴互相欢乐,会盟互相结盟,并没有其他原因,是想使他们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啊。

假使以前六国能够持信义来相亲,那么即使秦国强暴,又怎能消灭他们呢!

三晋是齐、楚二国的屏障;齐、楚二国又是三晋的根基,彼此形势相互资助,表里相互依附。

因此,用三晋攻打齐、楚二国,是自断根基;用齐、楚二国攻打三晋,是自撤屏障。

岂有撤去屏障来取媚盗贼,还说:“盗贼将会爱我,而不来攻打。”

这岂不太荒谬了吗!

2.秦王刚刚兼并天下,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命令叫“制书”、“诏书”,自称叫“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颁布制书说:“人死之后,根据行事定立谥号,是儿子评议父亲,臣下评议君上,非常没有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后世依次计数,由二世、三世直到万世,传之无穷。”

3.当初,齐国在威、宣王的时候,邹衍论著金、木、水、火、土五德终始运行之说。

等到秦始皇兼并天下,齐国人奏上此说。

始皇加以采用,认为周朝得火德而王天下,秦取代周、遵从火德所不胜的,就是水德。

于是开始改年,朝会庆贺都从十月一日开始;衣服、旌旄、节旗都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纪。

4.丞相绾报告说:“燕、齐、荆地方遥远,不设置王,无法镇守,请立诸子为王。”

始皇将事情交付臣下商议。

廷尉李斯说:“周文、武王所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彼此疏远,互相攻击,形同仇人,就是周天子也无法禁止。现在海内靠陛下神灵英勇,统合为一,应该设置郡、县,诸子功臣则用公家赋税重加赏赐,很容易处理,天下没有不同意见,就是安宁之道。设置诸侯,并不适宜。”

始皇道:“天下所以痛苦,战斗不止,就是因为有侯王的设置。靠先祖宗庙保佑,天下刚平定,现在又置诸侯之国,简直是培植战乱;如此而希望安定,消弭混乱,岂不是难事吗!廷尉计议的极对。”

于是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

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咸阳,加以销毁,制成钟和悬钟的钟架、及十二座金人,各重一千石,放置在宫庭中。

又统一度、衡、石、丈、尺。

并迁徙天下的富豪英杰往咸阳,共十二万家。

诸庙和章台、上林都建在渭水之南。

每攻破诸侯各国,便模仿该国宫室,建筑在咸阳北阪上,向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到泾、渭,宫殿房屋、阁道、周围相连,凡擒获的各国美人、钟鼓,都安置宫廷之中。

二十七年(辛巳,前220)

1.始皇巡行陇西、北地,至鸡头山,又经过回中宫。

2.在渭南建筑长信宫,完成后,更名为极庙。

从极庙筑道路通往骊山,建筑甘泉宫前殿,又筑甬道,以咸阳为联络中心,建驰道于天下。

二十八年(壬午,前219)

1.始皇向东巡视郡、县,登上邹县的峄山,立石碑,颂功业。

于是召集七十位鲁国读书人,到泰山之下,商议封禅。

诸位读书人中,有人说:“古昔封禅,用蒲草裹着车轮,以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然后清扫地面来祭祀,席子则用草织成。”

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同。

始皇认为难以施用,从此罢黜儒生;并且清除车道,从泰山南麓上到山巅,立石碑,颂功德;由山北车道而下,到梁父山祭地。

礼仪多采太祝在雍祭祀上帝的礼制,而封藏都很保密,世人无法知道。

始皇又向东游览海上,依礼祭祀名山、大川及八神。

始皇向南登上琅邪山,十分高兴,停留三个月,建琅邪台,立石碑,颂功德,表明他志得意满的情致。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这些人,自称会仙道、能销解形体,有成仙而去的法术,燕、齐二国怪诞不经的人,都争相传习此术。

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这个说法,派人到海上寻找蓬莱、方丈、瀛洲诸岛,传说此三神山在渤海中,离人世不远。

