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国风雅 | 元好问(五、中州集)

五   《中州集》

元好问吸引东北人的一是绝代才华,二是留存了这片大地风华的《中州集》。

尤其是编纂《中州集》,是我们周二晚上围在屏幕前掌灯夜话的理由。

他一直在以一己之力保留金代的文人和文化。

除了上书耶律楚材,觐见忽必烈,他还以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金代史料文献的编撰。

金亡之初,他以政治犯身份被羁管聊城。屋檐之下,活动受限,依旧忍辱偷生,尽力搜集金代文献。他曾向幕主张柔的家人借阅邸报,以为资讯。在留存到今天的元好问书信中,我们能够读到他一直在关心着金实录的下落,他决心编纂金朝历史,抢救和建构金代文化体系。

他所编纂的《壬辰杂编》虽然没能保留到今天,却是元代修撰《金史》的重要取材来源。金代许多重要的人物事件,就是因为元好问的记载而选入《金史》并流传后世的。

一个显例就是对完颜亮的评价。

据说发动政变推翻完颜亮政权的金世宗完颜雍,出于彻底抹黑完颜亮的政治目的,以“美仕”来鼓励官员恶意揭发完颜亮的罪行。以致于后人在金实录里看到的完颜亮是一个弑君上位的阴谋家、屠杀宗室的丧门星、好大喜功的败家子、令人不齿的淫棍。元好问曾专程去拜访前朝老臣贾益谦,贾益谦说金世宗罗织的记录百无一信。元好问的访谈被载入《金史》,完颜亮受到的歪曲才略有减轻。清朝人曾有感叹:“文献中州凋丧尽,赖君大手记完颜。”

他在晚年整理国故,是有功的。

《中州集》是这些系统工程之一。这部金代诗歌总集收录金代二百五十多位诗人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料价值。

这部书是元好问已经投降了蒙古,金代灭亡了之后编辑的。他对故国文化一往情深。从《中州集》里对那些人的称呼,采用官位、职务加字号,可见他在彰显金代的官阶,在维护金代的官僚体系。比方说“礼部闲闲公赵秉文”,赵秉文曾任金朝的礼部尚书,元好问的用意不言自明。

《中州集》收录了我们东北大地上的诗人,还有金国其他诗人在诗句里写到的东北人。

《中州集》里的东北人,最有名气的是营口熊岳王庭筠。

王庭筠是辽宁营口盖州熊岳人。他是金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是米芾的外甥。王庭筠书法独步金代,元好问在《中州集》里给了他八个字评价“文采风流,映照一时”。

《幽竹枯槎图》是他绘画的代表作,为此画题跋的书法作品是他书法的代表作,现藏于日本。(见后面附图)

王庭筠是《中州集》里收录的东北籍第一文学家,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瘦马踏晴沙,微风度陇斜。

西风八九月,疏树两三家。

寒草留归犊,夕阳送去鸦。

邻村有新酒,篱畔看黄花。

这首五律对仗到底,文字清瘦,素笔白描,有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之神韵,却比马致远早了一个时代。

示赵彦和

四柳危亭坐晚阴,殷勤鸡黍故人心。

儿孙满眼田园乐,花木成阴年岁深。

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

家山活计良如此,归兴秋风已不禁。

这首七律首联颔联有唐宋诗风,颈联有刘禹锡、阮籍滋味,尾联流露出陶渊明归园心志。

八月十五日过泥河见雁

家在孤云落照间,行人已上雁门关。

凭君为报平安信,才是云中第一山。

这首七绝就是推荐给《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也不会退稿。

                                                                (王庭筠画作《幽竹枯槎图》

狱中见燕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

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王庭筠曾经有过牢狱之灾,时在章宗年间。困守囹圄时,一只燕子成了他自嘲的伙伴。首句有柳宗元《愚溪诗序》的味道。这首诗写的是郁闷。北牖十几年前写的一组24首《二十四节气新韵》与庭筠前辈不谋而合,同是东北解韵人,相逢竟在中州集。

