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城浚县

海棠花(中华通韵)

初春绽放第一枝,

多彩多姿心已痴。

雨打风吹仍艳丽,

芳香到处有人识。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浚县古城

一城飞落运河边,

古迹蕴藏千百年。

历史人文难说尽,

独怀魅力客流连。

那天,我们离开南坪,傍晚时分来到大山附近住宿,华灯初上,偶见河对面一座古城,灯光璀璨,很是诱人。于是,我们决定次日去探访这座古城。

急于揭开古城之谜,一大早就出了门,过了一座桥,见到中国大运河的石碑,很是惊喜。据当地人介绍,古城旁边的河流就是大运河,这座古城叫作浚县古城。

浚县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是一座因大运河而兴起的城市,浚县,商代称黎,西汉置县,北宋政和五年(1115)改称浚州,明初,降州为县,改称浚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两处(隋唐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浚县古城面积2.1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有城墙、钟鼓楼、四合院、寺庙等历朝历代建筑群几十处。一处处历史古迹、一处处文化遗产,诉说着古城的人文千年。

小径上一片鲜花彩树,立即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彩色的世界。

一树树的粉色海棠花,倾情绽放。

一枝枝紫红色的海棠花,惹人喜爱。

一簇簇圆球状的红叶花,清新靓丽。

最为亮眼的是一座两层飞檐翘角的城门楼,这是古城北门,城门墙上刻有“北迎紫极”4个大字。旁边有红色的国旗雕塑“共筑中国梦”。城门楼上彩旗飘扬,红灯如瀑,把整个城门楼打扮的既靓丽又壮观,各种车辆均可进入城中。

令人奇怪的是,刚才还有车辆通过,而转眼再看却有栏杆阻止车行,心中很是纳闷儿,后来听同行的朋友说,这些栏杆叫做自动泊车设施。当允许车辆通行时,这些栏杆会自动降到地下。

进到城内,只见街道整洁,房屋古色古香。门店鳞次栉比,红灯高挂,树上也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彩饰灯笼,为古老的街道增加了几分鲜亮。

沿城墙边行走,各种海棠花争相绽放,原来这里叫海棠谷。

红色的海棠花开得热烈奔放。

粉红色的海棠花一簇簇,花开正艳。

深紫色的樱花,开得密密麻麻。

一尊文人的雕塑,与花海相得益彰。

一树树大红色的海棠花,还是首次见到。

粉色的海棠花更是满目皆是。

大红色的海棠花,一朵朵拥挤在一起,竟成了一个绣球。

粉色的桃花把长长的城墙打扮得多姿多彩。

人在其中,如同走入花的世界。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一片海棠树为古城的角楼增添了秀色。

长长的城墙向远处延伸,很是雄伟壮观。

旁边小巧玲珑的公园,牵引着我的脚步,原来这里汇聚了诸多名人吟诵海棠花的诗词,令我大开眼界。

陆游的诗《花时遍游诸家园》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恐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唐寅的诗《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引人驻足的是,一面砖墙镶嵌的长诗,并未标注作者,上有三希堂等诸多印章。经查阅,页首“雪堂余韵”为乾隆皇帝御笔。长诗《黄州寒食二首》,史称《黄州寒食帖》,数次入藏皇家内府,三遭火灾,又流落民间,作者为苏轼。《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政治思想的幻灭,也是东坡率真生命的开始。

五彩斑斓的公园中央,一座石柱上镶嵌了龚自珍的名句:西厢花影怒广湖。

一座凹凸不平的大石碑上镶嵌着邓颖超的文章《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此文邓颖超借海棠花开,倾诉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之情。

还有王羲之,朱熹等人关于海棠花的诗句。

沿城墙边还有民俗珍奇的展示。

木船与铁锚。

房头上巨大的授时图。

古时钟日晷。

石碾。

可以拴马、喂马的石槽。

这些都是久远的农耕记忆。

白色圆柱形的粮仓名为黎阳仓,是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是政府为了调控粮食价格和储备粮食而建的,其紧邻永济渠和黄河,水运十分便利。

在黎阳仓遗址,目前已勘探了84个仓窖,按照容积面积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可见其规模之大,且还有尚未发掘的地方,古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黎阳仓成为运河航运最后辉煌的见证。

鲜花萦绕的一处遗址为“再成轩旧址”。此处旧址为清嘉庆六年,知县熊象阶建,浚县《嘉庆》、《光绪》两部县志成书于此。

另一处是“花厅旧址”。据清嘉庆县志图载,花厅建在高台之上,是官员接待来访人员的会客之所,面阔三间,其中客厅两间,两套间为签押房,官员可以在此批阅、判定一应公事。

还有一处监狱旧址。

听说有浚县县署,我们好一顿寻找,终于寻到。浚县县署始建至今600余年。围墙围起,石狮守卫,显得古老而威严。县署大门对联,上联:浮巍巍风骨万年泽宝地,下联:衙淇汤汤流韵千载惠斯民。