每当灾祸将至,人民就顺风乘船而去。

曾有回来的人说,诸仙人和长生不死的药都在那里。

等到始皇来到海上,诸方士及齐国人徐巿等都争相上书说明此事,请求斋戒之后,派男女孩童去寻找。

始皇于是派徐巿带男女孩童数千人出发往海上寻找。

船只往返海中,都拿受风牵引为辞,自我脱罪,说:“并没有到达,只远远望见而已。”

始皇回程时,经过彭城,斋戒祷告之后,想挖出沉于泗水的周鼎,于是派了一千人潜水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

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往衡山、南郡。

乘船于长江之中,到湘山祠,遇见大风暴,几乎无法渡过。

始皇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

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也就是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

始皇大怒,派囚犯三千人去砍伐湘山的树木,使该山只见赤土,不见草木。

于是才自南郡,经由武关归来。

2.当初,韩国人张良,他的父亲、祖父以上五代都辅相韩国。

等到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千金家产,想为韩国报仇。

二十九年(癸未,前218)

1.始皇向东游览,来到武阳的博浪沙时,张良命令大力士持铁椎伏击,误中副车。

始皇大惊,但缉捕不到;命令天下各处搜查了十天。

始皇于是登上之罘山,刻石记功;不久,又转往琅邪,再经由上党进入关中。

三十一年(乙酉,前216)

1.始皇命令天下人民,各自计算田亩实际面积。

三十二年(丙戌,前215)

1.始皇到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寻找羡门,刻碣石门。

拆毁城池,决通堤防。

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由上郡进入北境。

卢生被派往海上回来,上奏《录图书》说:“将来覆亡秦国的,是胡。”

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出兵三十万,向北攻打匈奴。

三十三年(丁亥,前214)

1.派无业游民、入赘的女婿、商人为兵,攻占南越陆梁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将五十万罪犯遣往五岭戍边,和越民混杂居处。

2.蒙恬驱逐匈奴,取得河套以南的土地,设置四十四县。

建筑长城,利用地形,建筑险塞来制敌;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一万多里。

蒙恬于是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连绵向北而行。

军队露宿于野外十多年,蒙恬常居住在上郡加以统治,声威振动匈奴。

三十四年(戊子,前213)

1.处罚枉法徇私,及明知其罪,而故意判刑失当的人,去建筑长城,或迁居南越地方。

丞相李斯上书说:“以前各国相争,厚利征招游学之士。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法令业已统一,百姓治家应专务农工,读书人应学习法令。现在诸生不学今而习古,来批评社会,迷惑百姓,不依法令教导人民;听见命令一出,就各用本身所学,横加反对,私下故示顺从,内心实不佩服;出外街谈巷议,批评政治,以夸矜主上为有名,以表示不同的意见为高尚,率领群众,制造谤语。像这样还不禁止,君王的权势,必会削弱于上,党羽必会形成于下。只有严加禁止,才便于统治。请皇上命令史官,凡不是秦国的史书,都加以烧毁,不是博士之官,天下有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集中在守、尉处烧掉。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刑;用古事批评今日政治的,灭他九族;官吏见知而不举发的,和他同罪。命令公布三十天,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而不肯焚毁的,处以黥刑,并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准许人民收藏的是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如有人想学习法令的,就以官吏为师。”

始皇说:“可。”

魏国人陈馀对孔鲋说:“秦国将毁灭先王的典籍,你是书籍的主人,太危险了!”

子鱼说:“我学这无用之学,知道的只有朋友。秦国并非我的朋友,我有什么危险呢!我要把书籍收藏起来,等后人寻求,寻求的人一到,就不必担忧了。”

三十五年(己丑,前212)

1.始皇派蒙恬修筑直道,经九原,到云阳,掘山填谷,共一千八百多里,工作数年,都没有完成。

2.始皇认为咸阳人多,而先王的宫庭太小,于是在渭南上林苑营建朝宫,先筑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坐一万人,下面可竖五丈高的大旗,周围可当阁道驰马,从宫殿下来,直抵终南山,在终南山顶,建筑宫阙。

又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河,连接咸阳,以象征阁道,经由北斗七星,越过银河,到达营、宝二星的样子。

