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箭在弦上:绥靖政策与合纵连横


希特勒一上台,就执行全面军事化的国策。

纳粹建立了许多准军事组织,保证所有年龄段和职业都能找到“归宿”。

成年男性加入党卫军,年轻人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主妇们可以加入纳粹党妇女联合会,留给小女生的还有德国少女联盟。

一家子说不定可以在纳粹党代会上碰头,开个家庭聚会。

德国街头到处都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制服,以至于老百姓调侃说国防军只能穿便装上街才能和其他人区分开。

1933年10月,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会议,摆脱了一切国际束缚。

1935年3月,希特勒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违背条约规定的十万国防军限额,扩充德军。

希特勒早在3年前就表示,德国军队由“十万人或二十万人还是三十万人”组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拥有八百万常备军”!

1936年3月,德国单方面违背《凡尔赛和约》,派兵进驻禁止驻防的莱茵区。

面对德国的公开挑衅,英法却置之不理。

当时法德边境的法军多达十三万,人数远远多于德军。

希特勒说:“如果当时法国人真向莱茵区进军,我们就只有撤退,别无他法,因为我们当时拥有的军力连稍微抵抗一下都办不到。”

可法军却眼睁睁看着德军进驻莱茵区。

没多久,希特勒又和墨索里尼一起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

这是德意“钢铁同盟”的第一步。

英法再一次退缩,默许纳粹德国的“秃鹰军团”进入西班牙。

希特勒大受鼓舞,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吞并奥地利。

这个任务难度不大。

奥匈帝国在一战战败后解体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欧小国。

其中奥地利与德国“同文同种”,都是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而且早有纳粹分子活动。

1938年2月,希特勒把奥地利总理舒施尼格召到自己的山庄,迫使他同意任命奥地利纳粹首领赛斯-英夸特为内政部长。

舒施尼格回国后,企图发起公投决定奥地利独立问题。

希特勒威胁出兵侵略奥地利,舒施尼格不得不辞职让位给赛斯-英夸特。

3月12日,新总理赛斯-英夸特宣布奥地利并入德国。

希特勒完成了连俾斯麦也不曾实现的伟业——德奥统一。

元首的威望空前高涨,他的肖像被印在德国邮票上,如同古罗马人在钱币上印皇帝头像一样。

下一个受害者是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战略位置紧要,工业也很发达。

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德意志人居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区。

德奥合并后,捷克斯洛伐克陷入被德国半包围的状态。

希特勒咆哮道:“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

但捷克斯洛伐克自身有一定的实力。

该国著名的斯科达兵工厂,产量一度相当于英国各兵工厂总和。

它生产的枪械远销中国,捷克造机枪是抗战历史上的明星武器。

而且,捷克斯洛伐克同英、法、苏都订有盟约。

一旦开战,德国说不定要三面受敌。

对此,希特勒发挥了其娴熟的外交技巧。

他一方面宣布苏台德区是德意志人聚居区,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应该实现“自治”。

另外他又声明,这是德国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面对咄咄逼人的希特勒,英国和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

这种政策的要点在于牺牲弱小国家,满足德国扩张的愿望,避免本国卷入战乱而英法两国更希望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和斯大林两虎相争,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为此,1938年9月,年近70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多次飞往德国,只为向希特勒“寻求和平解决办法”。

希特勒表示,如果不割占苏台德区就直接出兵。

最终,英法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两国照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旦拒绝英法建议,就要负挑起战争的责任,而且不会得到任何支持。

遭到侵略威胁的小国,如果不乖乖割让领土,就要担负挑起战争的责任,这真是奇特到极点的逻辑。

1938年9月29日,这出丑剧终于演到终幕。

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了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

墨索里尼根据德国外交部几个小时前交给他的建议,提出了解决方案。

次日凌晨,他们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著名的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而捷政府代表则在旁边的房间里等待,直到协定签订后才得到通知。

张伯伦打着哈欠,满不在乎地把协定文本交给了可怜的捷方代表。

苏联闻讯后,表示愿意履行盟约出兵支援。

但苏联和德、捷都没有交界。

卡在援捷要道上的波兰,此时正忙着趁火打劫,割占了捷境内波兰人聚居的切欣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单凭自身的力量无法抵御德国,只能接受慕尼黑协定。

这是小国的悲哀。

张伯伦铁了心向德国让步,当时还是议员的丘吉尔提出加强英国防务,张伯伦却建议他“吃一片阿司匹林”。

在英法的配合下,希特勒兵不血刃取得了大片土地。

张伯伦反而吹牛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他在家信里说:“通过运用小心谨慎的外交活动,我们可以防止战争,也许可以无限期地防止。”

他似乎忘记了,法国人预言的二十年休战,就要结束了。

慕尼黑协定没有满足希特勒的野心,反而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台德区绝不是希特勒的最终目标。

1939年3月,德军开进布拉格,失去边境防御的捷克人束手就擒。

希特勒接着威胁波兰,要求索回《凡尔赛条约》规定为自由市,接受波兰管辖的但泽,这就是所谓的“但泽或战争”。

英法已经无法再退让了。

张伯伦被迫在下院宣布,英国将保证波兰的独立。

欧洲局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关头。

随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德意友好同盟条约》,两国结成“钢铁同盟”,约定战时互相援助。

此时,英法必须和苏联联合起来,才能遏制德国开战的企图。

4月,英法苏开始尝试结盟会谈。

8月,三国在苏联举行军事谈判。

但英法并未意识到形势的紧迫,他们派往苏联的代表,竟然是慢悠悠乘船过去,和去年张伯伦飞往德国进行谈判产生鲜明对比。

英国代表团团长仅仅是一名退役的海军上将,他甚至都没有签约的授权。

苏联人很快失去了耐心,21日,苏方声明长期休会。

这一天英国代表签订军事条约的全权证书才寄到,很明显代表团团长已经用不着了。

希特勒当然不会放过拉拢苏联的机会。

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访苏,随即和斯大林、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会谈,当晚就和莫洛托夫签署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该条约还有个秘密附属议定书,苏德两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虽然历史证明,一般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都是用来撕毁的,但该条约使德国在二战初期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也赢得了一段备战时间,不至于首先就和德国单独开战。

不过,许多人认为同纳粹德国讲和、一起宰割小国是可耻的。

纳粹德国的高官们为里宾特洛甫的外交胜利而欣喜。

现在,希特勒的战车可以放开油门向波兰碾压过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曼底登陆,盟军集结288万大军最后伤亡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因为大国不能担负相应责任
【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希特勒的终极野心到底是什么?他梦想中的德国究竟有多大?
为了躲避战争却养大了恶魔,祸害了全世界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含义、实质、破产、表现、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