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远之思评道德经-13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本章老子继续讲他的为人之道。

这里,被后人誉为“处人间世之第一人”的老子(明袁宏道语)又有独到见解,他将社会中之得宠与受辱等同,认为人对“宠”、“辱”(等名利)反应强烈(若惊),说明人还有欲其身,有私其身。

按老子无私无欲的为人原则,人有私有欲也必有“大患”。

所以为了“无患”,就必须“无身”(无我),即不得有别于人,有显于身。

我身即天地之一物,内外无异,又何来“大患”?

具体而言,老子认为那些被人引以为荣的“得宠”,并非是“荣”而是“辱”,所以本章一开始老子就将“宠”、“辱”等同。

这又如何理解呢?

清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解释说:“宠人者上人,宠于人者下人”,为“人下”,不是“辱”又是什么呢?

所以老子将“宠”定为下。

对此,明代释德清作进一步解释:“宠为下,谓宠乃下贱之事也。譬如僻幸之人,君爱之以为宠,虽卮酒脔肉必赐之。非此,不见其为宠。彼无宠者,则傲然而立。以此较之,虽宠实乃辱之甚也。”(《老子道德经解》)

“得宠”一时无非是被用一时,宠爱相加无非要下人加倍回报主子。

在这里,宠爱相加与加倍回报是相等的,但主子与下人的人格却是不平等的。

然而遗憾的是,“世人皆以宠为荣,却不知宠乃是辱”(释德清语),有的还“受宠若惊”。

这“受宠若惊”,按老子看来,要比“不知宠乃是辱”更坏,说明“受宠若惊”之人实在是太“迷之于荣宠”(王弼语),有私有欲表现得太强烈。

而一旦迷于荣宠,按老子无私无欲为人原则来看,这“大患”也必定“返之于身”(王弼语),这“大祸”也必定降至于你。

为了免于祸患,老子再次提出“无身”原则:这“无身”是天地委形于我,我就不能有显于身,有别于人。

这在东晋张湛《列子·天瑞篇注》说来,“我身即天地之物”,“外内不得异”,这样强盗小偷又怎么会光顾于你?

强盗小偷不来光顾你,又何来“祸患”?

既然天地委形于我,不得有显其身,有别于人,就没有必要“饬爱色貌,矜伐智能”,就没有必要“横仞外物以为己有,标名氏以自异,倚亲族以自固,整章服以耀物,藉名位以动众,封殖封货,树立权党”(《列子·天瑞篇注》)。

如果无私无欲,又何来“祸患”?

然而,人又往往不明白这些,总要有别于人,有显其身,以“得宠”显我人生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好不到哪里去,如为显事君之我,比干剖心、伍胥乘潮;为显行道之我,孔子伐木于宋绝粮于陈……

鉴于此,老子提醒:“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样,无身(无我),就“无物可以损其身,无物可以易其身”(王弼语),傲然而立,无身反成有身(贵身),以此去处天下,天下就可以寄托之,所以尧能因四岳,禹能因江河,凡人百姓愿随圣贤(宠辱不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而远小人(如宠辱若惊)。

这就是《老子》本章最后说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导读(十三)——道经 · 第13章
浅谈道德经第十三章(010)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道可大小
原文朗读《老子道德经》【13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无身无我
篆刻老子|无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