偕乐亭

日暮西风吹竹枝,天寒杖履独来时。

门前流水清如镜,照我星星两鬓丝。

是否算作一流诗作,起码要看是否用意象说话,语流是否通达。王庭筠的句子具备这两个特点。

送子贞兄归辽阳

青峭江边玉数峰,烟梳雨沐为谁容。

到时为向山灵道,归意如君一倍浓。

且慢解诗,只看这题目,对于东北人来说何其亲切!辽阳是古代东北首府,辽阳就是东北,东北就是辽阳。再看前两句,风景不错;后两句,送行引得诗人自己的归乡之情悄然萌生,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章法。

河阴道中

梨叶成阴杏子青,榴花相映可怜生。

林深不见人家住,道上唯闻打麦声。

王庭筠的诗句,苏、辛的词句。南文北雄,只是一种总体印象,不影响南北诗人诗风水乳交融。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这首五绝,流传较广,我不是很喜欢,也许是直白一些的缘故吧。不知怎么的让我想起了辽代萧观音的《十香词》冤案,心情难免失落。西厢,这个特殊意象,在金代看来已经固定。与王庭筠同时代的董解元,根据唐代元稹(又是鲜卑族的大诗人)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发展到元朝,就被王实甫推上了最高峰——杂剧《西厢记》。董解元的时代距离王实甫的时代,比鲁迅离我们的时代还要近。西厢,是王庭筠那一代人的西厢。

忆漍川

极目江湖雨,连阴甲子秋。

青灯十年梦,白发一扁舟。

漍,这个字读guó。漍川是一条河,在南方。作者在灯前回忆那条河。前两句不足为奇,后两句堪称精品。“青灯”,意境清幽;“十年梦”,纵深辽远。十年纵深的幽幽梦境,都浓缩在“白发一扁舟”的微镜头里。可谓时间长线凝结为眼前一点,诗句里也有几何学上的点线面学问。十载沧桑多少故事,一头白发足矣!南北飘零几度风雨,一叶扁舟尽承担!由此重看前两句,“极目江湖雨,连阴甲子秋。”如果没有连阴雨蓄满秋色里的江湖,何来后两句的纵深舒张?可见这二十个字,没有一句不是精品。王庭筠的文字功力称雄于金代东北名副其实。

                                                                                (王庭筠书法)

再看看王庭筠的词

凤栖梧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栏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王庭筠生逢金朝最为兴盛的世宗和章宗时期,是“小尧舜”金世宗大定年间的进士。既做过州县官员,宦游南北;又荣任翰林修撰,遍览华章,丰富的履历、优越的条件、过人的悟性使他对于宋朝文学营养的吸收极为充分。作为辛弃疾的同代人,这首词在词句锤炼上明显的有与辛词呼应的实力。只不过是没有辛词的气骨,只是学到了辛词的皮囊。前辈加油!

乌夜啼

淡烟疏雨新秋,不禁愁,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

人不住,花无语,水空流,只有一双樯燕肯相留。

这首词深得五代花间词的神韵,就是放在《宋词选》里,怕也是难分伯仲,焉能辨我雌雄。

在写纳兰性德的时候,北牖曾经夸赞纳兰性德文字纯熟,能填写回文词句,功夫了得。王庭筠是纳兰的东北老前辈,走在了晚辈前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到北牖写纳兰那一篇对照一读,品评一下金与后金两代才子谁更风流。

回文词

断肠人恨馀香换。尘暗锁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

其二

客愁枫叶秋江隔。行远望高城。故人新恨苦。斜日晚啼鸦。

其三

白云孤映遥山碧。楼倚一天秋。断肠随雁断。来雁与书回。

被金朝历史记住的辽宁盖州人还有王遵古,他是王庭筠的父亲。出身仕宦门第。根据历史记载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这一点推断,王遵古应该娶了米芾的妹妹,他是米芾的小舅子,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还有王曼庆,他是王庭筠的儿子。能诗,工书画,有乃父遗风。

