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只有梦想,现实注定骨感

“星爷”曾说过:“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汪峰老师喜欢问别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但尴尬的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久而久之,我们不敢也不愿去梦想,要么将其封存,要么选择放弃,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呢?

我最近看到一本书,刚好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好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启发。书名是《WOOP思维心理学》,作者Gabriele Oettingen,她是纽约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的老公Peter Gollwitzer也一位心理学教授,他们可以被称为心理学领域的“神雕侠侣”,而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看成是他们共同的结晶。而这个核心观点,可以用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概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

想象的价值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智人打败其它人类分支,最后获胜的关键是想象力,特别是对不存在事物的想象。考古发现,当时智人祖先最大的对手是尼安德特人,他们个体在很多方面都优于智人,如果一对一决斗,智人肯定敌不过。但有了想象力这个武工具,智人可以组织起更大规模的协作,正是这种协作的优势让智人一直进化,也就有了我们。

这种想象力还带了另外的一个效果——“想象的共同体”,货币、国家和公司的出现和存在,都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比如我们看到的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可能它现在利润并不高甚至亏钱,但为什么估值却很高?因为共同的想象,当大家都看好它的未来时,它就是有价值的,而现在估值是我们对它未来收益能力的折现,这也是股票变动的重要原因。

想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甚至激发创造。我自己很喜欢科幻电影,虽然我们知道那是幻想出来的,但是没有关系,我们感受到的乐趣是在的,而这种兴趣有可能创造更加实在的价值。据说埃隆马斯克通过SpaceX来探索太空,是受到他喜欢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影响,这个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马斯克创造的价值却是真实的。

外,想象力还会帮我们度过人生至暗时刻。在自己面对重大挫折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希望),有的时候真的很难撑下去。我想起《肖生克救赎》中主角安迪,如果在监狱中没有对未来的希望,不知道他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老布。

回想当年我在备考研究生考试,也是应用了这种想象力,帮我度过了艰难时刻。当时有段时间真的很痛苦,大家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我的复习进度处于瓶颈期,当时都有放弃的念头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找一块草坪,静静地躺着,想象着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想象着和家人分享喜讯的场景,想象着和心爱的人漫步在美丽校园时的景象,这些让我重新鼓起勇气,坚持到了最后。

——2——

只有梦想还不够

想象力这么重要,特别是积极的想象(比如梦想),貌似百利而无一害,而以该主题的励志书籍也是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莫过于《秘密》,它们的共同观点就是:不断想象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你的想象力可以把它“吸引”到你身边,而且越是强烈,成功的可能越大。

但是正如我们之前文章的观点,任何理论都是有其局限性,想象力也一样,而我们需要知道局限是什么?怎么克服?而这就是《WOOP思维心理学》这本书要回答的,考虑到积极想象的作用这么深入人心,所以必须有非常扎实的证据才能让人信服,而本书的作者花了几十年,对不同领域的研究,把她的结论做实了,并因此提出了“心理比对”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比对”?先看看其研究过程,作者主要对如下四种不同想象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它们对最终实际效果的影响:

第一组:只想象美好的未来;

第二组:先想象美好的未来,紧接着想象现实的障碍;

第三组:只想象现实的障碍;

第四组:先想象现实的障碍,再想象美好的未来;

通过不同领域的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统计学的结果看,第二组的最后的结果最好,这就是“心理比对”,而这也是她的成名作。

 为什么第二组是表现最好的?结合作者的观点,我理解其中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张力”

这个概念我思在《第五项修炼》中学到的,它源自于一个简单的模型。如果将我们的梦想和现实看成两个端点,而它们之间通过一根橡皮筋相连,当梦想和现实有差距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两种力:情绪压力和创造性张力。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力?因为我们大脑天生不喜欢不一致性,而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通过减少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来降低不一致性,只不过两者的手段不同,情绪压力主要驱使我们降低梦想期待来缩小差距,而创造性张力则要求我们通过改变现实来缩小差距,而我们知道,只有创造性张力才能带来切实的改变,对于这种张力的应用也是“自我超越”的关键。

我们从“创造性张力”角度来理解上面四种策略,就能明白为什么“心理比对”最有效。只想象美好的未来或现实障碍,都只强调了橡皮筋的一端,无法形成有效的张力。那为什么先想象现实的障碍通常效果也不好呢?作者的解释是,如果一开始就想象各种困难,容易让人们过早的放弃。

——3——  

WOOP

如果只是一个“心理比对”,还称不上“WOOP”,什么是WOOP

Wish:我们的希望的是什么?

Outcome:如果实现了愿望,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bstacle:现实的障碍是什么?

Plan:我们该怎么做?

从“创造性张力”理解,WishOutcome都是在强化橡皮筋的第一个端点(梦想),为什么用两个单词?我的理解是,人们通常容易放弃梦想,所以再增加一个Outcome,让它更加具体化,容易坚守。

而另外的一端就是现实,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Obstacle不仅指外在的障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障碍——恐惧,如果要实现我们的梦想,就必须克服内心不必要的恐惧,达到“No Fear”的状态。

前面三个单词(WOO)是作者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而最后一个“P”则是她丈夫的主要成就之一——“执行意图”,简单来时,就是我们应该给自己的行为设定“触发”,我们在你不懒,只是需要“助推”一下!有个过详细的介绍。如果你学过编程,会比较熟悉如下的语句:

If……then……

这个语句很简单,但是很有效,以我自己为例。我以前经常熬夜,早上起不来,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好,虽然感到很懊悔,但是总改不掉,后来我就给自己编制了不同的“触发”:

if  晚上11then 上床睡觉

if 早上6then 起床

if 下班回到家then 换衣服跑步

if……then……

习惯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后来就形成了自动化。当时我还不知道有“执行意图”这个概念,只是无意中使用到,为什么这它这么有效?因为大脑很懒,不愿思考,你然它干啥,只要命令清晰,它一般都不会反抗。

当我们用WOOP思维来看《肖生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有wish(重获自由),看到最好的outcome(在……海滩……),也看到了现实的obstacle(逃离这里要挖……年),也给自己制定了planif晚上大家休息了,then 挖隧道),最后终于实现了梦想。

稻盛和夫分享了他组建攻关团队的理念: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项目启动:挑战大,只有通过乐观构想才能看到希望,燃起热情;

计划阶段:保持悲观,才能让计划周密,降低风险;

执行阶段:重回乐观,有动力克服困难,直至成功。

稻盛和夫的这个理念和我们今天讲的WOOP思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

1Wish-Outcome-Obstacle-PlanWOOP)思维,可以避免“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让梦想照进现实;

2. 心理比对的顺序很重要,要先想美好的未来,再分析现实的障碍;

3. if……then……”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可以帮我们建立习惯,克服障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是拖延,没有动力,怎么办?试试这套增加执行力的思维方式
WOOP:助你即刻行动实现目标
《WOOP思维心理学》:告诉你入不敷出的真正原因
读《WOOP思维心理学》
教你如何摆脱“惰性”的困扰 | 简单4步,为自己安装高效的行动力引擎!
《WOOP思维心理学》:开启梦想与成功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