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国风雅 | 东北的“永州八记”
userphoto

2023.11.21 吉林

关注

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里写出了三四百年前牡丹江边的样子。

全书有文章二十一篇,其中记城镇村屯等聚落的五篇,记山的十二篇,记水的四篇,可谓宁古塔二十一记。

聚落五记:

《石城》

这是开卷第一篇文章。

石城就是宁古塔将军驻地的旧城,现今安然隐居在海林市境内一个古朴的村落里。《石城》一文总括了宁古塔山川风物人文痕迹,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料。

张缙彦懂得记录什么,他有这样的眼光。

文章开篇用简笔画一样的文字,勾勒石城里的简朴生活:

“城方二里,垒石成垣,城内居民,寥寥数家,东西各一门,以通往来,大帅公署在焉。凡钱粮听断,皆出于其中,朝廷有诏旨及军令,皆于是宣读,府部公移调发工匠及遣发迁谪者,皆于是稽察,解进参貂,或远夷朝贡,并于是奏报。官自梅勒以下皆治兵,并理民事,不设令丞,凡朝贺拜牌,间用朝礼,大概从朴野而省繁文。”

那里没有形式主义之灾。

在张缙彦笔下,石城里的风俗以耕牧为本,呈现出淳朴的画风。那里地广而民稀,这和今天行走在黑龙江省深处是一样的体验。那里是一个夜不闭户,没有偷盗,行人不用带粮食就可以出远门的太平世界。那里的民居是结茅为屋,房屋皆朝向东南方向,今天我们可以叫它向日茅。那里以物易物,布帛、铁器拿粮食交易。那里用猪皮牛皮做鞋子,真的是三百年靰鞡鞋。那里编苇席,织麻布。严寒天气里,人们履冰取水,坐卧火炕猫冬。长白山下这片土地的故事就是炕头上火盆边讲述出来的。人们想吃野味了,就冒雪出猎,捕鹿为食。那里的海浪河、混同江日夜流淌,那里与沈阳、高丽山川相接,渔猎部落往来互市。那里就是古老的肃慎地,一片开满白芍药花的广阔原野。

《新城》

旧城低洼,苦于水害,宁古塔将军与两位副都统于是带领民众兴建了新城。两城相距六十里。新城比旧城大许多,城门就多了两个,但是工程没有铺张虚耗,数月就完工。汉人集中居住在城东郊,自为一城。

《东京》

包括张缙彦在内的许多宁古塔人都误以为东京是金代曾经的都城。实际上那是渤海国故都。文中所记的宫殿柱础和古井,至今还在,我都去踏查过,亲眼看到了。

文章结尾写到:

“夏秋之交,荷花红敷数十里,灿若云锦,土人探莲者,荡小舟入之,浮游如画,真东京美景也。宁古胜概,此为第一。”

那时的那里,那么美!

《兀喇》

文中的兀喇就在今天的吉林市。书中两次写到兀喇,后面还有一条杂记。奇怪的是两次用字不一致,杂记里写成“乌喇”;两次内容也有不合,本文说“宁古塔西南八百里有大镇曰兀喇”,杂记里说“乌喇去宁古六百里”。两次所记相同之处是都强调乌拉(今天的名称)战略地位的重要,人们在那里设立船厂,训练水师,防御沙俄。

文中写到乌拉镇东面有山,“古松连云,峭壁插水,称为绝奇。山半有城址,上有二池,石砌,宽百丈,生倒鳞之鱼,不知何代故墟也。”先说这里的出色文笔,“峭壁插水”,实乃古今一流的景色描写。再说半山腰的水池,按图索骥,古今对照,那里写的不就是今天的吉林市龙潭山嘛。

乌拉古城文化应该有发展潜力。“先有乌拉街,后有吉林城”,要知道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从中原来东北视察,所到最远的地方就是那里。比如康熙,还有乾隆。只不过那是后来的历史,张缙彦是不知道了。

《交罗》

前面四篇文章写的是城镇,《交罗》写的是村屯。交罗是宁古塔当时最大的两个村落之一。因为地理形势好,“倚山带河以为固”,还因为农渔产品丰厚,差点成为宁古塔将军城所在地。本文有两个短句“东南枕河”“翠色远映”,是绝妙好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浪河、海浪河【转载】
“吉林”地名探析
流放宁古塔-纪实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带你了解东珠的特征及辨伪要点
流人著述中的宁古塔旧城驿传
九幅图带你看吉林省“省会”的变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