还有刘仲尹,都是盖州人。我看了一眼我那美丽的东北地图,盖州是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营口和鲅鱼圈中间。金时属东京路辽阳府,所以他们在金朝是辽阳人。不管是营口人还是辽阳人,都是东北人。

刘仲尹的诗来两首:

 

日日南轩学蠹鱼,隐中独爱隐于书。

儿痴妇笑谋生拙,不道从来与世疏。

有生活情趣,格调不低。

 

刁骚短发镊还生,镜里形骸只自惊。

睡枕食槃翻岁月,头风股痹识阴晴。

鸠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

不用暖炉公库酒,试容拥被听鸡声。

不简单哪!铁骨寒风,铿锵有力,不甘沉沦的心愿铺泻满纸,佟二堡人抖精神。

还有一个冀禹锡,是龙山人,现在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辽西第一大河大凌河畔。他做过应奉翰林文字,是个文人,《中州集》说他投水而死。

还有一个邢具瞻,是辽西人,他的诗《出塞》“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写的真挺好呢!

再说几个辽东人,文叔、高宪、李献可,一人一首诗。

客 舍

文叔

秃襟纳褐破书囊,十五年来客异乡。

生事阱中摇虎尾,穷途天上转羊肠。

三朝不遇冯唐老,半夜悲歌宁戚狂。

独倚牛车望辽海,西风尘土鬓苍苍。

好诗!

元夕无灯

高宪

九陌无灯夜悄然,小红时见点春烟。

多情唯有梅梢月,拍酒楼头照管弦。

这个题目就很吸引眼球,为什么元夕无灯?没有灯火的元夕多么冷清,只有梅梢的孤月,照着楼头的管弦。诗人使用了对比手法,满城的萧条与一室的宴乐形成反差,月是“多情”月,人是乱世人。历史记载,辽阳城被攻破,高宪死于乱兵之间。

清水寒食感怀

李献可

桃花零乱柳成荫,人到春深思更深。

芳草戍楼天不尽,思乡寒食故乡心。

元好问告诉我们 ,李献可的父亲李石曾是辽末状元,封金源郡王。那么李献可就是贵族子弟,官二代,他的诗写成这样就可以原谅了。

春 溪

张汝霖

黯黯春愁底处消,小桃无语半含娇。

东风不管前溪水,暖绿溶溶拍画桥。

张汝霖是辽阳渤海人,金代称渤海,有可能是渤海国后裔,再加上辽阳二字,就可以确定了。张汝霖是张浩的儿子,那么一句籍贯说,张浩也是辽阳渤海人,这是令人兴奋的信息。张浩其人,读者朋友可以翻看北牖居《金史·海陵本纪》的札记《向南,向南》。张浩是北京古都的祖师爷,是完颜亮实现理想的左膀右臂,朝廷重臣。完颜亮被废了帝位,又被叛军射死,张浩却因真才实干被世宗完颜雍续用,这是完颜雍的明智之举。张浩的儿子张汝霖官做到平章政事,也是宰相,与父亲同级,封芮国公,恩荫有加,世袭罔替。世宗驾崩前,张汝霖被指定为顾命大臣,拥立金章宗,事功赶上了父亲。如此精于吏道,必是心思周密之人,诗作不会触人肝胆,只是玩弄技巧罢了。元好问选了他的诗,意义在于保全金朝文脉;我辈欣喜,东北大地又多了一个有文化的名人。

