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潍坊市2022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展示十三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主体三融合” 实践教学模式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摘要:学校以创新教育路径、改良教育方法、更替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为教学模式改革基点,在校企协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进程中,建构“双主体三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企业主载体,学校主导体为主体,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依靠企业生产项目融合学校教学内容,借助“企业主载体”的先进工艺,打造项目化课程,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内容前沿、理实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素养与技术技能的适应性。通过企业岗位场景和学校课堂场景融合,使学生身临生产岗位实践学习,搭建多“岗位化”的教学平台,构建生产性实践教学场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用人目标融合。
关键词:主载体  主导体 项目融合 场景融合 目标融合
一、实施背景
我国正处于一个化工工业急速发展时期,在高端化工行业产能不断扩大、绿色化、可持续化、智能化的生产形势下,培养高端化工生产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山东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历史机遇,需进一步提升高端化工产业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服务我省化工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建设化工强省做出贡献,这对产教融合的发展服务与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施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学生为本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岗位适应的教学理念,经过试点到全面推广实践,形成双主体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为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试点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主要内容
学校以创新教育路径、改良教育方法、更替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为教学模式改革基点,在校企协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进程中,建构双主体三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企业主载体学校主导体为主体,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依靠企业生产项目融合学校教学内容,借助企业主载体的先进工艺,打造项目化课程,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内容前沿、理实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素养与技术技能的适应性。通过企业岗位场景和学校课堂场景融合,使学生身临生产岗位实践学习,搭建多岗位化的教学平台,构建生产性实践教学场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用人目标融合,明确学校主导体教学方向,实施生、校、企命运共同体式的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专项培育,为企业输送直通人才。        
       1  “双主体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发挥企业岗位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协同共教机制
制定适应性教学计划。以完成岗位项目为目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场景化、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平台,通过企业工作过程序化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实践课程按照层次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模块课程、强化专项技术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针对学生特点和能力,确定课程数量,统筹安排课程顺序,制定课时和学分分配方案,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制定拓展学生素质的教学计划,指导理实融合课程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过程对接岗位适应性的要求。
实施项目化融合教学内容。以掌握岗位技术技能为目标,通过企业工作过程的序化与教学内容融合,将企业新规范、新标准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典型生产案例融入岗位模块课程,将企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强化专项技术课程,将企业创新科技项目融入素质拓展课程,企业岗位证书和技能证书同步,将企业核心理念、企业优秀文化贯穿整体教学内容,打造项目化的实践课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对接岗位生产内容的要求。培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岗位工作能力强、组织管理水平高的适应性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路径
2.重构实践性教学形式,搭建岗位化教学平台
实施岗位化教学场景,拓展教学组织手段。企业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主要承办者,学校作为引导者,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分阶段、分企业、分岗位进入企业强化技能训练,将教学场景由传统的课堂迁移至生产岗位,填补传统实践教学中虚拟生产现场教学缺陷,形成岗位与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组内轮转、组间微调的岗位化调配制度,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校主导安排生产性实践岗位。通过岗位场景与课堂场景相融合,开展理实融合实践教学方法,打破传统集中授课困境,依据学生优势特点,校企共同引导选岗定员,重点培育学生优势技术技能,实现因材施教
搭建岗位化互享平台,激活企业教学活力。通过挖掘校企双方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践基地平台、企业学徒岗位平台、企业生产岗位平台、校企人才直通平台。基于以上平台,搭建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多岗位化教学平台,增强实践教学交互性和体验性,驱动性的将学生由学习者转换为生产参与者,保障学生实践性教育质量。通过该平台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用人的精准直接供应,形成校企收益共同体,激活企业共建多岗位化教学平台活力。