两边各建有一个亭子,左侧为旌善亭,设于明朝,内置红色木牍。用于公布当地善事善举,以示褒奖宣扬。

右侧为申明亭,设于明朝,内置黑色木牍。用以公布当地坏人坏事,以示惩恶劝诫。

从旁边一座“浚县公府重建石碑”可见,浚县县署于民国时期重建。

进到县署,一道仪门赫然在目。仪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即“礼仪之门”。仪门平常关闭,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打开,以示隆重。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东侧为知县日常出入的“人门”,西侧为提审人犯或押解死囚的“鬼门”。

旁边一座古老的德政碑,字迹已难以辨识。

仪门两侧建有贤令祠和土地祠。

仪门的西南侧就是监狱,这叫“东祠西狱”。

穿过仪门,大院中间便是一座“公生明”的石牌坊。衙署里所立的这种牌坊,其目的是告诫官员要秉公理政,所以,亦称“戒石坊”。

中间是石栏围起的浚县正堂。正堂的对联,上联:忠肝义胆堂堂正气赛天地,下联:铁面冰心凛凛英风振古今。

内有琴治牌匾,两侧对联,上联:息讼恤民情上下浚疏莫要防川于口,下联:摒私遵国法晨昏惕厉常如负岱在肩。

我曾去过几个古代县衙,从未见过琴治这样的牌匾,经查阅方知,古代县衙大堂后面的二堂,叫做琴治堂。琴治堂这个雅名来自于《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当年在山东省的单父县担任县令时,身不下堂,鸣琴理案,把单父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他的后任知县也是孔子的学生,叫巫马期,整日奔波于民间,凡事都率先垂范,亲自去做,虽然同样治理好了单父,本人却感到非常劳累,就去请教宓子贱,宓子贱对他说:“我着重于用人,你着重于办事,用人者安逸,办事者自然劳累。”后来的地方官为了炫耀自己能像宓子贱一样“知人善任,政简刑轻”,就把二堂叫做琴治堂了。

明镜高悬牌匾下是县令的座位,两边有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牌子,神圣而庄严。

左前方为喊冤鼓。

一侧为仪仗、官轿等。

一侧为刑具囚笼等。

正堂两侧建筑是东、西班房。班房是指衙门里衙役当班的地方,三班六房是清明时代府州县吏役的总称。三班指皂、壮、快三班,都是衙役。班房内的设施比较简单,只是有普通的桌子,凳子与桌案。

东厢房有吏房、户房、礼房。

西厢房有兵房、刑房、工房。

此为六房,也叫房科,是县衙的职能部门,负责办理日常公务,分别与中央朝廷的六部对应。在这里工作的人员统称典吏,他们虽无品级,却是衙门内的实权派。

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等;户房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兵房掌军政;刑房掌刑法、狱讼等;工房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穿过大堂,东有友竹轩。友竹轩又称赞政厅,是师爷的办公之所。

西有永丰库。就是储藏户籍、土地册籍、图籍和文书档案的库房。即所谓“东幕西库”的格局。

县署内建筑四通八达,相互连通。

墙面上到处镶嵌了官箴,有一副官箴为:“人臣之公者,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官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

有宋朝的陆游诗《蜀中北窗主卧有作》

此生虽天命,人事长相参。

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

另一副官箴:

“凡名士大夫者,乃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虽有他美,莫能自赎。”

不仅墙上,而且木柱上也有官箴:

官能清则冤抑渐消,吏能廉则风俗自厚。

宋朝包拯的诗《拒寿礼》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清朝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还有一首明朝的胡守安诗《任满谒城隍》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清朝郑板桥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沙掷去不为官,襄案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墙上还有“明代吏治”等牌匾。

有一处浚县历任县令清廉楷模展示的建筑。

行走期间,随处可见为官之道,抬眼便有廉洁诗词。这些官箴、诗词、吏治,每每让我驻足阅读,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廉洁为官的教育。

一座宅门,是县官的住所。按照传统的“前朝后寝”的建筑布局方式,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居住在办公场所的北面。明清时县官的住所就在县衙中轴线的最北端,免费居住在此是他们的权利,但更是一项严格的义务。法律不允许官员在城中的其他地方另置住所,必须居住在县衙的高墙深院之内。他们所住的宅院就称之为“内衙”,或“后宅”等。内衙的出入口就是县衙建筑群中轴线最北端的“宅门”。

有一处天理国法人情的建筑。

进入宅门后见到几座土圆仓,是仿照黎阳仓的形制兴建的,也是当地政府用于存储粮食的仓库。

东西各有一处吏廨。

东侧吏廨是县丞主簿展。

西侧吏廨是清朝官服展。

县署最高的建筑是瑞凤楼,即县署的三堂。以三堂为主体的区域,东西两侧亦建有廊庑各五间,即东、西厢房,是官员及其家眷、亲属、常随等居住生活与工作区。

“三堂”主要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讨和处理政务所在,有些事涉机密和不便公审的案件,如奸情花案等,也在三堂审理。