寄陈正叔雷希颜

刘光谦

东南形胜古徐州,人物休评第几流。

落落陈雷天下士,故应连榻卧黄楼。

这首诗有用典痕迹。刘光谦是元好问的朋友。他是沈州人,沈州今天发展成了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沈阳取代辽阳成为东北首府得益于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努尔哈赤是女真人,是金王朝的后世子孙,他恢复了祖业,并且发扬光大了祖业,他的子孙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出现了康乾盛世,追上了大定明昌盛世。金与后金,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东北大地是有历史的。

秋 怀

路忱

落日留虚壁,秋风急戍楼。

高歌鬼神夜,挥涕虎狼秋。

豪贵少青眼,文章多白头。

何时挂长剑,天地一扁舟。

心情越来越激动,不负连日苦行文,离我们的家乡越来越近了!路忱是平郭人。东北古代史上有两个平郭,一个在《慕容燕国的文教往事》里与大家见过面,那个平郭城在营口盖县熊岳镇,是朝设置的县城,三燕时期就本文的平郭是赵本山的老家开原县,曾经叫做咸平。金世宗时期曾经是咸平,比县高一级,元朝时被蒙古军整废了。成吉思汗的铁骑摧毁了许多东北古代文明!包括柳五先生的老家信州古城。赵本山这个开原老乡路忱做过金朝的监察御史,与当年的韩柳刘同级,官终河东北路转运副使,从中央到地方,官大了,路远了。他心情不是很好,落日秋风,鬼神虎狼,白发文章,长剑扁舟,如此意象,不是吉祥如意的心情;高歌一曲,挥泪无边,诗句苍凉悲愤,他不是个得志人。

科尔沁草原老乡张楫出场!张楫是泰州长春人,辽金时期泰州是现在的白城市城四家子古城,长春是现在的松原市前郭县塔虎城。都在吉林省,都是松嫩平原留存的古迹。泰州长春四个字放在一起,引起了东北史研究领域许多争吵,焦点就是长春州到底在哪里,白城说与松原说僵持不下,搞得我们学习者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古人下笔不谨慎,留给后人纠纷。元好问诸前辈,罚酒一杯!

品赏吉林老乡张楫的三首诗:

秋 兴

飘零千里道,牢落半生愁。

残月如新月,今秋似去秋。

露浓花气重,风细竹声幽。

何日清溪上,烟蓑一钓舟。

看来他的心情也不是很爽,半生飘零,苦行千里,他渴望退休养老,好好休息一下。“残月如新月”,这句真好。“风细竹声幽”,不赖!

客 中

绛唇花不语,青眼柳初眠。

尘去寻芳马,香来载酒船。

归期仍雁后,野兴已鸥边。

惆怅无家客,春风又一年。

“柳初眠”,是刘亮程的笔法,这是才子的功力,学是学不到的,只有欣赏叹服。后四句有唐诗韵味,看他的心情,是个可怜人。

莲 实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彫槃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青犹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看来他一直纠结于他乡与故乡的情思,这是个与北牖一样的恋旧思乡人,只不过北牖不曾背井离乡。首颔颈三联清新明快,江南水乡风物喜人,可以一饱口福了。尾联突然清醒过来,江南水乡是好,差点忘了这里不是故乡,竟然还想在这里终老?可笑!这“可笑”实为可悲,想一想韦庄那首“人人尽说江南好”吧。“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爱之愈切,抱怨愈深。

我的故乡人,都那么热爱这片土地!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张澄,他是长春市农安县人。“本出辽东乌惹族,国初迁之隆安。”本来是乌惹族人,居辽东,金朝初年迁居隆安。隆安者,农安也,农安被民间称为“外五县”,加上公主岭就是外六县了。这个“外”字妄自尊大,上溯远古又妄自菲薄,长春人还是缺乏文化自信哪。虽曰外,张澄却是《中州集》里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东北人,是我们脚下这座城市最早的主人。

 

