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计划|变化这么快,还需要计划?

作中经常需要制定计划,其实我挺讨厌的,一方面自己不擅长,另外一方面,明明知道计划会变,还要制定,不是浪费时间吗?不知道你是否深有同感?那为什么要制定计划?如何更好地制定计划呢?

——1—— 

为什么要制定计划?

1.1 协调资源

正如我在流程 | 为什么创业公司也这么多会?中提到一样,流程是为了更好的协作,计划也是这样。和流程不同的是,计划不仅仅是任务在时间轴上的分布,更重要的是资源在时空间上的配置。如果计划只和自己有关,那么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资源配置,而在工作中,通常计划涉及上下游的多个部门,我们的输出很可能是别人的输入,反之亦然,如果不能通常传递,就会出现错配的情况,很可能你努力完成的结果已经超过了别人的节点日期,你也可能因为别人的进度而影响你的产出。而片面地提前交付,比如给出别人几个月后才需要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一种浪费,或者是以现在该做之事为代价的。

对于这点,一个同事给了很好的建议:好计划要把握节奏,恰当时机交出结果好于过度提前。丰田汽车提出了“精益管理”,其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零库存”,如何做到?就是让零件在刚好需要组装它的时候才出现在流水线上,进而降低库存,节省资源。

1.2 建立掌控

为什么不愿意制定计划?因为计划经常达不成,打击自信心。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时代变换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计算好"。

“人应该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作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做完梦后,更应该进行路径的规划和资源的计算,当你能够把梦想实现的路径计算清楚后,梦想就不再是梦想,而是理想——理性分析,可以实现的梦想,这和我们在如果只有梦想,现实注定骨感中我们提到的WOOP思维(wish-outcome-obstacle-plan,由心理学界的“神雕侠侣”厄廷根夫妇提出)是一致的。

当你能清晰看到路径,并且知道它是合理的,那么你会对梦想更加坚定,对当下的每一步更有信心,具备一种掌控感。

心理学中有个试验,让三组学生进行想象:

第一组:只想象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详细思考自己达成的方法的和路径,并制定计划;

第三组:对照组,什么都不做。

结果显示第一组结果最差,第二组最好。心理学的解释是,只想象自己达成梦想的样子,大脑误以为真的实现,就放松了努力,而第二组不仅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每一步都是和最终结果相关联的,这样他们复习功课起来会更有信心和动力,而且能拒绝外在的干扰。

1.3 达成共识

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公司工作,经常听到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目标等概念,你信吗?与我而言,如果让我看到它背后的实现逻辑,我会更加坚信,当然这可能是公司的高级机密,我这个级别还接触不到。但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如果每个团队成员对目标的达成计划都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大家就会更加坚定目标。

——2——

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

1条逻辑、2项原则和3种能力。

2.1 1条逻辑:基于演绎法的推导

计划=计算+谋划,它包含了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孙子兵法》中提到“计”也是一种计算,是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对敌我双发进行计算,发现能胜利,就是“胜算”,就可以打,如果发现无胜算就不要打。

如果你的梦想是在5年内全款买一套200万的房子,如果按照最粗略的线性计算,那么就是每年要收入40万;如果考虑每天工资增加,如果你现在的收入是25万,考虑房价不变的情况下,你每年的收入增长比例能达到10%,那么5年后不吃不喝就是152万,而如果是25%,就是205万,刚好够。所以,除非有迹象表明,你的工资能这么增加,否则这个目标就是有问题的,要么调整你的目标,要么换个工作。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最不靠谱的目标是怎么落地的?——“把一百万人送上火星并居住”。猛的一听,觉得太不靠谱,因为单从价格上讲,送上去需要100亿美元,如果这个价格不降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最终目标。于是马斯克把子目标定为50万美元,而这相当于降低了20000倍,可能吗?看看如下的逻辑:

20000=20*10*100

①20:现在NASA一次运送人员大概是4-6人(取5人),马斯卡的计划是做能够一次送100人的运载设备,100/5=20;

②10:通过技术把成本降下来,比如很贵的零件自己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能把成本降到10%,这就是1/(10%)=10;

③100:这是最难的部分, 因为以前的火箭运送一次就销毁了,如果能够重复利用,就能大幅降低,现在已经看到了希望。

不管分解中的数字是否合理(也不是完全不合理),这种逻辑是没有问题的,毕竟逻辑是最坚实的,而它背后就是加减乘除而已,当然我们有时必须用到更为复杂的原理进行分解,但是道理想通。

2.2 2项原则:近细远粗+标准化

这是工作中同事给我的建议,当时我面临的苦恼就是,开发工作任务多,周期长,不知道该如何制定既清晰合理,又能够应对变化的计划,这两个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近细远粗”,指的是近期(一个月、一周)的计划可以制定详细些,而半年后,1年后的可以粗略些。为什么要近细远粗?三个原因:①时间长,很难预估准确;

②计划一般需要适宜性调整,远处过于详细,容易失去弹性;③因为惯性,短期变化通常是渐变而非突变,计划具有实操性。

标准化指的是,将很多常规任务做成标准的模块,在相对复杂的计划中,只写在什么阶段要干什么,而不写怎么干,不仅可以降低计划的复杂度,也可以提高其灵活度。比准备一个宴席的时候,在计划中可能会提到上菜的顺序,但是计划中不需要出现鱼香肉丝的具体做法。

2.3 3种能力:预想力、倒推力、数字力

为了满足前面提到的逻辑原则,计划制定背后需要三种能力:预想力、倒推力、数字力。预想力对应的是我们对终局结果的一个判断,正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到的以终为始,先看到结果,用未来定义现在;而倒推力,就是通过逻辑推理,一步步推算出达成目标的关键任务,直到当下该做的事情。我很喜欢一句话:计划不是告诉你未来要做什么,而是告诉你当下要做什么。

数字力指的是,计划不仅是体现目标实现的最后一个数字,更需要的是一连串的数字,这样才能实现过程的可控,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执行力3:高效执行的4个原则中提到的“引领性指标”概念,以及你要离职?请出示数据中的数字力。

——3——

总结

“梦想总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可以通过计划,将“万1”→“千1”→“百1”,“十1”,这样梦想就慢慢落地成“理想”。这种具有计划特征的理想,可以达成共识,协调资源、建立掌控。一个合理计划,可以通过演绎的逻辑、遵循“近细远粗”和“标准化”的准则来制定,而背后需要不断提升“预想力”、倒推力和数字力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六步制定有效的财富目标
计划 | 6.25-7.1本周逻辑复习参考计划
梦想目标规划
成功所需要具备的88种能力之28:写计划
爱上悦读:记事本圆梦计划
梦想目标规划_6815852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