受过宫刑,罚劳役的有七十万人,分配修建阿房宫或骊山。

挖掘北山的石头,运输蜀、荆的木材,都运到此地;关中共计有三百座宫室,关外四百多座宫室。

于是在东海上朐界立石,作为秦国的东门。

迁徙三万户于骊邑,五万户于云阳,都免除他们十年的赋役。

3.卢生游说秦始皇说:“仙人的方术说:君主要时常微服巡行,以躲避恶鬼。恶鬼退避,真人来临。希望君上居住的宫殿,不要让人知道,然后才可获得长生不死之药。”

始皇说:“我羡慕那些真人。”

于是自称“真人”,不称“朕”。

又命令将咸阳旁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的复道、甬道相连,置满帷帐、钟鼓和美人,各按规定布置,不可迁移。

凡始皇车驾到处,有讲他居住地方的,处死刑。

始皇临幸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辆马骑众多,心中怨其奢侈。

宫中宦官有人告诉了丞相,丞相后来减少车辆马骑。

始皇生气说:“这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话!”

询问之后,没有人承认,便捕捉当时在旁的,全部处死。

从此以后,没有人知道始皇行止所在。

群臣有必须请求始皇决定的事时,都聚在咸阳宫候旨。

侯生、卢生互相讥刺非议始皇,知道大祸临头,便逃亡而去。

始皇听见之后,大怒说:“对卢生这些人,我尊崇赏赐他十分丰厚,现在却来诽谤我!那些还在咸阳的诸生,我要派人去察问,有没有人以怪诞不经的话扰乱百姓。”

于是派御史一一考问。

诸生彼此牵连,互相诿过,推卸责任,最后捕获犯罪者四百六十多人,都活埋于咸阳,让天下人知道,以警戒后人;并将其余人士,贬往边境。

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这些读书人都诵习效法孔子之言。现在都处以重刑,我怕天下会有变乱了。”

始皇大怒,派扶苏北往到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



三十六年(庚寅,前211)

1.陨石坠落东郡。

有人在石上刻字,说:“始皇死去而地分。”

始皇派御史逐一询问,没有人承认;便将石头附近的居民全部逮捕诛杀,并把石头烧毁。

2.秦朝廷迁三万户人民到河北榆中;赏赐爵位一级。

三十七年(辛卯,前210)

1.冬,十月,癸丑日(初四),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

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幼子胡亥最受疼爱,请求跟随着去。

始皇答应了他。

十一月,来到云梦,在九疑山祭扫虞舜。

泛舟顺江而下,游藉柯,渡海渚,经过丹阳,到达钱唐,滨临浙江。

由于波浪险恶,便西行一百二十里,从狭窄处渡江。

登上会稽,祭祀大禹,望见了南海,并竖立石碑歌颂功德。

回程,经过吴县,从江乘渡船。

傍海而上,北到琅邪、之罘。

遇见大鱼,射杀了它。

于是傍海西行,到平原津时,身得重病。

始皇厌恶谈死,群臣无人敢说死亡的事。

病情到了十分严重的时候,才命令中车府令掌管符玺的赵高写信给扶苏说:“回来参加丧礼,会合咸阳,商量埋葬的事。”

书信已封,当时放在赵高处,还没有交给使者。

这年秋天,七月,丙寅日(七月无此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去世。

丞相李斯因皇上在外去世,恐怕诸公子及天下人叛变,于是密不发丧,将棺材放置在辒凉车中载回,由昔日宠信的宦官陪乘。

凡所到之处,始皇的饮食、百官奏事都和以前相同,宦官就从车中准许他们奏请的事。

只有胡亥、赵高及宠信的宦官五六人知道这件事。

当初,始皇尊宠蒙氏兄弟,非常信任他们。

蒙恬在外为将领,蒙毅常在朝中谋划国事,有忠信之誉,因此即使是诸将相也不敢和他们争权。

赵高天生的没有生殖能力,始皇听说他力气很大,又精通狱政,用为中车府令,派他教导胡亥,决断诉讼案件,胡亥十分宠信他。

赵高犯罪,始皇派蒙毅处理。

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当处死。

始皇认为赵高治事勤敏,赦免其罪,恢复原职。

赵高平素既受胡亥宠幸,又怨恨蒙氏,便游说胡亥,请他诈称始皇的命令杀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认为他说的很好。

赵高说:“如不和丞相谋议,恐怕事情不能成功。”

于是会见丞相李斯说:“皇上所赐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都在胡亥那里。立太子,全在你我二人的决定了。你看事情如何?”