积雨生顽痹,新晴意自怡。

幽花依小径,野蔓媚疏篱。

发少从梳懒,年衰与杖宜。

腐儒惭用拙,粝食复何辞。

“幽花依小径”,就是这首诗的格局。

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二首

塞草枯黄秋未残,北风裘褐日生寒。

田园政忆遂初赋,冰雪莫吟行路难。

囊颖露锥徒自苦,蒯缑有剑秪空弹。

南窗明暖无尘到,惭愧高人老鹖冠。

这首有古调,可惜用典太多,传诵困难。

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

块坐毡庐心悄悄,远怀茅屋梦频频。

瓜田无取终成谤,市虎相传久是真。

乡国归程应岁暮,火炉煨栗话情亲。

这是一首好诗。首联“新、老”两个字对比,触目惊心。离家半年,相隔万里,老病缠身。这个“新”字更衬托了调子的低沉。颔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远近相牵,散字与叠音词衔接自然,艺术水平很高。颈联使用典故,表达受到流言伤害的不平与无奈。尾联展望年终岁末归乡的温馨场景,亲人围炉细语,栗子煨熟,香味飘散,沁人心田。多美好!张澄早年孤苦,能够独立长大成人,泰然自若,以闭门读书为业,实属不易。这样的苦命出身,他诗句里的亲情格外难得,格外珍贵。

北牖以上瞻仰的金代东北诗人个个文采风流,诗词句句入眼入心,古代东北也有一批诗人,松辽大地也曾平平仄仄。这些往事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感谢元好问!

对于包括东北籍诗人在内的北方诗风,元好问表示认可。他在《自题<中州集>后五首》里写到“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说如果从华丽与朴实角度品评诗作的高下,南方诗歌的吴侬软语未必胜出。因为“北人不拾江西唾”,当时的北方诗歌没有南宋江西诗派的毛病,“乾坤清气得来难”,在南宋诗坛注重技巧整体走下坡路的时候,北方诗歌清新刚健的气息已经难得一见了。“文章得失寸心知”这一句创作心得也是元好问编完《中州集》之后在题跋诗里写出来的。

元好问编订《中州集》,为金源诗坛留下火种,千年以来照亮北方雪野天空。做这件事,他是一往情深的。书已编完,他收拾稿本,手握寸管,洒泪挥毫,写下最后二十八个字:“平世何曾有稗官,乱来史笔亦烧残。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他的“寸心”,天地可鉴。

今天的北牖,铁鞋踏破,故纸翻遍,苦苦寻觅东北古人的笔墨文章,有如大海捞针怅恨许久。直到一部《中州集》摆在案头,让我捧卷拭泪,让我微微一笑,让我放下手机不看群聊,让我邀约书友围炉夜话升堂开讲与世分享,让我七天不离电脑椅,头不抬眼不移,心无旁骛写下万字文章。

一套《中州集》在手,看遍北国诗章。

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好问学会会长胡传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没有元好问,金代文学还不仅是失去一高峰而已,金代文坛还将塌陷过半,很多大大小小的山峰将一同消失。这并非危言耸听。金亡之后,元好问广泛搜集资料,前后历经十余年时间,编纂成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附《中州乐府》),很多诗人诗作赖此传世。包括所谓“国朝文派”的代表人物蔡珪、党怀英、刘迎、周昂、杨云翼等人,还有李汾、辛愿、雷渊、李献能、完颜璹等数以百计的诗人。甚至大名鼎鼎的王若虚,他的诗歌也主要依赖《中州集》而传世。真正能独立于《中州集》之外的诗人,也仅有王寂、赵秉文、杨弘道、李俊民以及河汾诸老等金末遗民。所以,没有元好问、没有《中州集》的金代文学,将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中国文学史将出现严重断裂。”

元好问功垂千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南冠”到“道冠”:金代诗概说 | 附中国古典文学总集精选书单
金朝诗人辑录8位大全集
元好问生平及其诗词概略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中州集〔金〕元好问
(曲文)〔双调·沉醉东风〕元好问
胡传志 | 假若没有元好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