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庵梦忆》札记(28)| 不二斋
《不二斋》是张岱小品文里被后世读者引述较多的一篇。

这里面写出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精致,比如“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余于左设石床竹几……”这是永州八记的意境。只不过柳宗元的心境在山林,张岱离不开人间烟火。

“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恍如苏轼夜游承天寺写的小记;

春夏秋冬季节转换又是欧阳修的笔法;

“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这是归有光的笔法;

“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这是沈复沈三白。

读了《不二斋》,难免想到“似曾相识”这个词。不是说他抄袭往生来世,而是觉得张岱的书斋区别于他人书斋的特点不明显。尤其刚刚读完《梅花书屋》,感觉两篇文章是同一锅饺子。虽然《不二斋》增加了室内陈设的内容:“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

                               (不二美术馆,北牖摄于北京798)

从梅花书屋出来,走进不二斋,张岱文人小天地的景观连篇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遍。看了许多花木,看了那么多书,我还是挡不住地想起归有光,还是要问一遍为什么这样的文章大多出在明代?

写书斋,张岱没写过归有光。梅花书屋加不二斋,两篇不敌一篇《项脊轩志》。

归有光的项脊轩里有每一个读书人都曾体验过的喜乐人情,有普通人日常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有作者专心于册页间的少年静气。

张岱这两处书斋里啥都有,就是没有写出静下心来读书的感觉。

                  (不二尚品老菜馆,北牖摄于哈尔滨中央大街)

最后,张岱还是没忍住,写出了“思之如在隔世”。这是怀恋旧日时光下的情难自已,他终于失控了。这句直抒胸臆的话点燃了读者,后世点赞蜂起。有人评曰“是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心祭”,心祭,这个词用的真好。

“思之如在隔世”,这句是典型的画龙点睛。不单是本篇文末的传神一笔,也是《陶庵梦忆》全书的情思凝结。而且,现在看来,这么结尾也是小品文圣手张岱文章的过人之处,是他的独门秘笈。这一手法,他已经用得炉火纯青。

张岱行文章法可以梳理为:放肆笔墨描述昔日生活,末了把情怀一语道破。

                  (战国青铜盖鼎,北牖摄于辽宁省博物馆)



附张岱《不二斋》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㲪。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探奇】不二斋-张岱
宁波博物馆中的“明代书房”
文人书斋的闲情雅趣
明式家具审美情趣之雅舍怡情
历代文豪们书房的楹联,大雅之境!
张岱关于家具的梦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