东厢房里的塑像是老师正在给一个少爷授课的场景。

西厢房是小姐的闺房。

旁边还有各种石碑的展示,其中一块石碑是大明弘治的诗刻。

出了浚县县署,大墙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冯玉祥的一段话:“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修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军队是人民的武力。”落款是中华民国十七年一月一日冯玉祥的这段话中的人民情怀,令我生出一种敬佩之情。

县署路东南一组塑像,引人注目,一位先生端坐桌前为人代写诉状,一位妇人带着小儿正先生求助。这组塑像再现了古时百姓申诉打官司的情景。

游览了浚县县署后,又来到典史署。

里面是一处四合院,院中有四位官员正在执行公务的塑像。

行不远,又见到文庙。浚县文庙又称“孔庙“、“文府”,建于1373年(明洪武六年),明、清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文庙坐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石制的棂星门高大而壮观。

文庙中有半月形水池,称为“泮池”,横跨半月形水池中央上的石头拱桥俗称“状元桥”。在古代时的每一年度中,春秋两季都要在文庙举行祭祀孔圣人的隆重庆祝活动,读书人中考取状元和秀才以上者才有资格从“泮池”中央的“泮桥”上步行而过,径直去大成殿参拜教育师祖——孔老圣人塑像,其余人等只能从“泮池”旁的两侧绕道而行,所以古代的人们就将“泮池”中央的“泮桥”,称为“状元桥”。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穿过正门,里面的四合院建筑都是红墙灰瓦,一侧有玻璃罩起的古石碑。

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诸牌位。

院内古松参天,玉兰花开得正艳。

出了文庙,街面上一座小楼,很是亮眼,门楼是灰瓦顶,垂花门石雕,墙面有花鸟砖雕,木门上有牡丹如意木雕,一座小楼汇聚了三雕艺术。门两旁各有一个泥咕咕的雕塑。

泥咕咕起源于隋末,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

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下来,流传至今。2006年,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这座小楼墙面上的牌子上看这是社学的旧址。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地方官奉朝廷诏令在乡村设立。内有阴阳学、中医学、学堂,属地方文教机构,创始于元代,至清末而终结。从门眉上晒咖啡的牌匾,这里应该是一个咖啡厅,但大门紧闭。

街上,鲜花将墙壁装扮得五彩斑斓,座椅旁边立柱上都写有箴言,在座椅上小憩,也充满了特有的文化自豪感。

一座“保家卫国”的高墙建筑,从资料片可见,这是浚县兵役局旧址。

街道上一座黑漆木牌坊,一面挂有“南山之寿”的牌匾。另一面则挂有“黎阳旧治”的牌匾。

沿街道行走不远,便来到古城西门。西门同样是红灯高挂,彩旗飘飘,巍峨靓丽。大门楼前两侧各有一只巨大红色泥咕咕,也为西门增色不少。

西门旁边是灰墙绿脊古老的关圣庙,旁边金色的聚财龙鱼雕塑,给古城增加了一道风景。

另一侧为过云楼,是一座古老的戏台。戏台前,霸王和虞姬彩色雕塑,正在演绎着《霸王别姬》的故事。

从这里可以登上城楼。

登上城楼,只见圆形城墙围起的城楼,端庄秀丽。一面“浚县”旗帜高高树立。

 城楼上有明正德五年城池示意图等图示。古城曾经的格局一目了然。

城墙之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像一条彩带向远处延伸。

俯瞰街市,灰瓦灰墙,整洁干净,远处街中心的那座高楼是文治阁。以文治阁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8条小街、36条小巷。

那座米黄色门面的楼房是浚县电影院。

再看城外的风光,一座古桥横跨于大运河上,这座桥叫做云溪桥,初建于明代(公元1508年)是木桥,清代(公元1566年)又改修为石桥,桥长60,宽10云溪桥,历经500多年,桥身依然完好坚固,是仅存的两座古桥之一,也是大运河上的重要遗迹。

高台之上有两人用力撑起的古铜色的小船雕塑,表明这里河上曾经的航运兴旺发达。

城墙外有一座古碑,字迹模糊,大概是黎阳城县志序。

整个城墙保存基本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有多处城门,在西侧就发现了有三道门。

古城墙是顺着大运河而建,所以城墙不是直的,而是弧形的。至今,大运河还发挥着水利作用,被称为“活着的遗产运河”。

千年浚县古城,偶然地发现,却有意外的惊喜。那片鲜花盛开的海棠谷、那公园中古老的诗词绝唱、那一座座造型奇特的黎阳仓、那座保存完好、设施齐全、还赋予了现代廉洁箴言及古老诗词元素的浚县县署,这些总是在脑海中萦绕,难以忘怀。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也许一个有历史的地方,更能打动游人的心。抚摸着古老的城墙,感受到的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绵长悠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鹤壁:黎阳古城
豫·鹤壁:浚县古城--数次整容后重现“山河襟带”旧貌
一座六百多年前的大明古城--浚县城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三十九:走进浚县古城
文化旅游东风劲魅力古城谱新篇
浚县古城一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