岗位化教学平台建设
3.开发实践教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拓宽生、校、企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并明确划分各自的权责与权重,学生对指导人员教学态度、实践组织、实践指导、自身实践效果等进行评价,学校实践指导人员和监督人员对实践准备、实践过程各环节进行评价,企业指导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生产性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及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的全面综合评价。
构建校企六维质量评价指标库。从实践表现、岗位任务、实践过程、实践效果、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六个维度构建指标库,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实践表现包括执行力、遵守纪律程度、业务操作规范度、实践材料准备情况等指标。岗位任务包括岗位与专业的契合度、技能提升度、实践工作连续性等指标。实践过程包括职业态度、沟通协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创新能力等指标。实践效果包括实践报告、实践作品、实践荣誉、实践答辩、毕业设计等指标;职业技能包括业务熟练程度、岗位能力提升程度、岗位技能熟练程度等指标。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职业习惯、再学习能力、劳动安全事故等指标。
注重过程评价的形成性质量评价体系。过程评价结合生产岗位工艺标准,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考核,所有任务完成后取其平均分作为项目任务考核成绩;在课程讲授完后,每名学生在技能库中随机抽取三个核心技能进行考核,取其平均分作为核心技能考核成绩。结果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分阶段、分层、分级进行评价。阶段性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发挥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定制化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成长。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成果成效
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教学成效成倍增长,学生受益面广。目前该教学模式已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推广应用至学校31个专业,覆盖培养学生累计4500余人、校企参与该模式教学150余人。经该模式培养的学生薪资由20184069.5元增至20204926.5元,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2018年的96.3%增至2020年的99.6%,毕业生满意度达98%。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基础扎实、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现场快、发展后劲足,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肯定。
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现最大化成长。该模式培养下的学生累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38项;获挑战杯等省级科技竞赛奖励40项,每年增幅约20%;技能证书获取率由2018年的18.6%提升至2021年的49.65%;模式实践以来共79名学生入选山东省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入选比例高达4.2%远超全省高校2%的平均比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得到实践验证。
合作形式多样化,实践平台多样化。校企合作形式不断丰富,由原先的校企冠名班、订单班发展成现有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实训基地共享、专业匠造班、生产性实训基地定期共育、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合作企业近两年增长率为387%,成立生产性实训基地23所,每年能为学校学生提供4800个实践及学徒工位。已建成京博、万华2个产业学院。
合作企业类型增加,实现个性化教学。合作企业由2018年的潍柴雷沃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增至2021年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多领域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育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多领域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培育平台。
四、经验总结
(一)创新学生为本 个性发展 能力培养 岗位适应教学理念
清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教育适应性的特点,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明确学生技术技能提升路径,将教学过程与实际企业生产相对接,突破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操作的难题。以学生为主体,完成适应生产岗位需求的教学导向,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科学挖掘学生优势特点,分类重点培养。教学实施以生产任务为驱动,运用岗位化的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实时加入企业最新生产要素,融合学生兴趣、特长和技术技能优势,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素养。
(二)构建融入实际生产的岗位化教学平台
完善传统实践教学中虚拟生产现场教学缺陷,通过企业岗位场景与课堂场景融合,构建直接融入企业生产的岗位化教学平台。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分阶段、分企业、分岗位进入企业强化技能训练。生产工作过程的序化转为教学内容,运用理实融合的现场教学,让学生融入生产场景,体验生产中的各项操作,学习各岗位上的操作规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构建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岗位化教学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模块化,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重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成生、校、企评价主体,多维视域的形成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权重分明,指标全面,对标岗位,辐射生产项目、实践表现、岗位任务、实践过程、实践效果、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全过程。突出企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以岗位生产特性、劳动安全事故以及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参照,依托评价数据分析,完善实践教学缺项,实现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

五、推广应用

产教融合下的双主体三融合培养模式适用于职业院校工科类专业,该模式主要用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施该模式前,学校应该对企业进行调研,让企业需求与学生需要相关对接。在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讲授专业核心课,做到所授学科真正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企业。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分析和总结,每个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法会存在差别,实施者应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办学经验丨【现代学徒制】机制带动 协议保障 多元评价 一体育人
浅谈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企业需求导向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