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探山海关(上)

说起山海关,可谓妇孺皆知。而我读小学的时候“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便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了烙印。第一次站到山海关雄伟的天下第一关城门楼前,是在30多年前,只是匆匆路过拍张照片,那时山海关尚未开发,天下第一关城楼就在公路边。二去山海关时,山海关早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隔栏向内拍了一张天下第一关城楼全景,在附近只用了半个多小时赏景,自以为赏到了全景,于是写了一篇游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但没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仍是一大遗憾。于是,本次自驾游的第二站,就是三探山海关。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地创建,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此番到达山海关时至傍晚,住宿、停车后就急不可耐地来到山海关古城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斑驳的城墙,它无声地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山海关城门有四个,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我们夫妻是从南门望洋门进入。南门因南面是大海而取名望洋,是古城四门中最热闹繁华之处。城楼上悬挂着“吉星普照”金字牌匾,字体苍劲有力。

见附近就有登城墙路口,赶紧上前,门已上锁,打听值班人员,方知已经下班,要想登上城墙,只有等到明天。

正对南大门的是古城南大街,古老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彩绘斑斓的山海关古玩城,显得古老而艺术。

大街两侧小巷四通八达,干净整洁的巷子,牵引着我们的脚步,近距离见到了一些古民居建筑。

意外见到战山海景区,战山海暂未开放。经查,战山海就是原来的平西王府,这座王府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102),字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省绥中县)人。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吴三桂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屡立战功,累迁宁远团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归降清朝,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此后平定农民起义,攻城略地,颇有功勋。顺治十六年(1659年)镇守云南,后攻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并将其处死,晋封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开启“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同年秋病死,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其孙吴世嗣位。

王家大院,在战山海隔壁。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位于山海关古城内东三条路南,这座老宅的主人曾拥有半个山海关的阔绰,所以历史上王家大院也有着“南半城”的称号。王家大院的外围矗立着许多雕刻精美的动物石柱,它们的作用是拴马绳,彰显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主人是山西富商王三佛,他既有儒生的风度,又有商人的善解人意和精明。

据说,王家虽然非常富有,但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忠义、善良、慈善的精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整个屋子里上上下下都已入睡休息,突然听到了低沉的敲门声,原来,三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要讨饭吃,王家老爷将三人领进屋子里吃饭,三人吃完后不但没有道谢还比划着要睡觉。

下人觉得乞丐不可理喻,王家老爷想着外面冷,安排客房让三人休息。第二天,房间里空荡荡的,乞丐没有带走一针一线,但他们睡的床上留下了三尊金佛,主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佛爷来考察我的人品来了。于是王家每天烧香拜佛,礼佛,当地人尊称他为“王三佛”。

王家大院现为民俗博物馆,有皮影馆、私塾馆、婚俗馆、民间传说馆以及陈圆圆旧居。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被名士争相攀求。红颜薄命,先被田弘遇所掠,献给了崇祯皇帝,却没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但后来陈圆圆被抢走,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演绎了一段“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因为时已晚,王家大院大门关闭,没能亲赏,稍有遗憾。

古城中一尊福字石碑,既古老又吉祥。

一组南大街绸布庄的雕塑,表现了商人之间正在洽谈买卖的情景。

一尊猫婆正在出售正宗重庆小面的雕塑栩栩如生。

不知不觉来到居于城中心的钟鼓楼。钟鼓楼四面皆有名字、有门洞。东为迎仙、南为海通、北为观峦、西为朝京,各有含义。

行至钟鼓楼,天色将晚,无奈返回。

次日早,心怀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的梦想再次开车从山海关南侧的4洞门进入景区。

一幅嵌有电子显示屏的“山海史诗、长城传奇”的巨大浮雕展现在眼前,给人一种震撼。

一棵几百年的柳树下,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石碑引人注目。

(此片为金平拍摄)

旁边是高大的袁崇焕横刀立马的塑像。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据袁崇焕塑像下石碑介绍,天启二年(1622),明军在辽东接连惨败,后金夺城略地,袁崇焕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不久,他自请守卫辽东,驻守宁远。兵部尚书孙承宗任督师,镇守山海关,且更加倚重袁崇焕。袁对内安抚军民,对外整饬边防战备,成绩显著,严厉执法,军纪大有改观。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城,袁崇焕率将士誓死守城重创后金军。因功升任辽东巡抚,次年五月,指挥宁锦之战。崇祯元年(1628)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督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京师,袁崇焕闻警入援。终被崇祯帝下狱处死。

本想去登天下第一关城楼,却在不远的小巷中遇到一个三轮车夫,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4人坐上三轮逛古城,在古城大街小巷中穿行,十分惬意。

来到山海关西门迎恩门,高高的城门上“山海关”三个大字,鲜艳夺目,城楼上“迎恩楼”三个大字,金光耀眼。

迎恩楼是明代驿道、清代御道及明清时期贡道必经之处,故名“迎恩”,意为迎接皇帝恩泽,迎恩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毁于1953年,这座迎恩楼是2005年重建的。

迎恩楼内侧悬挂的“详蔼搏桑”匾额,据说是乾隆皇帝与刘墉在山海关驿站居停时谈论,由君臣共同完成的天下唯一一副墨宝。

刚来到西门时,那车夫介绍当年关内人闯关东就是从这个大门穿过的。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从城中心的钟鼓楼旁边两处闯关东的组雕看,车夫的说法言之有理。

不远处承恩驿影像城门前,有乾隆巡行的一组雕塑。乾隆是一位与山海关有着诸多渊源的皇帝,他每逢回盛京祭祖或祭司长白山,经过山海关时都要在行宫住脚。乾隆还曾经与纪晓岚在山海关对出“水月寺鱼游兔走,山海关虎跃龙飞”的佳对,这组雕塑表现的就是乾隆皇帝初下御笔,官员上前迎接的场景。

街巷中,见到雕刻精致并有“节制四镇”四个大字的石制大牌坊。

一座房头上的“关宁铁骑”,场景再现,立体真实,似乎杀声四起,鼓角相闻。

车行中一座由士兵塑像把守的名为“镇东威远”的彩绘高大牌坊赫然在目,下车观赏,只见这是一组由正房和两面厢房组成的建筑群。据车夫介绍,这是当年吴三桂的点将台。

正房前有阵容整齐的士兵群体彩塑,从正房上的牌匾可见,原来这里是山海镇总兵府。

旁边是一座同样有士兵塑像把守的龙城大酒楼,看上去是有点历史的。

当再次来到山海关古城中心的钟鼓楼时,我执意要去登楼观景,于是买票登楼。

东为钟亭,西为鼓亭。

应了晨钟暮鼓之说。

钟鼓楼主楼为文昌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双层,高13.3,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民间认为他能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是读书文人、求功名者最尊奉的神祗。他为官清廉,曾经七十三次化身人间。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自周朝以来列入祀典。农历二月初三为其神诞日。

墙面上有名人展示。

明清举人榜。

身居钟鼓楼之上,古城四面主街道景色尽收眼底。

钟鼓楼是山海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为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徐达修筑长城、兴建关城时所建,后经重修,重建,改建,1952年因妨碍运输拆除。现在的钟鼓楼为2004年重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关”游散记
山海关古城,你了解多少??!!
山海关古城景区
寂静的山海关古城
山海关被骗记:聊聊你在国内旅游曾经遇到过的那些骗局!
秦皇岛0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