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告别的仪式》:与人的告别,与世界的仪式
《告别的仪式》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波伏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事迹。
萨特的最后十年,病痛缠身,身体机能各种损伤,头晕、高血压、失衡、失禁、视力丧失等等,虽然如此,他依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政治斗争。
各种会议活动,身体允许的他都积极参加,也愿意在各种请愿呼吁书上签名。

第二部分写的是一九七四年八月到九月,波伏瓦与萨特的谈话记录。
关于萨特自己与食物,写作,上帝,自由,女性,友谊,政治等等的关系与看法,与波伏瓦展开的对话,不过更像是波伏话对萨特的访谈。由波伏瓦提问,萨特来回答。有很趣。

关于波伏瓦与萨特的关系,很多人是津津乐道的。有很多人认同理解,更多人是批判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大多数人的标准。

萨特最后的这十年,波伏瓦一直陪伴在他身旁。
其实他俩是真正的灵魂伴侣,都是存在主义作家,女权主义者,能吃到一起,睡到一起,玩到一起,还能无话不谈,从肉体到精神都是契合的。

四十五年的伴侣关系,没有结婚。这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哲学思想:存在,自由。

人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即自由),所以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自由的,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在关系里面的人是自由的,不应该被关系所束缚,所以不需要结婚。

陪伴是最长的告白,陪伴也是最好的告别仪式。
他们不只是生活上的陪伴,还有精神思想上的。她与他的谈话,萨特眼睛看不见,无法阅读,波伏瓦读书给他听。萨特要写文章,她就帮他执笔,替他润笔。
这样的陪伴是让人羡慕的。

在第二部分的谈话里,萨特说了他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与各个女性的关系的感觉,自己的政治思想理念及与加缪、阿隆、盖耶等好友关系决裂的缘由,还有他为什么写作,最后又怎么参与政治活动等等。
是智与识的对话。

我们该怎么看待或处理与别人,与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呢?

萨特十二岁时就知道:上帝是不存在的。上帝是一种预制的人的形象,是化身为无限的人。
其实上帝就是人创造的,人人都是上帝。
萨特认为无论在哪个历史时刻,也不管社会、政治背景如何,最根本的事情仍然是理解人类。
理解了人类也就理解了上帝,理解了世界。

所有的关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里,最重要就是存在与自由。
处理好了存在与自由,也就处理好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过,爱过,并对这世界产生了兴趣,也看过世界。这就是存在的意义,人的意义,也是我们在世界的仪式。

在最后的告别里,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世界,存在即自由,即是最好的仪式。


                             长按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波伏瓦:在告别中确立萨特的意义
哲学大师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
萨特和波伏瓦如何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和知识分子形象?
爱侣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坦诚” | 《告别的仪式》分享会精彩回顾(上)
女人不应沦陷于“第二性”
波伏娃:风流的女哲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