李斯说:“怎可出此亡国的言论呢!这不是身为臣子者应该议论的事!”

赵高说:“你的才能好、谋虑深、功劳大、无怨仇,为扶苏信任,但此五者与蒙恬相比如何?”

李斯说:“我比不上蒙恬。”

赵高说:“那么扶苏即位,必定派蒙恬做丞相,你最后将无法身怀列侯的印玺,归还乡里!胡亥仁慈笃厚,可以作为嗣君。希望你深思熟虑,决定此事。”

丞相李斯认为他说的不错,便和他们谋议,诈称受始皇的诏命,立胡亥为太子;更写信给扶苏,责备他不能开辟疆土,建立功劳,使士兵多受损伤,反而屡次上书,直言毁谤,日夜怨恨,深怕不能回来做太子;将军蒙恬知道他的险谋,不加以矫正,都一并赐死,军队交付给副将王离掌管。

扶苏展阅书信,哭着进入室内,想自杀。

蒙恬说:“陛下在外,并未更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人镇守边境,公子来监督,这是天下的重任。现在随便听信一个使者的话,就自杀,怎知这不是诈谋呢!再上书请求,不准而后自杀,也不晚啊!”

使者催促了好几次。

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何需再请求!”就自杀而死。

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将他交付官吏,囚禁在阳周;使李斯的舍人为护军,然后才回来报告。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想释放蒙恬。

碰巧蒙毅为始皇出去祝祷山川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想举贤能者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认为不可,不如杀掉他。”

就将毅囚禁于代。

于是从井陉到九原。

适逢夏季,辒凉车发出臭味,于是诏令随从官员用车载一石鲍鱼来混乱尸臭。

从直道回咸阳后才发丧,并由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九月,葬始皇于骊山,埋葬深入地下,及于泉水;珍贵奇异的器物,从府库迁来,以充实陵寝。

命令工匠制作机关弓弩,有谁穿地接近陵寝的,便射杀他。

又造作各种机关,在墓道周围挖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水银转相灌注。

上备天文,下备地理。

后宫中没生孩子的嫔妃,下令一律殉葬。

埋葬之后,有人说工匠制作机关,都知道其中奥秘,事关重大,怕他们泄露,因此在送终的大事完毕后,将他们全部关入墓中。

2.二世想杀蒙恬兄弟。

二世的侄儿子婴进谏说:“赵王迁杀掉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掉前代忠臣而用后胜,最后都使国家灭亡。蒙氏,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陛下却想将他们杀掉。杀掉忠臣而用没有操守的人,会内使朝内群臣不信赖,外使将士们离心离德啊!”

二世不听,下令杀蒙毅及内史蒙恬,蒙恬说:“自我祖先至子孙,为秦国累积立功已经三代了。现在我率领三十多万军队,虽然身被囚禁,势力也足以背叛。可是我自知必须遵守道义,不敢有辱祖先的教诲,而忘记先帝的恩德啊!”

于是服药自杀。

扬子《法言》说:

有人问道:“蒙恬如此忠心却被杀死,忠如何可行呢?”

我说:“蒙恬修筑长城,经过高山、深谷,西起临洮,东接辽水,人力不足,死尸遍野,虽忠于其君,犹不足以抵其罪。”

臣司马光说:

始皇开始暴虐天下,而蒙恬就供其差遣,由此可知他是不仁之人。

可是他深明人臣的道义,虽然无罪被杀,仍能赴死而无二心,也足可称道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代帝王野史大全【壹】
释读中国历史117:秦灭六国已经倒计时,荆轲刺秦,注定是一出杀身成仁的悲剧
太子丹:战国最悲情太子,被自己父亲所杀
【阅读悦读丨历史随笔】秦(中)
我论荆轲刺秦
燕国最后的疯狂——荆轲刺秦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